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下中国各大地方卫视节目争先亮相,其中尤以河南卫视特别文化类节目《唐宫夜宴》别出心裁,成功“出圈”,掀起广泛讨论热潮。节目过后,《唐宫夜宴》单视频在多个视频网络平台累计达到千万次播放量,相关话题微博产生近亿次阅读讨论量,频频登上微博热搜话题榜,全网综合评分9.9分。《唐宫夜宴》话题热度持续走高,在文化语境与传播场域掀起广泛热议。同时随着节目的爆火传播,让我们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创新开发与传播。本文主要从《唐宫夜宴》的技术创新角度、文化融合发展角度、创新传播角度分析其走红及引起广泛热议的原因,探索“3D+5G+AR”数字虚拟技术对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助推作用,形成对广电行业技术的新认识,推动传统文化节目创意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2021年至今,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晚会以及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节目如“黑马”一般迅速出圈,凭借着《唐宫夜宴》《纸扇书生》《洛神水赋》等节目,收获了网友们的大量点赞。其成功的根本原因,不仅在于河南卫视系列节目深入挖掘中华文化,打造优秀节目内容,更在于作为传统媒体的河南卫视,在新媒体时代勇于突破传统束缚,借助新媒体创新传统文化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3.
2021年河南卫视春晚的舞蹈节目《唐宫夜宴》和2022年央视春晚的舞蹈节目《只此青绿》是较为成功的传统文化节目,本文以这两档节目为例进行对比分析,从年轻化、现代化、娱乐化三个层面阐释优秀传统文化节目的故事化叙事策略,以为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唐宫夜宴》的播出引发了观众的关注和讨论,节目在人物、场景、舞蹈等文化符号的表达中均有创新,使观众有了置身博物馆、文物活起来的神奇体验。本文运用皮尔士符号三分法对《唐宫夜宴》的文化符号表达进行研究,认为运用民族化、传统化的文化符号,并赋予其历史文化和美学价值,有助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2021年初,以《唐宫夜宴》为代表的河南春晚迅速走红网络,获得业界、学界和网友们的广泛赞誉,随后推出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也在各大卫视节目中脱颖而出。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通过思想层面的文化觉醒,内容选材的经典传承、艺术形式的潮流演绎以及移动互联网背景的融通传播,尝试探索传统文化的时代转译,对当前中国文化节目的创新传播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李子 《青年记者》2022,(6):82-84
从春节《唐宫夜宴》到端午《洛神水赋》,再到中秋《鹤归来兮》和重阳《逍遥》,河南卫视中华传统节日系列节目相继走红网络,广受好评.其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节目创新深植互联网基因,在策划思路、创作运营、表现形式和主题内涵上均契合融媒体视域下的传播逻辑,快速迭代打造内容IP、开放互动沟通粉丝、革新节目叙事架构、技术赋能文化传播,为...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传统文化节目在内容、渠道、终端等方面的融合程度进一步提高,节目的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2021年初,以《唐宫夜宴》为代表的河南春晚在网络上悄然破圈,赢得网友们的一致赞誉.河南广播电视台趁热打铁,陆续播出《元宵奇妙夜》《端午奇妙游》《七夕奇妙游》《中秋奇妙游》等"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为传统...  相似文献   

8.
余俊生 《传媒》2021,(17):12-13
从春节的《唐宫夜宴》《元宵奇妙夜》到《清明时节奇妙游》《端午奇妙游》,河南广播电视台的一系列文化节目迅速破层出圈,引发社会一致好评.对此,国家广电总局于今年7月16日组织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暨文化类节目座谈会,使笔者有机会聆听和学习各位领导和专家对文化节目的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9.
杭晨 《新闻世界》2023,(2):74-77
在电视节目娱乐化、明星化泛滥的现状下,河南卫视始终坚持守正创新,植根文化沃土,深耕文化节目,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发展之路。本文梳理了河南卫视文化节目的整体发展脉络,分析了河南卫视为何选择“文化立台”这一频道定位,重点以河南卫视文化节目的开山之作《梨园春》和近年成为爆款的《唐宫夜宴》这两档节目为例,从两档节目的共性因素来一窥河南卫视文化节目的成功之所在,创新之所在。  相似文献   

10.
孟晓辉 《传媒》2022,(19):43-45
当河南卫视《唐宫夜宴》节目出圈,不断登上热搜榜首时,人们频频惊叹,沉睡千年的历史长河里,传统文化是如此“好看”。唐三彩、莲鹤方壶和《千里江山图》等国家宝藏,不单单是藏在博物馆的历史,更是民族情怀的彰显,黄河文化的内核在5G+AR、VR数字技术的赋能下,被激发出全新的视觉表达形式,给人一种沉浸式的观看体验,营造出穿越时空的对话感,唐朝代表文物和作品都“活”了起来。“国潮”起万物生,“新国潮”涌动的背后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也是民族自信的表达,更是文化符号“点石成金”传播的核心驱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11.
张馨  赵树旺 《传媒》2021,(11):65-68
舞蹈作为一种超越族群差异,通过身体符号实现共情的艺术表现形式,在社会进步和文明繁衍过程中占据重要位置.本文以跨文化传播为研究视角,从舞蹈《唐宫夜宴》切入,从身体符号、场景预设等角度阐释舞蹈影像在跨民族、跨地域、跨语言传播中的作用,进而提出坚持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以文化认同为路径,借助多种技术元素,通过舞蹈的身体语言实现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跨越国别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12.
从2021年年初《唐宫夜宴》“一群嘎嘎的小胖妞们叽叽喳喳去赴宴”,到端午节前《洛神水赋》于水中再现“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神仙姊姊,河南卫视俨然成了一家屡屡在融媒体时代破防、破圈的“网红”电视台。当中华黄河文明通过5G、AR等现代技术包装“活化”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情感与精神,不断奔涌而出似成江河磅礴之势。湖北,是长江中游文明和楚文化发源地,如何继承和弘扬好优秀历史文化,讲好新时代的湖北故事意义重大。本文试图分析一些国内传统文化综艺节目案例,借鉴这些“他山之石”,再根据湖北独特的文化特质,对湖北文化类节目如何创新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冷凇  郭菁 《传媒》2021,(17):20-22
从《唐宫夜宴》到《洛神水赋》的火爆,河南广播电视台(以下简称"河南广电")拒绝跟风,深掘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发祥地的历史文脉,将"国风""国潮"极致演绎,盘活了中原大地文化资源.其以创新和匠心制作文艺作品引领媒体融合,推广优秀作品引燃电视端口和短视频端口热度,赢得了优质口碑,不仅对内激发了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增强了文化自信,在对外传播方面也同样精彩.从河南广电多个节目的"出圈",可以看到地方台创意文化类节目应以稀缺的独有的文化资源开发为先.  相似文献   

14.
卢慎勇  王锐锋 《传媒》2021,(8):20-22
讲述黄河故事,深耕内容定力,传承文化自信,在"融合传播、转型发展、有用有效"理念的指引下,河南广播电视台(以下简称"河南广电")2021年春节晚会"当潮不让·你好·牛"全网多平台话题累计讨论阅读量突破26亿次(数据截至2月18日),连续4天位列热搜榜单,其中《唐宫夜宴》《天地之中》《白衣执甲》等节目话题量更是居高不下,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纷纷转载点赞:当潮不让,你最中!2021年河南春晚亮点频出,成功实现"破圈",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15.
石莉 《传媒》2024,(3):46-47+49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以《唐宫夜宴》《只此青绿》为代表的电视晚会舞蹈节目绽放出焕然一新的艺术魅力,在移动互联网上有着卓越的口碑与声量。这些舞蹈节目立足中华文化、创新呈现形态,在“质”“量”“效”三个层面都有了新变化,探索出了融媒体语境下独特的舞蹈影像模式,而这一改变离不开现代新兴媒介技术的支持。新媒介技术从文化想象、场景设置、镜头调度、身体表演等不同层面作用于舞蹈节目,打开了晚会舞蹈节目广阔的实践可能和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16.
闫春慧  姚丹 《新闻世界》2023,(11):83-85
在全球化语境下,我国视听作品如何提高传播力,如何突破文化价值理念的差异,向外输出优秀的视听作品;如何提高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使国外民众全方位了解中国等一系列课题值得探讨。我国现有的一些综艺节目初衷是向外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但在节目的发展过程中却出现偏差,打破了其文化价值和娱乐价值之间的平衡。本文从叙事学角度分析湖南卫视综艺节目《中餐厅》,试探究节目制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7.
2021年"当潮不让.你好牛"河南春晚全网点击量超30亿次,元宵奇妙夜特别节目全网相关话题阅读、观看量超9亿次!其中春晚节目中的《唐宫夜宴》《天地之中》《白衣执甲》等节目更是让全国网友和观众交口称赞、溢美不绝.为了答谢网友和观众对河南广播电视台的厚爱和支持,元宵奇妙夜特别节目打破传统晚会的模式,匠心策划、拍摄、制作、宣发,仅用5天的拍摄制作时间又一次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两场晚会成为2021年全国春晚类节目中的现象级节目,其成功经验和有益尝试为广电全媒体的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实践蓝本和前行的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18.
阴程敏 《声屏世界》2014,(11):25-26
<正>今年1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通知,要求全国广电系统学习借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等节目经验,积极开办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创文化节目。各地卫视纷纷跟进,推出了一批收视和社会反响皆优的原创文化电视节目,在运用电视形式传承传播传统文化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廖立胜 《传媒》2019,(12):65-67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发展的背景下,电视媒体积极创新节目形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文化自信。《朗读者》《中华诗词大会》《少年国学派》《百心百匠》《我是讲书人》《喝彩中华》等一大批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应运而生。其中,大型原创戏曲文化类电视节目《喝彩中华》一经推出就以其浓郁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受到观众的喜爱,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节目“拥抱传统,喝彩中华”,以“人物+故事+戏曲”的新颖模式吸引了观众的广泛关注,引发了观众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近年来,以《故事里的中国》《典籍里的中国》《一本好书》为代表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利用情绪传播规律,通过“戏剧+影视+综艺”的创作模式,打破单一线性叙事,同时巧妙运用新媒体技术建构互动空间,增强了节目的情绪感染力量,实现了节目“出圈”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