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一名班主任,带出的班级一茬又一茬,留给学生的印象是谈吐温文尔雅,举止落落大方,对人亲切和蔼。当然也有一些学生对我的评价并不咋地,背后戏称我“老狐狸”。狐狸者,狡猾之意也。而“老”则是老练、老到的意思。对这一称谓我并不生气,而是淡然一笑,因为这一称谓也从一个角度说明我治班有方。  相似文献   

2.
青春期学生亲子关系僵化很常见。这与学生不成熟、极端的思维特点有关,也与父母没有及时察觉到孩子的变化和改变自己的养育态度有关。辅导此类学生时,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心理教师先运用“刻度化技术”,引导学生看到糟糕关系背后,自己需要承担的责任;然后运用“对质技术”,引导学生看到母亲行为背后的真正目的,并理解母亲;最后运用“双赢”的思想,引导学生找到既能满足她内心需求又能被母亲接受的替代行为。经评估,辅导效果良好,学生的转变明显。  相似文献   

3.
欧内斯特·海明威著名的“冰山理论”认为:人们所能看到的和所能计算的体积,只是露出海面的冰山一角。隐藏在海水深处的才真正是冰山的全部,而这部分只能通过感受、猜测和想象才能够看到。人物的内心就如同大海中的冰山,有限的文字对于深邃的内心来讲,表现力远远不够,如何在作文时缩短两者之间的距离,如何更好地给读者提供“感受、猜测和想象”的依据,请在《心理描写的“特种武器”》中寻找答案吧。(编者)  相似文献   

4.
<正>语文课上,老师问豆豆:“书上说‘蜜蜂给校园增添了生气’,你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豆豆说:“蜜蜂偷采花蜜,花儿当然生气呀!”同学们哈哈大笑。豆豆又说:“如果不生气,哪来的‘鲜花怒放’啊!”豆豆知道“生气”有因为不合心意而不高兴、不愉快的意思,但他不知道“生气”还可以指生命力、活力。“生气”指活力的时候,是名词,比如我们可以说:“小朋友们最有生气。”而“怒放”只是指花盛开,  相似文献   

5.
微篇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 ,不同于长、中、短篇小说塑造的“典型形象” ,我们借用海明威的“冰山理论” ,可称之为“冰山型人物”。其特征是 :不求大而全 ,但求精而尖 ;以小见大 ,由微知著 ;意蕴大于形象 ,单纯而不单薄  相似文献   

6.
<正>题目与要求生活中,谁陶醉、生气、伤心……的样子让你印象深刻?把题目补充完整,如“他笑了”“他生气了”“他伤心了”。回想一下,当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把这件事写下来,特别要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他的内心。  相似文献   

7.
一、学生课外阅读的心理需求探析 兴趣需求是孩子课外阅读由被动真正转为主动的标志.也许有人会觉得,“好奇”和“兴趣”是差不多的.其实不然,“好奇”是一时的,而且是只对新鲜的事物才有的一种心理,“好奇”很大程度取决于外在的新鲜事物;而“兴趣”则是相对稳定,直接指向某一对象的一种心理,“兴趣”通常植根于自身的内心.  相似文献   

8.
<正>如果说语文素养是一座冰山的话,那么明确的语文知识只是露出冰山的一角,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是隐藏于水面底下的大部分冰山。可见,默会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多么重要。笔者认为借鉴默会知识理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会让我们感受到一份放手后的美丽。一、切入:背景知识的激活  相似文献   

9.
陈明耀 《中学教育》2003,(11):45-46,42
海明威说 :“作品有如冰山 ,露在水上的只有八分之一 ,其余八分之七隐藏在水下。”这“冰山论”还可作另一种理解 ,即在作文教学中 ,学生总认为作文难写 ,老师常认为作文难教 ,其实显现的作文难只是“冰山”的“八分之一” ,隐藏在作文难下面的是学生的写作心理 ,也可说“冰山”的“八分之七”。为了在平时观察基础上更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写作心理 ,我对我校初一年级五个教学班学生作了一次写作心理的调查 ,调查由问卷和座谈两种形式组成。回收有效问卷后 ,归类汇总并作如下研究与探索 :一、写作心理现状分析1、畏难心理 :这是现在初中生中较…  相似文献   

10.
顺应孩子们的本性与需求,真诚而机智地面对孩子的课堂生活行为,追求动态生成,师生相长,才是“以人为本”的教学。惟此,教和学才能成为一种有意义的生命经历,成为一种快乐,成为一种享受。◎“冰山原则”与课堂教学“活的资源”著名英国哲学家波兰尼的“默会知识论”指出:每个人的知识都可以分为两类:明确知识和默会知识。默会知识是指那种“我们知道但难以言传的知识”。同时“默会知识论”又指出:我们所知道的,多于我们所能言传的。美国作家海明威谈自己的创作曾提到一条“冰山原则”:“冰山在海里移动是很庄严宏伟的,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  相似文献   

11.
在思想政治课学科素养中,知识是前提,情感是催化剂,能力是核心。根据“冰山理论”,学生整体素质中的技能和知识只是“冰山一角”,学生的思维方式、非学科知识类信息、创新意识等都潜藏在水面以下,是庞大而沉稳的冰山底座,  相似文献   

12.
<正>一、教育学生不如爱学生孩子们都会犯错误,会做出一些令人生气的事来。有时候老师越批评越生气,越生气越大声呵斥,而教育的结果是学生错了就改,改了还犯,丝毫没有让他们引起重视。而爱却能改变这一切。  相似文献   

13.
<正>【设计理念】本节活动课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在表达生气情绪方式上的现状,基于体验式教学理论,原创以学生日常生活情境为主题的心理绘本,让学生在忆一忆、演一演、说一说中,认识到生气是一种每个人都会有的正常情绪。学生在“消气号大巴”互动情景体验活动中,感受到使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生气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在抽消气盲盒和自己制作消气卡片活动中,探索出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方式表达生气情绪。  相似文献   

14.
韩贤发 《江苏教育》2023,(50):87-88
<正>《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实施”之“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要积极探索议题式、体验式、项目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体验,促进感悟与建构。”《人间词话》有言:“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笔者认为,议题式教学也当有一“入”一“出”之逻辑,“入境”而真学,“融境”而真懂,“悟境”而真信,“出境”而真用,在一“入”一“出”间,建构知识,培养能力,涵育素养,这也是议题式教学所追求的效果与境界。本文结合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八上《诚实守信》一课,探讨议题式教学如何开展。  相似文献   

15.
梅振铎 《读写月报》2022,(34):11-15
<正>截至目前,国内对海明威《老人与海》的解读大多局限在“硬汉的抗争美学”“人的灵魂与英雄的尊严”“尚力与永不言败的精神”“失败的强者与人生抉择”等方面,即便出现新的争论,也很少超出上述议题的范畴。这些解读的批评原点,往往离不开海明威在《午后之死》中提及的“冰山原则”。笔者认为,“冰山原则”作为海明威“极简主义”叙事风格的集中体现,固然是打开《老人与海》的一把密钥;  相似文献   

16.
教和学,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将“吃”写成“(口气)”.我们会指导学生订正:“人生气了,怎么能吃得下?”人生气了,吃不下,也干不好.高兴了,积极性来了,学生能听一记一,不待复习,储存长久;也能举一反三,深化贯通,登堂入室.言之谆谆,听之  相似文献   

17.
一天,一位年轻班主任歉意地对我说:“王老师,真对不起,我班的几个调皮学生惹您生气了。”我说:“你不必这样说。对调皮学生,我不会生气。”其实,我在年轻时,对调皮学生,肯定会生气,而且有时很生气。但是现在我不会生气,因为生气没有意义,没有价值,没有必要,也没有道理。面对调皮学生,我的心情很沉重,因为他们是不幸的,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家长或教师的教育不当使他们丧失了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8.
说到冰山,同学们难免想到“冰山一角”这个成语。通过浮力=重力的原理,再结合冰和水的密度,科学家算出,漂浮的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通常只占冰山总体积的10%,也就是说冰山一角的“一角”仅占1/10。而关于水下那部分,同学们脑海中浮现的大约是如下方左图的画面,冰山像颗牙齿一样,竖立在水中。但这是错误的,因为漂浮的方向不对。大多数冰山在海洋中并非竖直立着而是俯卧在水中,下方左图中这种平衡状态极其不稳定,就像一根在桌子上竖立的筷子,轻轻一推就倒了。对于又高又瘦的冰山来说,还是“躺平”最舒服,正如下方右图所示。  相似文献   

19.
萨提亚“冰山”隐喻理论作为一种探索深层次自我、促进自我成长的工具,与写作教学中“认识自我、提升自我”的目的十分契合.教师运用萨提亚生命“冰山”隐喻理论指导写作教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觉察自己的内在,体验到自己内在的感受、观点、期待和内心深处的渴望;另一方面,也可以在觉察和了解自己内在“冰山”的基础上,去探寻学生内在心理世界,更好地加深彼此的沟通和理解,真正在人的层面上与对方相遇.这样,学生既完成了一篇个性化的文章,又实现了倾诉自我、关怀自我和提升自我的目的,最终实现了写作教学的生命化.  相似文献   

20.
教学生涯中,经常会听到老师讲到自己是如何资助贫困学生的。但本人认为,教育要人性化.要以人为本.资助学生也应该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内心需求,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切不可不讲方式方法去“爱”学生,结果造成对学生的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