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泗阳县实验小学充分挖掘和弘扬区域运河文化,将运河文化融入学校育人体系建设,积极推进运河文化进校园活动,丰富课程类型,推进课程改革,开发出大量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多次组织学生开展运河沿岸历史文化寻访活动,引领儿童感受运河文化,领悟运河精神。  相似文献   

2.
<正>大运河贯通南北,连接的不仅仅是经济,南北文化也通过大运河不断地进行相互交融。运河沿岸不仅跨越了众多文化名城,更涤荡着燕赵、齐鲁、吴越等文化。它是中国文化的文脉渊源,更是“活态”化石。我们希望通过艺术课程的开发能将“活态”的运河文化遗产以一种鲜活的状态传承起来,融入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更好地传承并发展下去。我们运用“活态传承”的载体进行开发,通过开发运河沿岸的课程资源补充校本艺术课程内容,  相似文献   

3.
《宜宾学院学报》2015,(9):119-124
在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场域正在不断消解和重构。学校教育因其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方式,成为民族文化的主要传承场。但是,学校教育传承民族文化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如何实现民族文化的"活态传承",如何处理好主流文化与民族文化的二元关系成为学校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核心。  相似文献   

4.
基于学校的历史传承、行业和区域背景,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应融合多元文化元素,凝聚特色,依据学校的内外环境,采用多样化的文化建设路径,构建精神与文化的育人平台.  相似文献   

5.
卢永 《江苏教育》2023,(10):73-75
积极推进运河文化进校园,旨在让学生体悟运河文化,培养乡土文化认同感,提高文化自信。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实验小学将运河文化融入学校育人体系建设,开发校本课程,丰富课程类型,组织学生开展运河沿岸历史文化寻访活动,让儿童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领略运河精神,体悟运河文化,提升综合素养,涵育美好品格。  相似文献   

6.
学校传承与构建学校文化,创设与改造校园环境,着力构建以"尊重"为核心的学校文化系统,并把"尊重文化"有机渗透到学生教育、教师发展和学校管理中,将其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重点,以期构建文化育人的德育体系、教学体系和管理体系,驱动学校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文化和学校文化的含义,论述了文化传承创新是大学的重要职责和必然使命,并提出了高校文化传承创新体系的构建途径:积极开展文化交流,塑造创新理念,坚持以育人为重要抓手等。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特色文化育人需要解决定位、方法和体系构建三大问题。文化育人与学校精神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是整个学校文化育人的核心;制度文化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表征的纽带;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是育人的载体,落实在育人的方方面面。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传承陶行知文化,凝练“爱满天下”和“一训三风”精神文化,在制度建设中融入陶行知教育思想,建立了专业文化、课堂文化、师资文化、环境文化、服务文化等育人平台和载体,形成文化育人体系,开展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9.
论大学文化及大学文化传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学文化是特定群体的生活样式,而一所学校的文化传统是学校文化长期传承与积淀的结晶,是学校个性的集中体现。本文对大学文化,大学文化传统的内涵和形态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了大学文化的育人特色,并提出当前构建大学先进文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活态文化育人是指在特定时空的日常生活中,利用活态的民族传统文化和自然历史文化,让学习者进入其中,身心在场体验,陶冶心性,培养生存能力、探究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等,增强热爱自然情怀、社会责任感和民族文化自信心自豪感等的教育活动。中小学研学旅行是活态文化育人的一种形式,也是传承活态文化的一种有效路径。在研学旅行的活动中,学习者走进活态文化,进入一定的场景  相似文献   

11.
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上位目标,是学校育人途径的重要载体。基于核心素养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是学校课程文化建构的重要依据,是学校课程观的重要内容,决定学校课程的设置,是课程文化及建设的关键。在新时期核心素养指导下,学校课程观的主要变化遵循渐进策略、系统策略、传承策略和创新策略,构建了具有特色的学校课程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2.
"台儿庄运河古城,一个寻梦的地方!"源远流长的古运河文化、可歌可泣的台儿庄大战文化、缤纷多彩的台儿庄古城文化等,赋予了台儿庄运河古城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台儿庄区实验小学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以"传承古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为宗旨,积极开展"古城文化进校园"实践活动,丰富了德育内容,拓展了德育空间,深化了素质教育,构建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德育课程。  相似文献   

13.
郭洁洁 《邢台学院学报》2021,(2):121-125,133
全景式回放围绕美国华裔作家展开的美国华裔文化发展的历史画卷,归纳构建适用华裔文学系统化、 深入化的文化隐喻的活态传承理论体系框架,并尝试从哲学、 文艺学、 传播学等各领域的关系链出发设计文化隐喻在美国华裔文学中的活态传承与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研究的组织架构.分析华裔作家及其作品中的文化隐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重点围绕文化隐...  相似文献   

14.
王迎娣 《江苏教育》2023,(21):29-31
江苏省无锡市柏庄实验小学在深刻理解“活态传承”特质内涵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紧紧围绕个体“仿学·自创”、群体“协作·共创”、学校“辐射·再创”三个维度,让学生参与实践,并通过关键事件催化、主题学习浸润、研学活动拓展等策略,培养学生勇担责任、乐于分享、善于合作、勤奋进取等优秀品格。  相似文献   

15.
学校文化概述 学校文化是教师、学生和学校管理者共同传承和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学校文化建设的意义在于进一步发掘学校文化内涵,打造学校文化精品,提高学校文化品位,从而强化文化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普及化给民办高校文化育人提出了新挑战、新课题,也带来了新机遇。民办高校文化育人面临学校缺少社会文化认同、缺乏文化积淀、教师对学校缺少文化认同、学生对学校缺乏信任等现实问题和困境。民办高校应树立社会市场营销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用心培育顾客文化;坚持以教师为根本,精心构建"奋斗者"文化;坚持以未来市场为导向,涵育适应社会的通识文化;坚持以国学教育为载体,传承创新以校为家的感恩文化,从而达到文化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文化强则民族强、国家兴。大学是文化,尤其是红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当前红色文化教育面临着缺乏具象的精神引领、缺乏具化的育人环境、缺乏聚焦的理论研究和缺乏聚合的协同体系等诸多困境。通过以文化记忆理论中对文化传承的时代特点、身份认同,传承媒介和体系载体的分析,构建红色文化传承应然路径。以此为基础,以体系化育人为目标,构建红色文化特色教育证书制度,结合嘉兴南湖学院的红船证书实践,提出重视学思践悟,建设红色校园文化,打通校内外协同育人体系,建设高水平红色文化育人师资队伍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8.
学校的根本目的是育人,当下学校德育育人无力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归结为道德教育的生态失衡,文化缺失是失衡的根本原因。所以,要在德育中实施文化探寻,用文化医治文化危机。文化润德这一德育模式是基于学校已有的文化传统,有意识地构建立体多元且主题鲜明的学校文化,充分利用文化中的德育资源,发挥文化引发、认同、固化及传承的作用,使德育走进人的心灵,走进人的精神,走进人的生命,从而达成文化润德文化化人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化的加快,工业文明的兴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空间日益受到挤压和忽视。落实和加强非遗的保护工作刻不容缓,传承先民生活智慧、复兴中华文化成为每一个中华人民责无旁贷的使命担当,青少年作为非遗文化的重点传播对象,既是参与者、享用者,同时也是传承者。而学校作为非遗传承与保护的重要阵地,课程建设是核心。本文旨在从非遗课程建设的角度出发,通过非遗文化进课程的整体构建,发挥非遗文化的育人价值,推动非遗"活态"传承与发展,延续非遗的生命与活力。  相似文献   

20.
课程是学校文化育人功能的直接体现,是实现学生培养目标的载体,优秀的课程体系能立足学校的定位及其发展,促进学校育人质量的提升。多年来,我校为了打造富有中国韵味的墨香校园,在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周边地域资源优势及多年来开展书法教育所积淀的独特的人力资源优势上,构建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传承理念遵循文化确立校本课程核心"传承翰墨文化,奠定做人基石"一直是我校的办学理念。我们认为,"传承翰墨文化"是书法教育的显著特征,是我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它强调,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育者应确立文化育人的意识,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用博大的精神文化影响人、培育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