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推出新优质学校,就是要走出依靠分数指标、物质计量、工具价值来判断教育效益的惯性,引导学校和教师关注每一个孩子内心世界的健康成长。……新优质学校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这些学校不会享受特殊的政策和资源,他们更像是教育改革‘志愿者’展开先行探索。”在一次接受采访时,时任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尹后庆这样表示。2011年初,上海启动“新优质学校推进项目”,基础教育的革新在上海抛锚起航。2012年末,上海“新优质学校推进项目”已然成为夯实一方教育的领航者,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教育报等先后聚焦报道。所谓“新优质学校”,即不再把学业成绩、分数排名作为衡量学校优质与否的唯一标准,而是真正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如何让教育过程更丰富、师生关系更和谐、多样化学习需求更能得到充分满足。关注每一个孩子的身心发展和内心世界,让学生浸润于丰富的课程中,逐渐成长为情感丰富、生命旺盛而富有追求的人,这是新优质学校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正>放眼当今,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寻教育新路,希冀以教育变革来推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其中,优质学校建设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教育改革的重要主题,以美、英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率先掀起了以"有效教学""学校改进"和"学校重建"为代表的,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发展"为主旋律的优质学校改革运动。我国教育理论界自1997年开始关注  相似文献   

3.
21世纪初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优质学校是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优质学校,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愿望成为教育的重要选择。优质学校发展与教育均衡发展、与学校个性化特色发展、与学生个性全面发展、与教师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吴康宁 《教师》2014,(23):1-1
正在民权、民生、民意日益受到关注的如今,"办好让人民满意的XX"已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大大小小的官员们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很有一点"念念有词,殷殷在心"的味道。教育自然也不例外,于是便有了"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掷地有声的口号。然而,教育真的能让"人民"都满意吗?以义务教育为例。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学校是有重点与非重点之分的,且在重点学校当中,又有省重点、市重点、县重点之类的层级区别。对此,非重点学校的校长和教师极为不满,学生家长更不满意,认为这种把学校分为三六九等的做法导致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在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享有方面出现严重的贫富不均,实际上剥夺了非重点学校的学生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近年来,随着教育公  相似文献   

5.
教育现代化的过程,即教育现代性不断生长的过程.基于国内外研究者对优质学校进行的历时性解读和多层次理解,尝试以"现代性生长"定义优质学校.近年来,国内外优质学校标准的研究与实践,均体现了对现代学校之现代性的认识和追寻.促进优质学校现代性生长的基本路径和主要策略可概括为"以'变'促'化'",即以评价、课程、教学、管理和技术的"变革",促进学校育人模式和实施路径的全面和全程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徐星 《上海教育》2010,(23):24-26
关注每一个个体的成长和发展。正成为当下上海不少区县教育新的研究重点。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优质的教育不仅要靠学校的努力,更需要形成一个学校、家庭、社会相互渗透、相互配合的网络。  相似文献   

7.
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切实推进需要我们不能将目光仅仅停留于"体制"与"观念"的层面,而更应关注学校教育实践的生成与变革本身.学校教育实践是被社会地生成与建构起来的,其变革机制的核心在于实践情境的改变及实践者反思意识的激发与唤起.  相似文献   

8.
让优质教育惠及每一位学生 关注心灵成长 成就幸福人生上海市黄埔学校是一所现代化的九年一贯制学校,至今已有163年的办学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是上海市首批"新优质学校"。学校在教育改革中,始终坚持以"办学生喜欢的学校"为方向,确立了"真诚善良、乐观向上、善于合作、学会学习"的培养目标;树立了"让优质教育惠及每一位学生"的办学理念  相似文献   

9.
王迪英 《教学随笔》2015,(4):151+146
新优质教育背景下,学校精神的凝炼需要"依据实情,因校制宜"。要做好顶层设计,以追求文化高度;要联系师生实际,以形成文化广度;要加强文化管理,以凝炼文化深度。要将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显现的学校精神及时进行凝炼,以促进学校更大、更快、更优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一流学校靠文化",放眼古今中外,著名学校无不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优质发展"、"内涵发展"成为时代和社会对学校教育要求的最强音之时,学校文化建设更凸显其必要性和紧迫性。文化是教育理想的  相似文献   

11.
优质学校建设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战略性任务,要以"美"的理念引领学校不断发展。优质学校建设要有"美"的办学文化,注重学校精神境界的提升;实施"美"的课程,在美育视野下实施国家课程校本化,建设特色校本课程;培养"美"的教师,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注重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责任心和合作意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优质教育;优质学校还要建立"美"的联盟,让优质资源辐射,带动更多的学校成为优质学校。  相似文献   

12.
沈茂德 《江苏教育》2015,(11):15-18
在学校改革与发展中,有一种力量弥散在校园中,这就是学校文化,学校文化中最关键的就是一所学校的核心价值追求,这也是学校教育哲学。学校教育哲学回答了"教育究竟是什么""教育应该如何做",学校教育哲学的建设应该有古典的心态,有坚韧的坚持。基于学校的教育哲学,学校教育要关注核心课程与核心素养,要追求学校优质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优质教育短缺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为解决优质教育供应不足的问题,目前大多数地方政府采取的一种策略是学校合并或者示范学校扩大招生规模,以提高优质教育的数量;另一种策略是进行学校  相似文献   

14.
优质均衡发展是基础教育在初级均衡基础上的一种新的发展目标与状态描述,其核心是教育质量的优质与均衡。优质均衡发展必然要通过学校教育的变革来实现,而学校教育变革成功的关键在于学校文化的变革。学校文化变革应当选择文化创生的价值取向。以优质均衡发展为主题的学校文化创生首先应当关注学生、教师的均衡发展,在此基础上来谋划学校校本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美好学校的建设引发我们对教育的再思考,包括从学校物质层面、行为层面和主体层面来定义教育。美好学校的建设唤醒了校长优化学校的思想,唤醒了教师投入教育的尊严。它的建设策略包括:"美好愿景"的顶层设计;"美好环境"的优化建设;"美好教师"的塑造方略及"美好学生"的培育行动,是社会转型期学校改革的一种尝试,是对学校特色发展、优质发展的更高追求。  相似文献   

16.
江苏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意味着江苏义务教育发生了和正在发生着质的变化,义务教育由长期以来的"塑造教育、竞争教育、诊治教育"开始转向"优势教育"。要切实把握优势教育的精神实质,创造性地开展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学校建设的改革试验,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义务教育优质学校建设的新模式、新路径、新方式,从而将江苏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和水平。  相似文献   

17.
新优质学校是能够与时俱进地获得变革理念,提升变革能量,促使师生持续发展的学校,是通过过程"增能"与"进步"实现对自身不断超越的学校。新优质学校推进项目是上海基础教育实现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众所周知,公平、均衡、优质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关于义务教育,上海旗帜鲜明地提出:"让所有孩子获得公平及高质量的教育。"坚持公平优质的价值取向,提  相似文献   

18.
"构筑优美的教育环境、建设优秀的教育队伍、提供优良的管理服务、促进学生的优质发展"是多年来中星人崇高的追求.乘东山教育强区的强劲东风,立课程改革实验区这一宽阔平台,围绕如何促进学生优质发展,着眼于学校一切要成为学生自主发展的优良土壤.我们既重视科学教育,更重视人文关怀;既重视知识技能培养,更重视人格精神的塑造.  相似文献   

19.
去年首届教育领导者论坛会议期间,我听到上海市教委巡视员尹后庆介绍近年来上海所推进的新优质学校,就是使那些不起眼的学校转变为提供优质教育的学校,而不仅仅是只关注名牌学校。这是亲民、博爱和正义的政府决策。今天我们在平南小学等学校中看到了这一政策的效用,令人感动。  相似文献   

20.
优质的教育可以促进社会流动尤其是上行社会流动,优化社会分层。然而,我国当下学校教育存在的弊病制约着教育对社会流动正向作用的发挥。比如,教育内容城市化倾向造成知识与权力的"共谋";文体特长的"僭位"导致社会阶层内部的再生产;"择校"现象容易扩大社会阶层差距。为了实现教育对社会流动的正向作用,需要改进教材编写,关注弱势群体学生;实施综合素质教育,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加强薄弱学校建设,规范重点学校的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