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借鉴迁移理论,提出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提升美术“设计·应用”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建构融合模式,通过借鉴“欣赏·评述”“造型·表现”“综合·探索”等其他板块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在借鉴经典作品中提升审美判断能力,在纵横对比中提升图像识读能力;创新学习方式,基于迁移理论设计举一反三、拓展延伸、动手操作类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完善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2.
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小学美术课程被分成“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着重强调了美术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综合·探索”学习领域作为一个开放的领域,可以为美术学习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也是提升学生美术综合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的主要途径。“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育理念与项目式学习方法不谋而合,为教师开展小学美术有效教学提供了重要思路。本文以项目式学习法在小学美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有效开展作为主要研究内容,以期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3.
刘忠 《福建教育》2023,(31):30-31
小学美术课程是帮助学生提升审美能力、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关键课程。欣赏评述美术作品,是学生学习美术课程、提升艺术修养必须经历的活动和过程之一。作业是美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主要探讨小学美术“欣赏·评述”类作业的设计策略,以期对促进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陈志宏 《天津教育》2023,(22):132-134
<正>《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以下称课程标准)将美术学科内容划分为“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综合·探索”四类艺术实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素养贯穿教学全过程,在这四类教学内容中各有侧重,相互联系。创新与创造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设计”与“制作”,也就是“想”和“做”两个方面,结合课程标准与素质教育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其实践能力。在小学美术“造型·表现”与“设计·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5.
"造型·表现"旨在培养学生的美术造型能力,让学生自主参与各种美术造型活动,借助多媒体技术,在亲手操作中塑造形象,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造型与表现能力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关键能力,是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构成.本文阐述了小学美术"造型·表现"教学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6.
美术新课程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强调学生自由表现,大胆设计创造,外化自己的认识和情感;而“欣赏·评述”则倾向于内化为文化品位和素质品质;”综合·探索“则强调通过综合性美术活动的体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研究创造,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从新课标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我们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7.
《小学美术课程标准》对“造型·表现”这一节学习内容的解释是“指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美术课堂中的造型练习不仅包括绘画这种最经常的形式,还包括利用各种材质探索各种立体造型的活动。为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美术能力,尤其是立体造型能力,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张勇 《考试周刊》2011,(48):223-223
初中美术"造型·表现"要求学生能感受线造型作品的艺术美,学会用线造型,以线为主进行人物、静物或风景写生。但一些美术老师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把作业改成让学生临摹书本内容,原因无非是"条件有限、组织教学困难"等人为因素,久而久之,学生作业要么千篇一律,缺乏个性;  相似文献   

9.
何军 《天津教育》2022,(17):123-125
<正>创造有意味的视觉形象,是提升学生美术表现素养的有力抓手。为了创造更多的有意味的视觉形象,教师要鼓励学生在美术造型活动中进行二次创造,实现造型“生长”。可以通过追求韵味,打通二次创造的生长点;链接生活,开阔二次创造的视野;强化质感,渲染二次创造的氛围;营造空间,感悟二次创造的意境,从而提升学生的“美术表现”素养。“美术表现”指运用传统与现代媒材、技术和美术语言创造视觉形象。“美术表现”素养是美术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一、教材分析《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多彩的学习生活”中的第一个活动。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学内容知识量大,逻辑性强,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有益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造型能力,是美术教学重点。二、学生分析考虑到初一学生的知识特点,已经掌握了一些基础的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好奇心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视创新精神的培养,带领学生到室外观察校园场景,自制取景框体验劳动,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和应用。锻炼学生感性和理性思维的能力。班级中已…  相似文献   

11.
美术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美术意识、艺术素养的重要学科,在基础教育阶段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高中阶段的美术教学与小学、初中有着极大的不同,不仅课程内容复杂,且所涉及的知识也相对深奥,专业性较强,加之美术学科本身课时有限,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高中美术教学质量的提升。造型表现能力的培养是高中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学生审美能力以及艺术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影响。基于此,本文首先对造型和表现的内容进行概述,之后对高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造型表现能力的重要性及其原则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讨论了具体培养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陈琳 《学周刊C版》2023,(21):157-159
美术是基础教育的关键课程,也是“育人”的重要学科,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美术教师应融合德育理念、渗透“以美育人”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基于多年教育经验,根据培养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基本途径,从小学美术“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类课程内容切入,论述了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有效策略,为小学美术教育“以美育人”提供理论依据,帮助小学生建筑稳固的“人格长城”。  相似文献   

13.
何小强 《小学生》2022,(10):79-81
小学美术课程中的造型表现类课题,是小学阶段提升美术素养最为重要的部分。本文探究的内容主要是学生造型表现能力的现状和提升方法。目前的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在造型表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敢大胆画,作品简单,没有获得感。对此,笔者进行了相应的探索,指导思路是简化基本形状,丰富作品内容,学生展评时多指出优点。课堂实践结果验证了一部分思路是有效的,在排除教师和学生用品用具不齐全等非关联因素带来的影响后,探究内容选择了大部分操作性较高、相关性强的造型表现类课题,对能否提升学生造型表现能力的结果将更为准确有效。  相似文献   

14.
林丹丹 《科幻画报》2023,(4):271-272
美术课程是小学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课程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美术知识,还能让学生了解、理解美术,提升对美的感知能力,并引导学生通过美术展现出自己心中对美的理解。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需要专注于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结合新课改的各项要求,对美术课程的教学模式加以调整,为学生未来的良性发展奠定基础。小学美术作业设计是教师检验学生美术技能、培养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提升课程质量的重要依据,其值得教师在教学期间予以更多关注。但目前小学美术作业设计中还存在关注度不足、作业设计不合理、作业创新性差等问题,大大削弱了小学美术作业的实效性。本文从当前小学美术作业设计的问题出发,就其设计原则及具体优化措施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
新一轮美术课程改革,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活动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师生同样都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和有  相似文献   

16.
美术新课程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强调学生自由表现,大胆设计创造,外化自己的  相似文献   

17.
<正>作业设计和作业实施的质量不仅是衡量课堂教学效率的“尺子”,也是体现教师专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在“双减”政策的驱动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要强化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作用,以提升作业设计质量来调控作业总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有效推动课堂教学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8.
曹颖 《沧州师专学报》2007,23(2):127-128
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强调学生自由表现,大胆设计创造,外化自己的认识和情感;欣赏评述则倾向于内化为文化品位和素质品质:综合探索则强调通过综合性美术活动的体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研究创造,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  相似文献   

19.
刘忠 《天津教育》2023,(28):135-137
<正>随着“双减”政策在全国各地中小学的落实与推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与服务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如何“减压、提质、增效”是教育者应当思考的关键问题,推动作业的设计与布置朝着科学合理的方向迈进也成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路径之一。美术学科的作业设计致力于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美术知识与技能进行美术表达,应当与教学活动高度融合。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欣赏评述”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美术语言,形成审美认知。而传统的“一课一设计”的作业形式既不利于发挥“欣赏评述”单元的优势,又没有充分顺应艺术新课程标准,更与“双减”政策的推动相违背。基于此,单元作业设计已经成为当前美术作业设计的大趋势,本文以“小学美术欣赏评述单元”为例,就如何发挥这一作业设计策略的优势进行详细探究与讨论,在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的同时,真正让学生享受美术学习、感受美术学科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20.
<正>在“双减”背景下,提升作业质量和效能成为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实现学校教育提质增效的重要路径。但诸多研究表明,我国中小学生作业仍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如设计理念落后、过多过难、形式单一等。作业改革是教育系统改革的重要一环,提升作业质量和效能同样需要系统性改革,而其中的关键在于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作业设计能力成为中小学教师亟待提升的专业素养。本文试图厘清中小学教师作业设计能力的内涵要素,并对教师作业设计能力的提升路径做些梳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