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朗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法宝,也是当今语文学习的有效手段。宋代学者朱熹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对学生朗读实践的指导,让学生爱朗读,养成坚持朗读的良好习惯。一、朗读能促进初中生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熟读以至成诵,是传统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条原则。宋代朱熹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但一味崇尚"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熟读方式,而忽视人的非智力因素在读书过程中的作用,往往导致死读书、读死书,而失去了读书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长期以来,在中学语文课堂上不重视"读",甚至干脆"不读"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状况的存在,着实令人堪忧。首先,朗读法是我国优秀的教学传统。对此,宋代的朱熹曾说过:"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  相似文献   

4.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以体现我国古代语文教育中对朗读的重视。朱熹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可见,古人语文教育的成就很大部分可以归功于朗读的运用。这里,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5.
程洪  何坤琼 《课外阅读》2010,(12):203-203
朱子曾说:“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了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永久不忘。  相似文献   

6.
朗读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方法,并且一再被证明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朱熹曾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朗读的作用不仅止于此,朗读对语文教学的各方面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正音听读,读得文通字顺。 对于初中生来说,最基本的要求是自读时能读得通顺,做到如朱熹先生说的: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其熟读的目的就是“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相似文献   

8.
最近,听了两位老师的语文课,一是高三的,一是初一的。他们都重视了学生对白话文的诵读。在起始课中,用了将近一课时,老师范读,学生默读、齐读课文。重视诵读,是我国语文数学的传统经验。《荀子》一书中就有“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之说。宋朝朱熹也说过:“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诵读得熟,则不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语文教育十分重视熟读文本,“凡读书……需要读的字字响亮,不可误了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朱子所言,点到了语文教育的最重要的基础,读一遍文章不只是  相似文献   

10.
文言文教学是技校学生提高语文素养重要方面,那么,如何搞好文言文教学呢?学习文言文,诵读是一条重要而且有效的途径。诵读是一种传统的阅读方法。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在《朱子童蒙须知》中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曰: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熟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讲授文言文,教师可以首先指导学生,通过琅琅上口的反复诵读,来领会作品丰富的内涵和情感,为后面的深入讲解奠定良好的基础。“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去探测它,都是探不…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语文教育十分重视熟读文本,“凡读书……需要读的字字响亮,不可误了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朱子所言,点明了朗读是语文教育最重要的基础,读文章不只是为了了解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之类,还要理解文章的旨意、理脉,要体会文章的情致、风格。  相似文献   

12.
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朱熹也曾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几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可见,多读多诵,是同学们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熟读精思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子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宋代大理学家朱熹非常主张朗读,他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而且要"逐句玩味""反复精详""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分明"。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已经有了一定的朗读基础,有的教师因此就轻视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从而影响了语文教学效果。那么,高中语文教学如何进行朗读指导呢?一、以身示范,引领在先李吉林教师说过:"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内心体验、情感的产生,是非常重要的外部条件。"因此,教师的范  相似文献   

15.
读法初探     
宋代学者朱熹在《朱子童蒙须知》中指出:“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删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说自晓其义也。”他十分强调“读”的重要性,认为熟读是达到深入理解课文的必由之路。只要诵读到十分精熟,定能达到“自晓其义”的目的。其实,熟练地诵读,也是学习书面语言的良好途径。把文章中的语句熟读成诵,“久远不忘”,以后自己提起笔来,就有了达意的基本词汇和语句。但目前语文教学的一种倾向是学生读得少,因此,必须重视“读”的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古人谈读书     
作诗须多诵古今人诗。不独诗尔,其他文字皆然。 (宋)欧阳修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  相似文献   

17.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好语文的一种手段。古人就非常重视朗读。朱熹的读书方法就有“口诵心惟”法。他强调:“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要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数遍”。这样便可“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这就是所谓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所以,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朗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朱熹曾经说过,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几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这种传统的朗读方法,既符合汉语语言文字的特点,又符合学生审美心理的规律。可见,语文朗读在教学中的作用,早已被我们的前人证明。  相似文献   

19.
情绪与诵读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宋学者朱熹《朱子童蒙须知》曰:“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删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清朝孙洙《唐诗三百首序》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种主张实际上与朱氏的见解是一脉相承的。今人徐世荣亦说:诵读“是运用语言补充文字表达之不足”,它“如同黑白的摄影涂染了色彩,如同给静物注入生命素而成为动物。”由此看来,诵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研究诵读,无疑应当把诵读“本身”作为第一  相似文献   

20.
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是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语言的阅读活动,是用声音增强原作力量的手段,是一种眼、口、耳、脑并用的创造性的阅读活动。古人把朗读视为语文教学的至妙之法。办过私塾的宋代大理学家朱熹说过:“凡读书都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还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朗读教学是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