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汉语状语多层面的组合语序说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状语的组合语序分为三类:句法组合语序、语义组合语序和语用组合语序。句法组合语序是指状语在主语前后与有关成分的组合顺序,主语前后的状语移位受到了一定的条件制约;语义组合语序是指多项状语的排列次序。组合式状语在前,粘合式在后。它们的组合以右向(即递加式)为主,具体的研究可以从不同语义类别多项状语和同一词类或短语的多项状语两种角度予以展开。拓展研究的思路是:变零散、单一层面状语成员的语序研究为全面、系统的多个层面综合的语序研究,以便为语言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语序具有语言单位类同性和灵活性的特点,语序的组合规律往往和时空的逻辑规则相对应,也受制于文化规约、语用功能和信息传递等原则。语序有互易、肯否定、倒装等不同形式,这些表现形式可以导致句法、语义和语用的差异,而对话语影响最显著的是语义差异。  相似文献   

3.
汉语语法研究三个平面的理论由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版于1981年首次提出:“必须区别三种不同的语序:语义的、语用的、语法的。”1982年胡裕树(胡附)、张斌(文炼)在《中国语文》发表了《句子分析漫谈》,除进一步讨论语序外,还论及虚词和句子成分,认为“虚词的作用也有语义的、句法的和语用的区别”;“必须区分一般主语(陈述对象)与话题主语(脱离句法控制的说话焦  相似文献   

4.
界定汉语主语,唯一可以凭借的语法特征就是语序。可是语序不仅包含语法信息,还包含语义和语用信息,因此,汉语主语的界定就成了一个难题。以Dixon(迪克森)的"普遍语义-句法元"理论为基础,区分(谓词的)论元和(谓语的)句元,并以论元在语句中的默认位置为依据,确定汉语的核心句,再通过将非核心句还原为核心句的办法,剔除语序中的话语信息和语义特征,从而证明,语序足以成为界定主语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从格林伯格《同语序有关的一些重要的语法普遍现象》出发推论出的汉语是SOV型语言这一结论提出了质疑,认为应当从三个平面的理论出发建立汉语语序系统,汉语的基本语序是SOV语序,在语义和语用的作用下,基本语序转换为各种具体的言语语序,并且指出了基本语序的三项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6.
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层面探讨汉语的句法规律。通过对韩愈4篇文章语句的统计,得出“施—动—受语序是无标记的形式,而非施—动—受语序的形式都是有标记的形式”的结论。同时,提出应以汉语表达某种客观现象之间的关系或主观对客观的现象之间的关系的基本句法形式作为讨论的出发点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句法平面、语义平面、语用平面理论是汉语语法研究的重要理论。新闻的内容以语言为载体。要靠语言来反映。要满足语言平面的语法规范的制约。句法的得体与否,语义的是否准确,语用的价值高低。直接影响到新闻标题的好坏。新闻标题的制作应该考虑到三个平面的因素。在句法结构“合法”、语义“合理”的基础上。追求新闻标题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英汉两种语言基本句型的语序存在很大的差异。比较英汉两种语言基本句型语序可以看出,自然语序下英汉语句子内在的语义搭配关系同多于异;表达特定的语用目的或意义时,英汉语对相同思维概念的表达方式则异多于同。这一规律将帮助语言学习者透过基本句型的语序差异这一语言现象,深入理解其背后所存在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9.
汉语语序的多面考察(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从语法、认知、逻辑、语用、修辞诸方面对汉语语序进行考察,从理论上说明、从实际上描写汉语语序的主要特征和基本面貌,认为认知、逻辑是汉语语序的深层基础,语用、修辞是汉语语序的运用的表现形式.它们对汉语语序各有制约和影响,但又有某些一致性.本文从汉语是非形态语言的特点出发,考察到汉语语序既相对地固定,又便于灵活变换构成新的结构关系.考察时,还注意到汉语的句内语序和句际语序在语言内层和语言外层中的一系列反映,使语序和语音、词汇的联系明朗化,给为适应语用、修辞的需要而产生的凸显语序确立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语序分为句法语序、语义语序和语用语序。现代汉语的基本句法语序是“主语+谓语(动词+宾语)”即SVO,不存在所谓的宾语提前的OSV或SOV的语序。现代汉语旬式多样化,即同一种意思可以用各种各样不同的句式来表达的语言现象是在语用因素的驱动下产生的,对一个句子进行分析时不但要进行句法分析,还要进行语用分析。运用认知语言学、论元结构理论等方面的知识,可以对SVO语序进行比较充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法律术语词的通俗化是汉语词汇系统中词义发展演变的一种重要方式。对法律术语词通俗化的两种主要途经——隐喻式通俗化和引申式通俗化分别进行举例分析,明晰其通俗化的语义、语法、语用等方面的特点,探讨促使法律术语词发生通俗化变化的内、外动因。  相似文献   

12.
临夏方言的“是”字句除与现代汉语“是”字句用法相同外,大部分“是”字句结构复杂,用法特殊。这些句子“是”字的前、后分别是谓词性短语,所构成的单句表达了复句的内容,并且因主题不同,强调的焦点和侧重点不同。本文从句法、语义、语用等三个平面分析了临夏方言中的这类“是”字句。  相似文献   

13.
汉语是一种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的语言,因而语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语法手段。汉语语序一般都比较固定,但有时候,句子的语序会发生改变,我们称之为易序现象。汉语里有很多易序现象,不但口语,而且书面语中也存在很多易序句。本文将从语用角度对主谓易序、动宾易序、状语中心语易序、定语中心语易序、动补易序等几种现象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4.
"把"字句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字句是现代汉语中最具特色的语法现象之一。本文从研究角度出发 ,对 1 92 4年以来的“把”字句研究在句法研究、语义语用研究、探源研究等方面作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分析总结 ,同时也作一些评介 ,指出应当加强它的语用、探源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试论对举结构的分类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举结构是一种颇具汉语语法特色的语法结构。根据“三个平面”的语法理论对对举结构进行了界定,又从句法、语义、语用等角度分类,并重点探讨了对举结构的成句功能、语义功能,说明了对举结构的研究对汉语语法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常用的单音节介词为考察对象,运用语法化理论,对汉语动词介词化的动因进行分析,认为汉语动词的介词化是句法语义因素、同步虚化因素、认知因素以及语用因素等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英语“花园路径句”给人们造成理解上的路径误导,它涉及多层面的因素,诸如:句法、语义和语用等方面。从认知机制的模式结合句法、语义和语用几个方面对英语“花园路径句”的理解进行阐释,旨在探讨人类语言认知机制,从而有益于提高英语学习者对“花园路径句”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18.
"然后"一词现已广泛用于口语之中,尤其是在访谈节目这个特殊语言环境中,"然后"一词作为话语标记,更体现出有别于书面语的一些功能特点。采用统计的方法,拟从语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对访谈节目中"然后"一词的功能做简要探析,意在通过相互之间的对照,找出它们的使用条件,揭示访谈节目中"然后"一词的功能动因。这一研究不仅有助于认清汉语话语标记的性质,还可进一步认识语言与社会文化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以《红楼梦》中的“下去”句为研究对象,对该句式进行定量地、细致地描写,全面揭示《红楼梦》中有关“下去”句在句法、语义、语用方面的特征,进而展现清朝中期“下去”句以及相关句式的面貌,从而为汉语史中的语法化研究提供比较坚实的断代描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