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般地讲,初中生非正式群体是自觉自愿地、有时甚至是自然而然地组合而成的。成员之间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和习惯,由相对牢固的感情纽带所维系。我们应当认真分析这些群体的内部原因和构成,从而加强管理和引导。一、初中生非正式群体的类型1.志向性。这类群体成员纯朴...  相似文献   

2.
所谓非正式群体,也称自然群体,是相对于班委会、团支部等一类正式群体而言的,是无正式规定下学生自发形成的群体。初中生非正式群体,是指在初中学生中以某种情趣为凝聚力自发形成的一种未得到学  相似文献   

3.
杨晓红 《成才之路》2010,(15):80-80
班级由形形色色的学生组成,群体特点鲜明。相对于这个由学校构建的“正式群体”而言,由青少年学生自发组成的广泛地存在于初中生之中的“非正式群体”,其群体效应及影响力也是不可小觑的。  相似文献   

4.
非正式群体存在于正式的班集体中 ,构成班集体的二元结构。非正式群体存在的必然性 ,使得对非正式群体的管理成为班集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就非正式群体的形成、特点、分类进行研讨 ,并对非正式群体的消极影响进行分析 ,提出有关消除非正式群体不良影响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研究的是班级管理非正式群体的成因、非正式群体与班级体的关系,非正式群体的类型等,接着重点分析找出更有效管理非正式群体的方法。这些方法包括:一、强化对非正式群体管理意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二、对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群体采取不同的对策。(1)热情接纳各积极非正式群体;(2)耐心改造积极非正式群体的办法:①降低难度,放大优点;②转移兴趣,长善救失;③要做好非正式群体的领袖工作。(3)断然消除各种破坏性非正式群体:培养良好的个人习惯,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实施积极的情感体验,实行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教育  相似文献   

6.
解析教师非正式群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正式群体是群体的一种存在形式,是由于某种特殊关系和需要而自发形成的个体的集合。教师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是一“柄双刃剑”,如果引导得当,会对学校管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如果放任自流不能有效控制,则会对学校正常的工作及教育教学管理起到消极阻碍甚至破坏作用。因此,对教师非正式群体的管理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区别类型、区别对待,利用非正式群体进行人性化管理;利用共同目标将非正式群体纳入学校管理;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协调发展,构建多元化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在高校中普遍存在,这些非正式群体对大学生个人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并且具有自己的传播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加强对非正式群体的引导,高度重视并探索通过完善非正式群体的功能、创建良好的外围校园环境、做好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中的舆论领袖的思想工作等,以保证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高校学生非正式群体的评价和引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管理,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章阐述了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特征及产生原因、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作用,提出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教育管理和引导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论对非正式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确认识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是充分发挥非正式群体积极作用的前提;正确认识不同性质的非正式群体及其影响,是做好非正式群体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重视非正式群体核心人物的作用,是做好非正式群体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开展互帮互学,是做好非正式群体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大学校园普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有着正式组织不可替代的功能,它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等各个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必须重视非正式群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非正式群体,又叫同伴群体,它没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是以成员的某种共同利益为基础而形成的群体。非正式群体的形成也常常是自发的,带有明显的情感色彩,以个人的喜好为基础。在青少年学生中,往往存在着很多非正式群体。这些非正式群体在班集体中具有非同小可的作用,作为班主任,对此不可视而不见,只有对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变化过程、各种特征及其活动规律有所了解,才能充分利用其规律,把握非正式群体积极方面的因素,促进班集体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是大学校园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其核心人物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对其成员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做好了核心人物的思想工作,就可以利用其影响力带动一批成员转变,使非正式群体走到有利于班级建设的道路上来。因此,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核心人物及其教育引导进行系统的研究,对于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转化非正式群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普通高中是相对于职业高中而言的,它以学生升学为主要目标,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教育。与初中生相比,该阶段学生目标进一步明确,身心进一步成长,并渐趋成熟。在学习生活中,高中生个性、兴趣、行为趋向等暴露日益明显,并在日常交往中与个性相似、兴趣相投的同伴结成不同的非正式群体。从群体的性质及对班级的影响看,这些群体可分为积极型、中间型和消极型三类。  相似文献   

14.
对青年非正式群体教育、引导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时期非正式群体的活动对其影响不可小视,所以对青年非正式群体的教育、引导也是一个应当引起必要重 视的问题。本文对青年非正式群体教育、引导的原则、观念、对象、内容、环境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学校是青少年较为集中的地方, 非正式群体在中学的存在也是一种必然现象,而且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非正式群体的种类、形式呈现上升的趋势。这种非正式群体,对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有着重要影响。如何认识对待教育、管理中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6.
特师学生非正式群体是普遍存在的必然现象.关于非正式群体特征的研究将有利于进一步完善非正式群体的理论体系,并对学生个体社会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特师学生非正式群体的表现出发,经过分析与研究,对特师学生非正式群体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是相对于正式群体而言的。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对构建和谐校园具有双重影响,因此,必须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进行科学引导,强化管理,以充分发挥其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学生“非正式群体”在建设和谐校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中的学生群体可以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是教育、教学中的主要对象。而非正式群体则是经常被忽视的一个群体,一种潜在的教育资源。在建设和谐校园中,学生非正式群体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学生非正式群体在建设和谐校园中的作用作一分析。一、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与和谐校园的含义根据一般社会学的观点,所谓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是根据构成群体的原则和方式的不同而划分的群体种类。“正式群体是指有一定的规章制度,有既定的目标,有固定的编制和群体规范,成员占据特定的地位并扮演一定的角色的群体。”而“非正式群…  相似文献   

19.
中职学校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对其思想、行为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从非正式群体的成因入手,探讨了非正式群体的主要功能,并重点论述了表扬鼓励、帮助引导、吸引渗透、瓦解分化等非正式群体的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20.
“非正式群体”是相对于正式群体而言的。它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E·梅耶提出。梅耶通过霍桑实验证明,非正式群体的自发产生是不可避免的,而且非正式群体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成员的劳动生产率;前苏联心理学家也指出,非正式群体会促进正式群体的巩固及任务的实现,不会涣散劳动组织,可以利用非正式群体以巩固正式群体。在我国,长期以来人们对学校中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态度基本上是怀疑或否定的,且很多时候把它与正式群体相对立。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认为非正式群体是青少年激烈动荡不安的生理和心理的产物,并由此过分地对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