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日轩乃清代杭州书坊中最为引人注目者。本文通过调查爱日轩所刊刻之书籍,考察爱日轩的著名写刻工和主人,详细论述前人对爱日轩刻书之评价,并探讨爱日轩与一般书坊之差异。同时,就爱日轩所刻之书籍,对《中国古籍总目》之疏漏略作补正。  相似文献   

2.
清人汪士汉编有丛书《秘书廿一种》,在清代曾经多次刊印,被收入《四库全书存目》,足见其流传之广。笔者通过对其中《白虎通》的版本调查,第一次将此书的版本刊刻顺序加以梳理,藉此以说明清代书坊刻书之复杂与一般官刻、私家刻书不同,不可忽视,以期为日后清代书坊刻书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清代商人鲍廷博酷爱图籍,他集收藏、校勘、刻印于一身,收藏图书上万卷,内中多宋元精品。四库全书开馆,他拣选宋元善本呈献,受到朝廷的嘉奖。而他用毕生之力刊刻的《知不足斋丛书》,收书广,刊刻精,为清代最有名的大型丛书之一。与一般的私家刻书不同,他的刻书思想主要体现在对皇帝顾眷的感恩,秉承先志,不是从刻书中获利,而是注重刻书品质,为乾嘉学者服务,创造图书精品。  相似文献   

4.
清宫武英殿刻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的宫廷刻书是在明宫廷刻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由内务府领导,世称“内府刻书”。因内府刻书以武英殿为刻书中心,所刻图书统称“武英殿刻本”,简称“殿本”。据统计,清代各朝刊刻的殿本书达七百余种,清宫武英殿刻书在清代的文化发展、历代典籍的保护、利用和传播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 清宫武英殿刻书处的设立 清代的宫廷刻书最早始于入关之前。清顺治三年(1646年),修成《大清律》,同年刊刻,次年颁行全国。这是目前所知清代入关后宫廷最早的刻书之一。刻书地点仍在明代宫廷刻书处“厂”,并利用原有工匠承办…  相似文献   

5.
孙微 《图书馆杂志》2007,26(3):74-76
朱鹤龄《杜工部诗集辑注》与钱谦益《钱注杜诗》共为清代杜诗注本的奠基之作,对清代杜诗学影响深远。然其书的最初刊刻时间一直也没有一个确切的结论。本文通过相关文献的辨析指出,以往学者以顾炎武《日知录》的初刻时间来判定《杜工部诗集辑注》的初刻时间是不可靠的,该本最早的刊刻时间应是康熙九年。  相似文献   

6.
《十竹斋书画谱》是我国古代刻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同时也是晚明时期徽派刻书的代表作之一。《十竹斋书画谱》的刊刻成功,正是晚明徽派刻书进步的体现。本文以《十竹斋书画谱》为例,从刊刻题材、表现形式、刊刻技艺以及创作团队四个方面,对晚明时期徽派刻书的进步性加以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古籍善本书和特藏书,包括李盛铎木犀轩藏书,原燕京大学和北京大学藏善本书、敦煌遗书、方志及家谱,马隅卿平妖堂藏小说和戏曲。总计2万余种,22万余册。其中善本书1万5千余种,16万余册,数量仅次于北京图书馆,居全国高等院校藏书之首。而李盛铎的木犀轩藏书则是闻名海内外的特藏。  相似文献   

8.
明代所刊《毛诗》经注本存于今者,主要有万历二十二年歙县程氏玄鉴室刻屠本畯纂疏补协本《毛诗郑笺》二十卷,万历马应龙、孙开校本《毛诗传笺》七卷,崇祯葛氏永怀堂刻《十三经古注》本《毛诗》二十卷三种。明代刊刻《毛诗》经注本,一般认为是翻刻宋板而来,宋板既多不存,明翻宋板的文本意义就显得更加重要。但明代所刊刻的这三种《毛诗》经注本,今天看来,其文本皆为删削闽本疏文、因袭闽本经注部分而成,并非直接袭用宋元旧本。明代所刻《毛诗》经注本在文本校勘意义上虽无足道,但从明代经学发展史上来看,《毛诗》经注本文本之传刻,可以看作经学复古运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属于明代经学复古的“原典回归运动”的一部分。明代经学复古思潮,乃是清代朴学的先声。这些经注本的出现在明代经学史上所具有的标志意义,应当被重视和重估。  相似文献   

9.
明嘉靖间无锡顾起经奇字斋刻《类笺唐王右丞集》,保留了关于刊刻进度、生产周期、雇佣劳动力等方面的丰富信息。论文以该书为例,探讨了明中叶书籍刊刻中不同工种的配置比例,书版的刊刻效率,以及刻工的工作方式。认为书中保留的印刷劳动力信息虽然较为完整,但并不能体现当时典型的劳动力配置比例;刻书过程中刊版效率存在较大波动,但部分刻工在全力投入的阶段刊版效率与其他文献的记载大体吻合;奇字斋与刻工之间的雇佣关系是松散的,刻工同时还为其他出版者工作,刻工承接刻书任务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从该书提供的信息可一窥明中叶刻书作坊运作的方式与刻工的从业状态。  相似文献   

10.
清中央机构刻书活动在皇帝的直接授意下进行,大多经过皇帝的审定和撰序。这些书从內容到形式无不渗透着统治者的思想意识和艺术情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政治需要和文化导向。清朝近300年间,以武英殿为中心的中央机构刻书总量已过千种,康、雍、乾三朝刊刻的总数计有500余种,占有清一代中央机构刊书总数的一半以上。仅乾隆一代,刻书约350余种,居清代诸帝之首。许多闻名于世的鸿篇巨制大多出自这三朝。本文选取这一时段的出版物作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对这一历史阶段中央机构出版活动的分析,考察清中央机构刻书在当时历史背景下的政治意图;通…  相似文献   

11.
张鑫洁 《图书馆》2023,(5):108-114
集藏书家与刻书家于一身的曾国藩,其藏书偏好与刻书理念之间,有着莫大的关联。曾国藩藏书喜初印本,包括清代官刻初印本、清代大藏书家私刻初印本及套装书的初印单行本等。正是基于对初印本的热衷,以初印本为校刻底本是曾国藩刻书的首要原则。初印本颇为符合曾国藩“方肥清匀”的刻书审美,亦影响着金陵书局的刻书版式。而曾国藩的读书偏好亦是金陵书局选择刊刻书目的关键因素。作为金陵书局一把手的曾国藩,无论是在刻书版式的要求上,还是在刊刻书目的安排上,都对金陵书局有着直接的影响。金陵书局之所以颇有盛名,与曾国藩的藏刻书理念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农书,《齐民要术》在明代中期以前的流传其实非常有限。不仅刊刻极少,而且仅有的刊刻大多留存在"秘阁"之中。但是明中期以后,随着"侍御马直卿"所刻的"湖湘本"《齐民要术》问世,该书才广为流传开来,明人丛书《秘册汇函》《津逮秘书》,清人所刻《学津讨原》本、崇文书局本、渐西村社本,均以此"湖湘本"为底本校勘而成。但是学界对于具有存书之功的"侍御马直卿"则缺乏必要的了解,因此对于马氏生平的考证,有助于深化《齐民要术》的研究,同时也可以进一步理解刊刻农书其实是明代地方官员的"善政"行为。  相似文献   

13.
刘金慧 《兰台世界》2013,(19):112-113
<正>在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着私家珍藏书的传统,它对于保存历史典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播、民族历史的传承和发扬。其中藏书风潮在民国以后达到鼎盛时期,在当时的私家藏书中,首以北方周叔弢的自庄严堪最为卓越,此外傅增湘的双鉴楼以及李盛铎的木犀轩也颇负盛名,三家一起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但周叔弢先生的藏书又以丰  相似文献   

14.
清末洋务派首领张之洞,对书籍的刊刻出版有其独到的见解。他曾在《书目问答》中说:“刻书必须不惜重费,延聘通人,甄择秘籍,详校精雕。”“且刻书者,传先哲之精蕴,启后学之困蒙,亦利济之先务,积善之雅谈也。”因此,在他任湖北学政时,极力推行教育改制和兴办文化设施。如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兴建两湖书院,同时又设立湖北舆图局等出版机构。此外,对于湖北官书局(即武昌崇文书局)的刊刻出版事业,更是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5.
毛晋是明末清初著名的藏书家、出版家,其刻书除了著名的《十三经注疏》《津逮秘书》等,还包括数种王象晋的著述。王象晋曾为官常熟,毛晋与之多有交往,并为其刊刻了《二如亭群芳谱》《剪桐载笔》和《秦张两先生诗余合璧》等书。毛晋为王象晋刻书,既是基于自身出版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出于对王象晋的倾慕及其词学观念的认同。而毛氏汲古阁的声誉,也促进了王象晋著述的传播,扩大了新城王氏家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牌记“又称“书牌子“,是我国古籍印刷中记录刻书者姓名、堂号、刊刻年代的一种标志,一般刻在目录、凡例之后,也有的刻在书之卷末或者刻在书后边,是版权的标志.……  相似文献   

17.
宋代四川刊刻过一批唐人集,称为《唐六十家集》,在雕版印刷史及唐人诗文集保存流传上,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后世不仅对其刊刻情况不明,甚至版式都无定论。实际上,《唐六十家集》的刊刻经历了两宋二百余年时间,是集多家刻书机构之力,逐批逐本刊刻而成。其所指也有变迁,南宋时,是四川地区刊刻唐人集的通称,版式多样;元明两代,则是版式统一的宫廷藏丛书。  相似文献   

18.
古往今来,为编辑立传者,屈指可数。然最近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山西历代名人传》中,给金代平水晦明轩张存惠立了传,称他为伟大的出版家,高度评价了他的一生。张氏晦明轩在金代和元代之间,刻了许多巨著,刻工技艺堪称上乘,为历代版刻家所推崇。更为感人的是张氏严谨的治学精神,给后人留下深刻影响。他所编辑的《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一书就是好的例证。《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原名《证类备用本草》,宋代(1068年)成都华阳人唐慎微所著。传至金代泰和年间已二百余年,本子刊刻杂乱,错漏皆多。山西平阳(今临汾)人张存惠氏于金泰和年间(1204年)把它作了大量的增补订正工作,其书成了传世的不朽之作。历经元、明、清、民国、新中国达七百余年,都有刻本、重刻本或影印本,而且传至日本有日文刻本。195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影印本为精装本,是以金平水晦明轩本为底本影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清代江南藏书家刊刻经书的原因,并以典型的经学丛书作为例证分析刻书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清翟云升所作《隶篇》四十五卷,三续而成完书。《隶篇》一书是研究隶书,临写隶书的权威工具书,但该书初刻、续刻本的刊刻者、刊刻年份,各家著录存在许多分歧。其道光间刊行者仅有翟氏五经岁遍斋家刻本一种,至于所谓许梿、杨以增刻道光本,皆子虚乌有者。而光绪年间宜都杨守敬有《隶篇》重刻本,其刊刻时间于今也可确定为光绪五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