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生活是写作的源头”,叶圣陶先生已经十分精辟地阐明了阅读与作文.作文与生活的关系。那末,阅读与写作的结合点,或者说其媒介,又在哪儿?我们认为:读书主要是学习别人对生活的认识:写作却是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因此,对生活的认识,便是其结合点;认识能力的培养,便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中央在《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从小培养学生独立生活和思考能力很不够……”  相似文献   

2.
崔玉涛 《天津教育》2022,(15):144-146
<正>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在单元导语页中明确提出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既要在文本教学中逐步落实语文要素,又要在习作部分践行语文要素,从而构建“指明方向—文本学习—习作践行”的学习路径。在此学习过程中,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密不可分,教师只有立足于阅读与写作一体化的高度开展教学,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一、理清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夯实阅读与写作教学一体化的基础(一)阅读为写作铺就坚实的基石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指出:阅读是吸收,  相似文献   

3.
<正>同学们,你们发现“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关系了吗?语文教育的一代宗师叶圣陶老爷爷为我们做了形象的解释:“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如果把二者统一到一个循环中,完全可以理解为阅读能力是提升写作能力的根。老师为了验证,多年来就尝试着以阅读引领写作,终于发现:  相似文献   

4.
写什么、为什么要写、怎么样写,构成了教育写作的“三重密码”。“写什么”取决于日常教育生活中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为什么要写”取决于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意识、教育情怀、教育理性和教育智慧;“怎么样写”则以“真实写作”和“合理表达”为两大抓手。教育写作的本质,在于用文字夯实专业发展的每一级台阶。  相似文献   

5.
<正>基于学生内生力提升的批判性阅读是一种积极的阅读活动。批判性阅读教学要求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作品,精选切入角度,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探究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从而形成自己对语言和文学的认识。教学《百合花》时,笔者选定的切入角度是“百合花”这一意象。在小说中,“百合花”是新媳妇被子上的图案,也是小说的标题。笔者以“探索”和“还原”为主线,  相似文献   

6.
李双平 《海外英语》2022,(14):138-139+143
为了解“翻转课堂”与微课教育指导模式在大学英语阅读与写作课程中的应用价值,文章利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阐述了“翻转课堂”与微课教育指导模式在大学英语阅读与写作课程中的应用可行性、应用价值,搭建了基于“翻转课堂”与微课教育指导模式的大学英语阅读与写作课程框架,采取了研究式学习、讨论式学习措施,得出:“翻转课堂”与微课教育指导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大学英语阅读与写作课程质量与效率。  相似文献   

7.
学习写作固然要重视理论学习,但写作理论要经过写作主体的内化在能实现在写作活动中的指导作用。以阅读促写作不仅可以完成这一内化过程,而且可以增添学识、积累材料、培养语感,夯实写作主体的“文外工夫”。有必要在扩大阅读量的基础上,精读古今中外的一些诗文名篇,为写作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营养。  相似文献   

8.
民族地区教育内生发展以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诉求为起点,积极回应“我要发展”意识较片面、“我能发展”能力不充分、“我有机会发展”条件有短板等关键难题。其基本内涵即以民族地区人民群众为实践主体,民族地区教育资源和文化背景为实践基础,自我教育发展能力提升为发展目标的教育内生力培育过程,呈现为思想上的内聚力、能力上的发展力、机会上的环境适应力以及制度变革力四种形态。推进民族地区教育内生发展,一要催新发展思想观念,强化“有意愿发展”的内聚力;二要紧扣主体参与需要,提升“有能力发展”的发展力;三要夯实民族地区教育内生发展资源基础,改善有环境发展的适应力;四要优化民族地区教育内生发展制度支持,保障有权利发展的变革力。  相似文献   

9.
从“语文教学的归宿——作文”这句话可以确认,阅读与作文密切相关。从语言学习过程上看,阅读是语言的习得过程,写作是语言的运用过程,阅读在先,写作在后,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从阅读和写作的对象上看,写作是文章的生成过程,阅读是文章的分析过程;从写作对阅读的作用方面看,掌握了写作规律有助于掌握阅读的规律:从阅读对写作的作用方面看,阅读是写作的借鉴;从提高写作能力的角度看,阅读是手段,写作是目的,写作必须依靠阅读。读中写、写中读,通过阅读吸收,然后转化为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英语学科特点,注重阅读与写作的有机整合,突显英语课程特点,让学生在阅读中夯实英语基础,学会写作技巧,在写作训练中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牢固掌握英语知识,达到通过阅读促进写作,依托写作增强阅读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罗爱球 《广西教育》2012,(29):35-35
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处理好阅读与练笔的关系,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深化阅读,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这阐明了“读”与“写”的关系,即阅读为写作奠定了基础,是写作的必要铺垫,写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是阅读能力的最高体现。  相似文献   

12.
阅读与写作有怎样的关系?首先,阅读为写作夯实了语言基础。其次,阅读为写作提供了方法。再次,阅读为写作提供语言材料。最后,写作对阅读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在语言文字运用实践中获得提升的。语文学科要重视综合性语用的情境设计,如“虚拟采访情境,训练采访设计”“再造评价情境,训练诗话写作”等。鼓励学生在综合情境中开展文本阅读,并积极尝试“语用”实践,夯实学生的“语用”基础。  相似文献   

14.
赵小莉 《作文》2023,(16):51-52
<正>作文教学不仅可以有效培养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思想高度,更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作文质量不仅取决于学生基础知识与写作能力的夯实程度,更取决于学生对事物的众多看法。为此,中学语文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时,需要重视强调作文的“实”与“活”,引导学生将个人对事物的真实想法融入作文写作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与写作热情,助力学生的语文思维得到高效培养与锻炼,最终在作文教学中有效体现“实”与“活”的教育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5.
吕寒笑 《考试周刊》2008,(10):92-93
本文针对初一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教材,结合作者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阅读分步教学之初探,即阅读前,问答操练起铺垫;阅读中,听读说练环环扣;阅读后,写作锻炼夯实能力.  相似文献   

16.
“比较阅读与写作教学”初探毛承延(新余市一中)从1986年下学期开始,我就“比较阅读与写作教学实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方了尝试。所谓“比较阅读与写作教学”(以下简称“比写法”),就是将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结合起来,有对比有分析地比较阅读,在...  相似文献   

17.
李景 《作文》2023,(44):33-34
<正>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读写融合式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落实,可促使阅读与写作教学相互促进。但需要高中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全面了解,并对高中语文课程内容了然于心,从而为学生构建阅读与写作融合的框架,进而把“读”与“写”结合起来,用“读”来解决“写”难、创新难等问题,并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一、精粹文章的阅读记诵怎样才能写好字?书法家沙孟海简洁地回答——“要眼中有好字”。怎样才能作好文?我们也可以简洁地回答——“要眼中有好文”。写作必须以阅读为先导,“劳于读书”才可“逸于作文”。对精粹文章的阅读记诵,是沟通阅读和写作的重要桥梁。鲁迅开始写小说,“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巴金写散文,也是以“两百多篇古文”为“启蒙先生”。《阅读学原理》中讲:“通过阅读,读者的知识经验扩充了,这是自我在量度上的增加;读者的观点认识改变了,这是自我在本质上的提高;读者的思想情感升华了,这是自我在价值上的…  相似文献   

19.
吴丽彬  陈炎 《江苏教育》2022,(11):69-70
<正>面对写作教学指导无序化与空洞化的窘境,我们基于学校的“乡村阅读”活动课程,以写作训练实践为对象,进行读写结合练习。我们认真梳理“乡村阅读”与写作训练的结合点,设置多类型写作支架,借助“支架式教学”,整合读写目标,实现阅读与写作的融合互通。笔者在七年级下学期将教材与“乡村阅读”活动课程相结合,开设了“细节描写”的专题指导训练课。一、引入示例支架,明确学生的写作目标在具体的写作教学过程中,示例支架的适时引入可以让作文教学目标更加直观与明晰。  相似文献   

20.
林璇 《天津教育》2023,(9):152-154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由此可知,语文课堂在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中要实施审美教育,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审美教育被严重忽视,导致语文教学实质上的审美教育匮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