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诗经·邶风·式微》全诗如下: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此诗虽短,却在很多方面都极富特色。在此,我们在对全诗的词句、修辞等方面把握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将这首三十二字的诗歌的艺术特色加以分析。一、精巧凝练的语言1.重章换字,押韵和谐。《诗经》“风”中的民间歌谣,本来是可以演唱的乐歌,很多章句,具有一唱三叹、余味无穷的特色。《式微》诗上下二章只变换了两处文字,但就在这巧妙的变换中,体现出了作者用词的独具匠心。其一,一章“微君之故”和二章“微君之躬”。上下章只变换… 相似文献
4.
焦正安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
由于错简漏简,后人未能领会前人使用的省字符号,造成流传至今的《关雎》全诗三章计20句。竹简《关雎》全诗三章计36句,具有匀称、重章、复唱的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5.
张崇琛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1997,18(1):18-21
《诗经·小雅》与《周易·卦爻辞》之间有着某些相似,这种相似主要表现为对天道、朝政、人生的忧患意识,本文在对其忧患意识作比较的同时,还就《周易》卦爻辞的制作年代,卦爻辞和《小雅》中部分诗歌的来源,作者群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何建蓉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6(4):65-66
《蒹葭》诗中“苍苍”一词,众多选本皆注为“茂盛的样子”或释为“青色”,但笔者认为“苍苍”一词作“灰白”讲,更符合植物生长的特性和时令特点,更有利于诗歌意境的创造,也能使诗歌的內涵得到拓展,比作“茂盛”讲更为妥贴恰当。 相似文献
7.
刘皓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4)
咒语可以通过不断地重复撞击人们的心灵 ,开启人们的灵魂之门。爱情主题中 ,“咒语”是追求异性的方式。咒语是文学艺术语言的滥觞。《诗经》中的咒语化特征是历代注解《诗经》者所关注的。 相似文献
8.
张承凤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0,(1)
《诗经·郑风》中“女惑男”之诗以其清新健康、率真热情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赏 ;可惜自汉代独尊儒术以来 ,在正统文学中再也见不到“女惑男”的主题 ,仅剩下无尽的闺怨与春恨。这个隐没的古老的文学主题值得反思 ,它表达一种古代文化的积极精神 相似文献
9.
《曹风·候人》一诗,后人大多认为是女求男的情歌或是刺权贵之诗。此二说似乎有道理。然女求男的情歌说与古代的服制不符,刺权贵说则没有挖掘诗中暗含的"鱼"的深层内涵。探析"候人"、"彼其之子"和"季女"的身份,并从挖掘"鹈鹕在鱼梁上捕鱼"、"荟兮蔚兮,南山朝"和"饥"的深层内涵入手,证明该诗写的是曹国大夫以上某位官僚(彼其之子)任意霸占曹国一位候人已成年的小女儿(季女)为自己的妻或妾,然后又随意抛弃了她。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描写内容、描写风格以及诗中主人公“尔”的形象等方面,探讨《小雅·无羊》的主题,认为《无羊》并不是传统说《诗》者所说的对奴隶主贵族占有大量牛羊盛况的赞颂,而是一首歌唱牧人在牧场上放牧牛羊情景的生动牧歌;诗中主人公“尔”并不是牛羊的占有者奴隶主贵族,而是在牧场上从事放牧劳动的牧人。 相似文献
11.
王渭清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01,16(2):23-24
<诗经·豳风·七月>首章中包含着一个周代春耕祈年的祭祀仪式,其中的"举趾"并非通常所认为的"举足下田",而是祭祀活动中的一种舞蹈行为;"田峻至喜"也并非田官高兴或享用酒饭,而是田祖的神尸来享受祭品. 相似文献
12.
13.
蒋寅 《语文月刊(学术综合版)》2020,(4):56-58
反北山嘲潘音达人知进退,曲士岂同谋。尽使藏身去,谁当为国忧?烟霞成痼癖,声价藉巢由。虎啸雄心在,胡为鹤唳愁。【诗律】平起不入韵式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按:"达""国""藉",为入声字。 相似文献
14.
葛树魁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66-69,96
文章对《诗经》中语音变化较大、音理较为复杂的通假字和本字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这些通假的古音依据,明确了其古今音变的基本线索. 相似文献
15.
王耀东 《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5,4(2):107-109
互文是《诗经》中比较重要的语言现象。前人研究《诗经》的重点在诗旨的阐发和字词的训诂上,有关《诗经》互文为数不多的说解零星地散见于各书;今人给《诗经》作注,一般不提修辞手法。所以,把《诗经》互文的种类和作用梳理一番很有必要,因为这将有利于我们发现和理解该书诗句中的互文,也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原诗的意思。 相似文献
16.
17.
<诗经·卫风·氓>中的"复关"一语,从汉代至今,学界对其词义的注解历来众说纷纭,主要有"处所说"、"城门(关门)说" 、"借代说"、"车厢说"及"答复(通报)说"等五类观点.通过对以上诸说的辨析,并查按旧籍,援举例证,从该诗所处时代的婚礼制度、人物的心理及诗歌的整体感知等几方面加以探讨,认为"复关"的真正语义应解为"复关者"即返回通告(回话)的媒人". 相似文献
18.
葛树魁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4)
以今音读《诗经》,韵脚往往不谐.学者对此多有论及,但缺乏系统的考证说明.杂取“风”、“雅”、“颂”中诸多章节,从音变、旁转和通假角度对不谐的韵字加以考释,梳理其古今声韵的变化,说明其用韵不谐的原因,用以与同行们探讨,并为阅读者借鉴. 相似文献
19.
国光红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
《九歌·云中君》有“冀州”、“云中”,这是索解“云中君”身分的关键。神话传说蚩尤与黄帝大战于冀州,失败后被肢解而死,其地缘此而名“解”(解州),故蚩尤缘此名为“解神”(肢解之神)。《易》之《解》卦下坎、上震,为“雷雨”之象,巫歌用隐语暗示蚩尤之“解神”身分,故蚩尤就是“雷雨”神,雷、雨俱为云中之物,故蚩尤又是“云中”神,也就是“云中君”。蚩尤死后被奉为战神,故歌辞多处暗示“蚩尤旗”:作为星宿的“蚩尤旗”“与日月兮齐光”;“蚩尤旗”变动不居,有时如“雄鸡”,故辞云“华采衣”;旌旗舒卷,飘扬,故辞云“连蜷”、“犬犬犬远举” 相似文献
20.
张元 《历史教学(高校版)》2006,(11):65-67
我们谈朱子怎样从《诗经》中讲历史,谈了《大雅》和《国风》中的篇章,现在谈谈《小雅》吧。学者说,《诗经》之中,“风”与“雅”的区别,就好像现代音乐中的地方调与京调一样,非常明显。《大雅》共三十一篇,都是西周时作品,《小雅》共七十四篇,产生的时间最长,从西周到东周都有,而以周厉王、宣王和幽王的时代最多。它们的作者,多数是周王朝的上层人物,也就是贵族,少数是人民的作品。学者又说,《大雅》和《小雅》的产生地,在镐京、雒邑,内容比较复杂,其中有周族史诗、战争诗、讽刺诗、民歌、恋歌、农事诗、生活诗祭祀诗、歌功颂德的诗等等,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