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教师教育正处于转型时期。传统的师范教育体制已经逐步瓦解,新的教师教育体制尚未最终形成。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教授是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我国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主任和中国比较教育的奠基人。他参与中国教师教育的实践和研究60多年,亲历了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本访谈中,顾明远教授叙述了他对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趋势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企业实践能力直接决定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契合性。为解决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存在的学校管理不尽科学、教师企业实践不深入、企业支持力度有限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师企业实践政策,优化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强化教师企业实践责任,建立企业利益补偿机制,加大教师实践考核力度。  相似文献   

3.
“实践育人共同体”作为高校创新实践育人的重要模式,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当前在育人类型多样化和育人主体多元化的背景下,实践育人共同体仍存在着协同性不强的问题,影响着育人的效果提升。基于此,立足于现有问题,从协同育人视角探索分析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育人理念、产生动力及实践路径,切实提升实践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肩负专业教学和技能培养工作,辅导员重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管理,他们是高职院校育人的主体。但目前高职院校管理机制的设定,两类人员在定位、沟通、合作等方面出现割裂,没有较好地协同育人。为提升育人实效,要在思想认识、评价考核、实践合作等方面重新调整转变,强化两类育人主体人员的协同,形成合力,培养高质量的德技并修人才,使高职院校真正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5.
德育共同体作为立体化育人有机体,其建构过程既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也是辅导员职能发挥的重要途径,体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在立德树人整体性要求与思政工作规律性上的统一。面对当前教育协同过程中要素脱节、多元主体间内生动力不足、顶层整体性构思不尽合理等问题,研究针对性提出破除协同壁垒,优化沟通机制;协调德育资源,激发学生认同感;优化价值与连接,完善沟通机制;更新价值载体,拓展德育渠道。  相似文献   

6.
7.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不断深化,各高职院校积极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它符合培养德才兼备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要求的育人理念。为深入探究高职院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路径,从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现实困境及成因入手,对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的路径并加以实践。  相似文献   

8.
实践美学对当代中国美学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但却也受到来自美学界内外的各种挑战.反思实践美学的过去,把握实践美学的现在,展望实践美学的未来对于中国美学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过去”的实践美学,推动了新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并为解决20世纪50、60年代“美学大讨论”时积存下来的美学问题找到了一条现实的出路.“现在”的实践美学是在“过去”实践美学基础上回应“后实践美学”的质疑而发展起来的新型理论形态,它适应了历史变迁过程中美学转型的时代需要,实现了美学观念的自我超越,保持了自身的理论活力.“未来”的实践美学应从哲学基础的超越、美学观念的整化、理论话语的融合和研究方法的创新四个方面有所突破,才能够绽放出生机勃勃的理论生命.  相似文献   

9.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特质体现为分享的决策、分享目标感和关注学生、协作活动及去个体化实践、教职员支持与合作,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具有促进教学改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学校向学习型组织转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在当前的教育生态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通过实施转化型管理、建立U-S合作机制、创造内部激励机制、建设教学技艺库、推进知识管理建构等路径,营造适合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管理环境,撬动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建构,促进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高效合作,实现有效教学技能的共享,形成知识交流的多元形式。  相似文献   

10.
协同育人、协同创新是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在介绍协同育人和协同创新概念及其关系的基础上,以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和佛山大学“3+2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详细探讨两校“3+2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案,并重点研究该方案在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招生制度和培养过程、培养特色、管理体制和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创新点.  相似文献   

11.
高质量教师是高质量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为了充分发挥高校专家资源优势,促进教师专业高水平发展,实施了“梁溪区高校支持教师专业发展项目”,逐渐形成了梁溪高校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共同体样态。高校支持教师专业发展实现了教师专业发展从培训到赋能的转变。高校支持教师专业发展实施保障包括建立平等合作伙伴文化、形成稳固组织支持制度、构建良好校本研修机制等。高校支持教师专业发展从“专家模式”到“实践共同体模式”,具体包括项目带动式、教研卷入式、团队研修式等。  相似文献   

12.
"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是指具有共同愿景的教师在团体情境中通过有效互动,进而促进教师共同成长的学术研究或者学习活动的组织。溧阳市实验小学为具有不同发展愿景的教师个体,搭建不同类型的专业发展共同体。主要有网络学习共同体、专业技能发展共同体、课题研究共同体、教学竞赛共同体、课程研发共同体等等。  相似文献   

13.
专业建设是高职教育与社会的契合点,也是高职教育办出特色的关键。高职院校专业群的布局和调整直接依据相关产业群的组成和发展,体现职业教育服务产业的特色。通过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群与龙岩市产业群的对比分析,发现专业群建设规划力度、对接程度、前瞻性等方面的不足,着重从点(专业群的设置)、线(产学研联盟的成立)、面(校区、校县的合作)的角度思考专业群与产业群深度契合、协同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高校不断实施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计划,高校社区实践共同体是正在深化探索的协同模式。然而,高校社区协同实践,仍存在着各主体参与过程的隔离状态,难以构建有效协同的实践共同体,其原因是高校社区实践协同机制运行存在障碍,因此有必要从协同治理理论模型视角,探寻高校社区实践协同机制有效运行的逻辑。协同机制各环节要素是一个动态的运行系统,协同动因启动协同机制运行,协同引擎提供机制运行推动力,通过协同行为产生机制运行的协同后果。保障各协同要素的平衡推进,是高校社区实践协同机制运行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5.
协同创新是高校提升"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的有效路径,依据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可以构建高校内外部协同创新协同度测度模型以及协同度测度指标体系。运用2012年至2017年山西省18所高校相关数据对高校协同创新复合系统协同发展状况进行测度,并对协同发展趋势存在差异的3所典型高校进行分析发现:山西省多数高校经历了从低度协同到一般协同的转变,高等教育资源的匮乏会影响高校协同创新整体发展水平;外部协同创新有序度是影响高校内外部协同发展的关键因素;高校自身的先赋性基础对内外部协同创新的有序发展也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实践共同体与行动研究有着本质的联系,即:二者均注重在教学实践中寻求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研究表明,以行动研究为依托、在实践共同体框架下为促进高校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不但能建构实践共同体,支持和促进成员教师之间的知识共享,而且能有效支持和促进教师进行具有创新意义的反思性实践,从而达成教师专业发展这一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7.
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对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质量的改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为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参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有助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升职前职后中小学教师协同培养的质量,浙江省探索了“行政主导、主体共建、评估推动”的教师发展学校新模式。以524所教师发展学校为对象,开展协同实践的现状分析,发现在合作目标、利益共赢、资源共享、运行机制、共建效果等方面呈现出较高认同,但在高校资源供给、自评审思机制、文化平等交融等方面存在短板。建议高校理性选择合作学校提供充足资源,合作共同体秉持教学研合一理念,拓展合作领域以实现两种学术文化的互助,锤炼新教师成为有批判思维的启智者,在持续审思中完善考核激励体系。  相似文献   

19.
培养合格教师、培训在职教师、研究教育问题、服务中小学和教师,是师范大学的基本功能。作为师范院校要以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为己任,创设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基于此,致力于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从整合教师教育资源,创新培训模式,构建教师培训开放体系,坚持研训结合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并初步形成了"1+5"师德提升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20.
名师是怎样成长起来的——从对五位名师质的研究中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师的专业成长历程各不相同,但都有其所必需的内外部条件:高而广阔的实践与展示平台可以开阔教师的眼界,提高外界对他们的关注度和认可度;教师本人在掌握一般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实践;教师在教学中能够体会到幸福人生。名师的成长,需要依托于良好的外部环境,但个人创造性地实践与思考才是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