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育即审美教育,它是通过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和艺术美等美的形式,来培养学生感受、表达、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我们要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没有审美教育,那是不完全的教育。怎样搞好审美教育呢?笔者以为采用渗透法为好。1.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学校除在...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9,(A1):29-30
学生的创新能力实在是社会发展和人生提升的关键能力,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培养内容。随着新的时代的到来,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目标。学校教育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伟大事业,在学校教育中必须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学生具备了创新能力,才有可能在未来的人生发展和职业活动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通过自身的创新性活动,为自己,为社会做出重要贡献,小学语文教学应该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论美育的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育是一种偏重于感性的教育,它弥补了理性教育的局限性,对于发展学生个性和培养创新精神与能力具有独特的功效;能使人的感性和理性协调发展,从而培养健全的人格;能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美育引导人们以审美的态度去对待生活、社会和人生,愉快地生活,享受生命的快乐,从而提升了生活的质量和生命的价值。审美能力是一种创造能力,审美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  相似文献   

4.
[活动背景]各行各业都需要上岗证,惟独做父母不需要资格认证.但作为父母一定要学习,因为孩子的教育一项最具挑战性的、不可重做的伟大工程.<中国儿童发展纲要>提出了新世纪家庭教育的目标和具体行动是:"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各自的教育优势,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一体化."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教育教学中,学校、社会、家庭必须连成一线,达成共识,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发展方向、共同的人生构想.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不会走弯路.  相似文献   

5.
传播媒介的快速发展,泛娱乐化的日渐盛行正逐渐消解艺术暾育的社会功能,对学校艺术教育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在学校艺术教育中应该着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评鉴能力、审美感悟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积极引导学生摒弃假恶丑,不断趋向真善美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6.
美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美,让我们懂得了维纳斯断臂的奥妙;美,让我们领略了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美,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随着时代的发展,美的意义、美的创造也被时代赋予了新的内涵,从而也对现代美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育是以培养学生审美、立美能力,促使他们追求人生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即促进学生审美创造能力的提高,使审美创造力在实际生活中有所体现。审美创造力是一种表现美、创新美的能力。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不但专业人士需要这种能力,一般的社会成员也需要这种基本的创造能力。专业人员的创造能力是用…  相似文献   

7.
第一章总纲一、美育,即审美教育,是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教育活动。加强美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措施。美育的目的是提高人们的审美素质,完善人们的心理结构。美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二、学校美育是全民美育系统工程的基础。学校美育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有计划地向学生实施审美教育和创造美教育的活动。学校美育的实施,必须遵循各育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原则,美育与德育、智育相结合,实施真善美教育,美育与体育相结合,实施健美教育,美育与劳动技术相结合,实施劳动创造美教育。各育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地实施,必将促进学生道德、  相似文献   

8.
在学校教育当中美育是非常重要的,音乐教师需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需要将教材当中的审美因素充分的挖掘出来,在音乐教育当中渗透美育,培养学生的社会美和自然美以及艺术美的感受能力,使学生可以具备鉴赏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可以在未来更好的追求美,进而创造美。  相似文献   

9.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美感教育、美学教育。它的任务是培养和提高人们对自然美、社会美以及艺术美的鉴别、欣赏和创造的能力,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提高人们的生活趣味,使人们在思想感情上全面健康地成长。学校中的美育是形成年轻一代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0.
生命教育的概念、内容和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晓江 《中国德育》2007,2(3):30-32
生命教育是关于人的生活、生命与人生问题的教育。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帮助青少年重建对生命的神圣感,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其协调好生命与生活的关系,正确处理现实中的一些问题。生命教育要坚持全民受众的原则、螺旋式推进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和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内地西藏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群体,他们正处人生发展关键期,对内地西藏生进行幸福教育,可通过学校开设系列幸福课程和活动,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努力优化其外部环境,提高教育者综合素质等策略,引导其树立科学的幸福观,培养提升其感知幸福、追求幸福、创造幸福、享受幸福的能力,有利于其构建幸福生活,也有利于内地西藏生家庭、社会、国家的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胡全 《青海教育》2009,(7):58-59
体育自古就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学校教育中的体育教育更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它是一种包括特殊个体和特殊环境的特殊活动。在体育教育过程中,个体生命通过一系列的身体活动促进机体的不断完善和优化,以保证生命体的存在状态,为生命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从体育教育对个体生命的生物价值、心理价值及社会价值的认识、开发和利用中可以看出,体育为人类创造着美。不仅创造着主体的审美对象,还创造着审美的主体以及主体审美能力,以促进生命发展,发掘个体的体育潜能,美化人的生活,树立理想的人生,进而创造完美的人。  相似文献   

1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美育在课程改革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美育对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独特的优势,美育有助于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应加强和改革学校艺术教育,使艺术教育体现出鲜明的人性、综合性、创造性和愉悦性,真正回归到情感教育、审美教育,素质教育的本质上来。应该通过在学科教学中融入美育,开展美育综合实践活动,建设优美校园环境,协调家庭、社会美育,“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让教育立美——实现教育自身的美化,成为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试论生物学教学中的美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育亦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必要的组成部分;美育能培养学生具有完美的心理素质。学校中的美育应贯彻到教育活动中,在学科教学中应以学科中先进的科学思想、科学知识为基础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5.
我国父母教育权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父母——被遗忘的要素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结合,这已是教育工作者人人熟知的了。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第26条明确指出,“学校、家庭和社会要互相沟通、积极配合,共同开创教育工作的新局面”。那么,采取何种途径、如何使家庭积极地配合学校这是每个教育者必须思考的问题。由于家庭的教育主体是父母,而父母所享有的教育权利状况和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又直接决定着父母的学校教育的参与程度,进而影响着父母在学校教育中作用的发挥。我国父母教育权…  相似文献   

16.
在家庭中,对孩子的教育永远是父母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父母为孩子的成长、学习、教育,呕心沥血,费尽心思,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龙成凤。但是,随着社会进步,各种压力也随之而来,好孩子不仅是学习好,还要有创造力等素质要求。如何教育让自己的孩子具备创造的能力,这就要我们从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国家各个层面的努力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生产劳动教育和服务性劳动教育构成了新时代我国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三类劳动教育”的体系化设计与实施是落实国家劳动教育政策、提升劳动教育质量的关键。日常生活劳动教育应围绕家务劳动教育活动和学校日常生活劳动教育活动展开,通过常态化、制度化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觉劳动的意识、习惯和能力;生产劳动教育应围绕农业劳动教育活动和工业劳动教育活动开展,且兼顾传统与创新两个方面,传统维度重在体现劳动与生活、劳动与文化的关联,让学生感受劳动创造价值和美好生活以及劳动创造历史和文化的历程,创新维度重在提升学生生产劳动教育的创意能力;服务性劳动教育应围绕关爱型服务劳动教育活动和公共型服务劳动教育活动实行,在对他人、学校和社会公益岗位的服务中,增强学生共情的能力、服务的意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18.
早在“八五”期间我校就开始了实施创造教育的研究 ,为探索小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基本模式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然而在现实生活中 ,家庭和社会的普遍要求却常常与学校教育思想不一致 ,这就造成了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在某些方面的脱节。通过学习我们进一步深刻地认识到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 ,必须坚持学校、家庭、社会的创造教育一体化。为此我们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承担了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学校、家庭、社会创造教育一体化”实验研究 ,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一、创造教育实施的方法与途径1 .开设创造…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别从审美感受力、审美想象力、审美理解力、审美统摄力以及审美创造力等方面重点探讨了审美能力提高的途径和方法,提出在审美教育中,既要学习和掌握美学的基本知识,又要紧密结合生产、生活和艺术实践活动,培养和提高感受美、判断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邹美丽  高军 《中国德育》2004,(10):50-51
提高全民素质,培养二十一世纪的合格人才,增强人的可持续性发展能力,单靠传统的学校教育是难以实现的,还需要社会和家庭各方面的密切配合。我校针对日常工作中忽视家庭教育、忽略社会教育的弊端,为了达到“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的目标提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实验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