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双减”政策的落地,使课堂教学改革进入了新的进程——向课堂要质量。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单元整体教学模式,以结构化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提升学生的语言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真正促进核心素养在课堂上落地与生长,实现向课堂要质量的教学初衷。本文聚焦“双减”,基于单元整体教学,从关注单元主题、聚焦教学目标、活化单元复习三个角度深入浅出,浅谈如何以单元整体教学赋能,提升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发展性督导评估共同体建设是新时期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需要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方向开展共同体建构。要聚焦“发展性”,以校本为着力点设立共同体目标框架,把学校自主发展作为前提基础、补齐发展短板作为建设方向、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路径。要聚焦“职业化”,以师本为切入点推进共同体实践优化,在督导评价中系统体现教师阶段性职业特色,助力教师丰富知识结构以满足未来职业需求,提升教师理论向实践转化的职业能力。要聚焦“成长性”,以生本为提升点强化共同体运行成效,强调个性尊重、系统发展、长效提升,为学生发展而督导评价,以发展性督导评价共同体打造有力促进每一个学生成长、关心学生每一面成长、助力学生每一次成长。要聚焦“融合性”,坚持“校本、师本、生本”三位一体,营造良好生态,以主体融合促进共治,以规则契合实现共生,以成果结合谋求共赢。  相似文献   

3.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学校把“明确方向-课题引路-课堂评价-促进发展”作为教学管理的主线,以“扎实教研,聚焦课堂,提高实效”作为学校提升教学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基于九年一贯制合并学校面临的现实挑战,北方工业大学附属学校探索通过不同学段合并校的全方位深度“衔接”,形成九年一贯制学校一体化发展的特色办学模式。一是明确“优势成长教育”文化定位,重建组织文化,系统规划学校的整体发展;二是以“一月一素养”为目标、“一班一专题”为途径,构建融合贯通的德育体系,形成一体化办学特色;三是以成长衔接为抓手,优化配置师资,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提供强力支撑。  相似文献   

5.
《今日教育》2013,(11):16-16
当前.重庆中小学校整体改革正处于以内涵发展、整体优化为特征的“内外统合”阶段。九龙坡区第一实验小学积极推进阳光教育、建设优质教育共同体,以及取得的成绩足以反映这一时代特征.值得作为“好学校成长密码”的学校样本来宣扬。  相似文献   

6.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质量视角下学校课堂教学管理机制的建构应该以课堂教学为抓手,以整体的课堂教学变革为目标。学校通过建构聚焦“生动课堂”的“四常态”听课制度,基于“学习单”应用的“生生互动”课堂学习样态,由“课堂观察量表”导引的教学反思行动机制和前伸后拓的“三环式”课堂教学研讨模式,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十年来,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一主旋律,从提升课程育人功能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两方面系统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学校以“四位一体”课堂育人理念为统领,创造性地提炼出幼小初高大一体化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新时代“五以”教学指导思想和长时程主题教研模式,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助推了教师专业成长,并持续性地为学校品质提升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关注视角】 四川省第十四届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共同体“校长论坛”。主题聚焦“课程领导力建设的校本实践”。这是因为,当下学校课程改革大都停留于“点线式”状态,或窄化为开展活动,或简化为课程增减,或矮化为教学方式变革,尚未整体建立素质教育发展体系,引发学校教育的整体变革。其中的一大症结是缺失课程化视野与课程化行动。推进学校教育课程化。一个必须突破的关键问题是提升课程领导力。事实上,提升课程领导力已成为学校课程变革的核心问题。学校只有站在课程领导力建设的高度,才能从课程价值领导和课程设计、开发、实施、管理、评价、研究等方面,系统建构起适宜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9.
校本教研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动学生主动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扫描当前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从校本教研的组织架构——“五层观照”和教研形式的探索——“八面聚焦”两个层面,提供相关策略,以典型案例佐证。  相似文献   

10.
随着“双减”政策的进一步落地,如何真正落实作业的减负增效成为学校和教师共同面临的难题。运用系统思维来综合考察作业设计与其他系统要素之间的关系,对解决作业设计中出现的尚未形成科学的作业观、高质量校本作业设计体系缺失、教师作业设计的研究能力欠缺等问题具有指导意义。聚焦现实困境,着眼系统思维,应从树立课程视域的作业观、构建高质量作业设计体系、多途径提升作业设计能力三方面整体优化小学作业设计,助力小学作业改革的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1.
郑胜梅 《广西教育》2023,(34):10-13
本文基于新时代师德建设的要求与师德教育的现状,论述新时代开展师德教育的有效途径,让师德研修成为教师成长自觉,从而推动一所学校、一个区域的师德师风建设水平整体提升。这些途径包括:基于前期调研,做好“四个一”顶层设计;基于实际需要,推出“1+3+N”班主任技能微课;聚焦兼容并蓄,提出沙龙式师德教育四大策略。  相似文献   

12.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十二·五”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时期,建设一支富有内在发展需求与创造活力相融合的新型骨干教师队伍,成了摆在我校领导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使有志于为学校教育事业发展作贡献的青年教师成长更精彩呢?学校根据整体发展规划和实际情况,提出了以“教师成长、学校发展、内涵提升”为目标的“125·10”骨干教师培养工程。  相似文献   

13.
<正>把教师培养放到学校发展的重要位置,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为目标,推动教师整体发展,是学校实现办学水平提升最有效的途径。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校管理者需要考虑一种双赢的状态,即把学校的发展目标与教师个体的成长专业目标联系在一起。石家庄市第五中学的青年教师培养策略可归纳为教师成长“三步走”,即明确共同愿景、搭建发展平台、研发教师成长课程。  相似文献   

14.
新一轮课程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关键在于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而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又依赖于校本研修活动的全面开展与有效落实。“望二学堂”就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和思考“诞生”的,它力图通过构建支持系统、完善操作系统,让学校成为“时时可学习,处处皆学堂,人人是学者”的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组织,让具有学堂特色的校本研修成为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肥沃土壤。  相似文献   

15.
“教·研·写”一体化推进,可以优化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转换思维方式是“教·研·写”一体的基本遵循,教师要从工作思维转向研究思维,从事务思维转向设计思维,实现常规工作与研究工作整合推进。聚焦研究主题,在特定场景中及时提炼教学研究成果,有利于教师近距离习得从“教”到“写”的成果形成路径。教研与科研的整体联动、通力合作,则为“教·研·写”一体提供了行动保障。  相似文献   

16.
梁正雄 《今日教育》2013,(11):10-13
策划人语 中小学校整体改革是全面升级中小学教育的战略抓手,也是基础教育从“学有所教”走向“学有优教”的重要路径。在上期的《好学校成长密码》专题报道中,重庆市教委主任周旭指出。中小学校要明确主要任务、基本思路,展开行动。深化整体改革,加入到打造中小学教育“升级版”的行列中来。同时,重庆5所中小学校展示了他们的改革成长经验。  相似文献   

17.
深圳市桃源中学依托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强劲支撑.积极投身课程改革试验.2002年在全国率先提出了以“和谐、共生”为主要特征的创建“生态型学校”的办学理念,运用“群体”、“多样性”、“生态位”、“平衡和谐”、“可持续发展”等生态学观点.创造性地改革和推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行政管理和后勤保障等工作,不断丰富和优化了师生成长发展的学校文化,促进了学校的整体跃进。桃源中学已成为深圳市南山区课程改革、素质教育及校园文化建设对外交流的窗口学校。  相似文献   

18.
坚持整体思维深化整体改革──略谈深化整体改革的突破口赵伟士几年来,中小学的整体改革取得不少成果,积累不少经验。但就全国情况看,面上整体改革的发展还很不平衡,许多号称“整体改革”的学校,不是停留在孤立的单科、单项的改革上,就是满足于学校方方面面都改上,...  相似文献   

19.
温暖而有支持性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底色。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以区域学生成长支持中心为“道”,以家长家庭教育能力提升为“术”,采用区域指导与学校指导相结合,线上交流与线下活动相结合的家庭教育指导方式,能够整体提升区域内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20.
<正>青年教师的成长,对于一所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和整体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衡阳市中南科技财经管理学校作为一所民办中职学校,在青年教师培养上下足功夫,以校本教研为主要载体,在成长内驱力、专业提升、职业发展等方面发力,让青年教师快速、全面成长。一、以校本教研激发青年教师成长内驱力青年教师,尤其是中职学校的青年教师,“躺平”现象较为严重。针对此现象,学校坚持以校本教研为驱动,以课题带动、任务倒逼、项目助力为措施,激发青年教师成长内驱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