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易地采访,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一个新的采访术语,是指记者到自己分工范围以外的地区去采访。 中央新闻单位的机动记者,不存在易地采访的问题。他可以今天到这个地区,明天到那个地区,他是“满天飞”记者。 中央新闻单位派出的地方记者,包括新华分社记者,地方新闻单位的记者,包括机动记者和地方记者,都有一个易地采访的问题。 记者长期呆在一个地方,好处是地熟、人熟、情况熟,但如果不流动,也有弊端,如眼界容易狭窄,感觉灵敏度降低等。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之一,是用一定时间易地采访。 新华总社利用它对分社统一管理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易地采访,是指记者到自己分工范围以外的地区去采访.记者长期呆在一个地方,好处是地熟、人熟、情况熟,但如果不流动,也有弊端,如眼界容易狭窄,感觉灵敏度降低等.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县站当记者数十年,想说一说其中的甘苦,以期同行们在研究新闻记者普遍规律中。找出县站(台)记者的规律来,在记者的共性中找出县站记者的个性来。一、人熟、地熟、情况熟,要避免熟视无堵。县站(台)记者大都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对本地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土特产品、历史沿革、名人轶事等,都十分清楚。这是县站(台)记者的最大优势,是任何大报、大台记者所望尘莫及的。熟人好采访。闲谈中便能了解到很多信息。对许多采访对象,县站记者不但认识,连他们的性格、喜好、特长,甚至家庭住址、经济状况、社会关系等也都了解。采访起来,对方毫无拘束之感,容易在轻松的气氛中掏出心里话。但是,情况熟了,也容易使人  相似文献   

4.
在熟人熟地采访新闻,无疑是一个好条件,但是,也会碰到一些新问题。比如,因为熟,就会“熟视无睹”,因为熟,别人也许会不认真接待你采访;因为熟,也可能由熟而变“油”。记者,特别是通讯员,怎样做好对熟人熟地的采访,是值得重视的.  相似文献   

5.
正新闻采访是记者与采访对象进行心理交流的过程。在面对面的访问过程中,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情感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直接关系到访问的成败。记者是否善于运用情感因素,直接影响着谈话采访的效果和质量。如何营造有利于采访的情感呢?笔者认为采访中宜采用以下几种调控情感的方法。化生为熟人们往往对熟悉的人或事产生积极的情感反应。记者为了采取最佳的采访效果,应该积极引导采访对象在熟悉的环境和领域接受采访。  相似文献   

6.
出镜记者是栏目、电视媒体的门面。重大历史时刻“我在现场”,已经成为媒体的共识。好的出镜记者往往在时效争夺中给媒体带来竞争优势。另外,出镜记者由于“脸熟”,在采访中更容易得到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支持,以整合各方资源。  相似文献   

7.
这是篇值得一读的好文章。本文作者是八十年代参加县报工作的新同志,在十多年的采访实践中,他对“熟”有深刻的理解:人熟地熟情况熟,这是办好报纸的有利条件,但不能满足于熟,熟可以写出好的作品,但熟也可能使许多有价值的新闻从我们身边溜掉。要求我们经常用新的眼光看待熟人熟事,从中找出差距来,找出闪光点来,找出“金子”来,进而通过深入采访、思考,写出有新闻价值的新闻来。这段体会,对我们县报的同志,对省、地(市)报的驻地记者及广大业余新闻写作爱好者都具有参考价值。——编者的话  相似文献   

8.
做好奥运报道的五个关键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编者按 对国内媒体来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意味着什么?也许很多人会一下子想起这是"家门口"的国际赛事采访,人头熟、地盘熟……的确,我们具备很多"主场"优势,但会面临更多挑战:能直接用外文采访的记者还不够多,大型赛事采访经验不足,很难直面国际著名传媒的贴身竞争……  相似文献   

9.
王静 《视听纵横》2007,(5):77-79
采访,是为搜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研究活动,是新闻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也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姗熟掌握的基本功。记者要慧眼识宝,同时还要掌握新闻采访的技巧。否则,即便发现了新闻,也很可能因不会采访而贻误战机,使“活鱼”在眼前溜掉,甚至让采访对象厌烦。然而一些记者在进行正常的新闻采访活动时却屡遭拒绝,或被婉言谢绝,或遇到种种干涉、阻挠,有的甚至引发严重冲突。这已成为目前困扰新闻工作者的一大难题。那么怎样看待这种现象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冯杰 《军事记者》2009,(2):56-57
新闻采访中,“搭桥”是一种艺术。它的核心是找到使采访对象感兴趣的相似点或接近点,使记者和被采访对象从“生”到“熟”,营造和谐的采访氛围。许多报道员由于种种客观原因,缺乏搭桥艺术的培养,常常很难短时间内使采访对象敞开心扉,导致第一手材料不够鲜活丰润,没有深度,写出的稿件自然不易出彩。联系实际,笔者对如何在采访者与被采访者之间搭桥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1.
一次,我去采访一个厂长。不知为什么,初次见面厂长就对我很冷淡。凭着记者特有的涵养,一来二去,我终于和这位厂长搞熟了。于是我直率地提出了个问题:似乎您不喜欢记者,为什么?厂长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先讲了件事:有位记者曾经采访过他,稿子见报不久,记者便提出要在厂里买台电冰箱。厂长以出厂价格,给他弄了一台。当时没有付钱。过了一些时候,记者说:我手头紧,钱凑不  相似文献   

12.
欧世金 《军事记者》2003,(12):56-57
四、驻站记者的采访采访是记者的首要职责,而且是重要的职责。驻站记者亦然,但驻站记者的采访与在报社大本营的记者(编辑)的采访有许多不同。最大的不同点是驻报社大本营的记者一般采访都是“指令性”的,他们注重抓好采访前的准备、采访中的提问与观察、采访后的笔记整理等环节就行了,这是许多新闻教科书上讲过的内容。驻站记者的采访,“指令性”内容较少,大都靠自己“找饭吃”,因此,他们遇到的难处是“采访什么”。也就是说,驻站记者的采访,首先要找准采访的题目或线索。从操作层面来看,主要有这样几个途径:向编辑部“要”。驻站记者写稿有…  相似文献   

13.
被称为“土记者”的通讯员,同专业记者比起来,在采写新闻稿件上有明显的劣势。但是,也有专业记者比不上的优势。 我是地地道道的西安灞桥人,在此地工作了几十年。因此,对这块土地上的山水草木,我就比一般外来记者熟。这便是我写家乡新闻报道的一个优势。在平时采访过程中,被采访者说起那个乡镇那个村组,我明明白白,就不需多问。最近,我在采写区上发挥水利设施抗旱保秋的稿件时,区水电局干部介绍打的机井、修的渠道、埋的管道,大多是我平时耳闻目睹过的。所以,采访十分顺当,稿件写出寄  相似文献   

14.
正作为新闻采访的重中之重,新闻采访中提问的方式和技巧对于提高媒体自身竞争力尤为重要,记者提问是新闻采访的关键,记者的提问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新闻采访的效果,良好的提问方式可以取得理想的采访效果,从而进一步促进新闻媒体竞争力的提升。新闻采访的目的是获取所需的信息新闻采访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适于向大众传播的新闻事实,记者提问是新闻采访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问方式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采访的进程和效果。由于采访对象的职业、年龄、性格差异,记者提问内容和提问方式不可能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而且由于每次采访的环境、地点、时间的不同,记者的提问必须因人、因地、因事而变化,做到具体事件具体分析,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使用的提问  相似文献   

15.
雷谊 《现代传播》2004,(3):118-119
在新闻采访中,记者能否接近采访对象,往往成为采访成败的关键,而对政治性人物的采访尤其需要讲究“记者接近”。“记者接近”是指记者对采访对象的空间接近和心理深入,是采访中记者一直主动进行的有目的和采访对象交流互动的专业行为。而其中,空间接近是指记者通过与采访对象的预约行为来实现物理空间位置的靠近;心理深入是指记者通过访谈中的对话交流与采访对象拉近心理距离,并力求深入对方的精神领域。本文将运用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剖析政治性人物采访中的“记者接近”技巧。一、“记者接近”中的空间接近首先,“记者接近”体现在…  相似文献   

16.
孙静  郑大勇 《记者摇篮》2014,(10):17-18
从事新闻工作20余年,积累总结新闻专题采访是重要而又复杂的过程,我们在采访前需要对采访对象进行充分了解,要掌握采访对象的特征,这是一般新闻采访中对记者的普遍要求。采访是新闻记者最基础的活动,是新闻写作取得新闻素材的重要手段。新闻专题采访是记者和采访对象间的一种互动交流,是双方知识、观念、认知、思维方式的交流。交流是双向的,需要相互合作,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的时候运用一定的采访艺术,尤其是记者在采访中的提问,提问能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电视台记者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革。传统的电视台记者开展采访工作都是根据安排,而在新时期电视台记者的采访工作则有一定的随机性和自主性,只有充分调动电视台记者采访的兴趣,培养电视台记者采访的能力,才能提升电视台记者采访的水平。在电视台记者开展采访工作的过程中,采访的基础就是采访动机,它决定了电视台记者采访活动的效果,影响电视台记者采访的质量,因此要对电视台记者的采访动机进行有效地激发,培养电视台记者相关的采访能力,促进电视媒体的发展和进步。下文我们就对采访动机的基本内容进行探究,分析电视台记者具备采访动机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激发和培养电视台记者采访动机的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18.
常言道:”‘七分采访三分写’。采访是记者的重要工作。记者的职业特点.决定了记者需要广泛接触社会,接触各行各业、各色人等。那么,记者在采访活动中如何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呢?这个问题不仅涉及到记者个人的形象,还关系到记者所在的新闻单位乃至整个记者队伍的形象.所谓“个人形象”,是指记者衣着打扮、待人接物、吃饭、走路等等采访活动中的外在表现形式。为了能在公众中留下好的印象,记者在采访中应该做到自我约束,注意八忌.一曰:“居高临下”.记者外出采访,常常要冠之一个“下”字,下工厂采访,下农村采访,下基层采访等…  相似文献   

19.
有一句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记者采访时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就是一个开端。这个开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采访的效果。采访的过程,其实也是记者和采访对象互相了解、互相交流的过程。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不是单纯的主动——被动关系,不仅记者在挑选采访对象,采访对象同时也在挑选记者,也就是说采访对象往往根据记者的一言一行以及所提问题的质  相似文献   

20.
尽管采访是记者份内之事,但接受采访却不是被访者的份内之事,他们有拒绝采访的权利.由于工作忙碌、怕被打扰、担心曝光、接到上级特别指令、对记者采访意图不了解不信任、地方保护主义思想作怪等诸多原因,许多采访对象往往对记者持拒绝态度.而直面记者采访的,往往是安保人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