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新闻界新闻     
中国老摄影记者联谊会10月10日在北京成立。它是由新华社部分老摄影记者联合全国部分省、市的老摄影记者和摄影工作者倡议和筹备的。会议决定,聘请穆青同志等6位新闻界老前辈任名誉会长,并一致推举曹兴华同志任会长,葛立群、袁汝逊同志为常务副会长。这个群众性的学术团体将广泛团结全国老、中、青摄影记者、摄影工作者和摄影爱好者,开展摄影学术活动,组织、举办各种摄影作品展览、比赛、展销和摄影采访活动,交流成果,培养人才;同时,还要逐  相似文献   

2.
50年代初,我刚步入新闻摄影战线时,对于领导和老摄影记者经常告诫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很不以为然。总认为,文字报道需要丰富的素材、生动的情节、深刻的内涵以及历史背景、未来展望等等,当然离不开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新闻摄影抓拍的是现场景象,其本身就是深入实际的产物,还搞什么调查研究? 如今,40多年过去了,实践告诉我,作为一名摄影记者,如果缺乏调查研究的基本功,严格说来,就不能算是称职或合格的记者。  相似文献   

3.
为搞好新闻摄影报道,报纸需要有一支很强的摄影记者队伍.摄影记者面临时代的挑战.在挑战面前,一大批摄影记者脱颖而出,成为新闻战线的佼佼者,但整体队伍素质还有待提高.眼下,一些有远见的报社领导人,把培养高素质的摄影队伍提到了议事日程.新闻需要形象传递,时代需要名摄影记者.正如英雄的成长离不开时代,离不开人民一样,摄影记者的成长也与时代的大环境紧密相连.我们现在正处于变革的时代,新闻战线的改革也同样围绕时代在变革.以形象记录时代,以形象记录历史的摄影记者,在变革的时代里应成长起来.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的新闻竞争中,稿源需求增大和报社自有摄影记者人数少的矛盾,使构建大摄影队伍成为当前新闻摄影改革的发展趋势,所谓大摄影队伍是将与省报联系密切的地方宣传战线上的摄影人员与地市报的摄影记者,通过特约记者的形式组织起来,形成对省内新闻反应迅速的报道网络,以作品交流为平台,使新闻资源最大化地得到挖掘和利用。目前《湖北日报》已采取行动,初步建立起了这个网络。网络建立后的  相似文献   

5.
摄影记者拿摄影奖,理所应当。但摄影记者获文字奖,在中国新闻界却是罕见。在剐刚结束的’98全国抗洪救灾优秀报道评选中,《工人日报》摄影记者于文国、《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贺延光两人在分获摄影作品一、二等奖的同时,又双双取得文字报道的一等奖,成为“新闻评选”中的新闻。于、贺两人是我国新闻摄影界的资深记者,过去曾多次在全国性的新闻摄影作品评选中获奖。以文字作品获一等  相似文献   

6.
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广大摄影记者深入基层,把镜头对准基层群众.拍摄出了大量生动鲜活的新闻作品,受到广泛好评。但目前来看,仍有一些现象值得我们关注,迫切需要摄影同仁深入“走转改”,进一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保证新闻摄影的真实准确、增强新闻摄影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7.
新闻摄影记者相对于新闻记录者来说,存在感非常低,但是在新闻的传播中又离不开新闻摄影记者。新闻摄影记者在新闻的传播中起着通过镜头传播新闻的事实。但是新闻摄影在新时代的到来,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出现了许多问题。本文从新媒体语境下新闻摄影传播问题及对策进行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摄影人才重新组合 年轻的摄影记者是中国新闻摄影的生力军,他们的知识结构、专业素质、综合素质极好,年轻化更是特点.据调查,现在活跃在新闻摄影采访一线的摄影记者,大多是70年代后出生的,广东<新快报>摄影记者平均年龄只有28.3岁,而创刊仅两年的上海<东方早报>摄影记者平均年龄只有26岁,该报主管新闻摄影的副总编辑常河只有27岁,而摄影部主任安光系也才33岁.在年轻都市类报纸中,年龄的优势与新闻摄影事业的发展呈正比,媒体提供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以及他们自身的活力成就了今天新闻摄影.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我省新闻摄影战线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形势。一批老的新闻摄影工作者,恢复了艺术的青春活力,积累了新的经验;一些年轻新秀,敢于创新,正崭露头角。1986年全省评出的三个新闻摄影一等奖,全部出自青年之手,就是很好例证。在全国新闻摄影评比中,我省参展作品1985年和1986年有了大幅度增加,今年首次获得金牌奖,为我省赢得了荣誉。实践证明:我省新老新闻摄影工作者,都有不少成功经验。遗憾的是,多数同志忙于采访,又缺乏组织倡导,研究新闻摄影理  相似文献   

10.
抓拍,老话题下的新内容,是动态新闻摄影不可回避的命题,又是一个非常宽泛的大主题,也是一个成功的新闻摄影记者不可或缺的莲花宝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报界,摄影记者拿摄影奖,不足为奇;获全国文字大奖,却实属罕见。在去年底结束的’98全国抗洪救灾优秀报道评选中,《工人日报》摄影记者于文国、《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贺延光在分获摄影作品一、二等奖的同时,又双双取得文字报道的一等奖。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位我国新闻摄影界的资深记者,虽说过去曾多次在全国性的新闻摄影作品评选中获奖,但以文字作品获一  相似文献   

12.
新闻摄影在报纸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而摄影记者水平的高低,又直接影响了照片的质量。一个好的摄影记者,应当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修养和高超的摄影技巧,才能出新闻摄影精品。 一、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是提高摄影水平的前提 有的同志认为,摄影记者和文  相似文献   

13.
以图片瞬间形象报道新闻的摄影记者,首先要会抓新闻,按新闻规律开展工作,这是新闻摄影记者不同于其他摄影师的重要区别。新闻摄影有其自身规律,重视研究其特点,探讨新闻摄影的优势与局限,强化摄影记者的形象表现力等,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新闻摄影报道的是新闻,因此它受新闻规律的制约,这是新闻摄影区别于其他摄影门类的特性之一。新闻摄影的形象性,即通过直观可视的图片形象报道新闻事实,又明显区别于文字新闻。因此,新闻性与形象性二者的结合,是新闻摄影这种报道形式能够独立存在的根本条件,也确立了它在新闻事业中不可替代…  相似文献   

14.
新闻摄影怎样在反映当前的改革实践中,不断实现自身的改革创新;报纸怎样充分运用新闻图片这种形象手段,更有力地反映改革——这是最近一个时期新闻摄影界和各家报纸都很关注的话题。10月5日,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就经济日报夏秋之季在摄影报道方面的探索和尝试,举办了一次研讨会。人民日报、新华社、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妇女报、解放军报、中国报刊报、《新闻战线》、《中国记者》等十余家报刊、通讯社的专家和摄影记者出席了研讨会,经济日报总编辑范敬宜和总编室摄影组的同志,还有一些闻讯赶来的青年专业摄影工作者,兴致勃勃地参加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各报新闻摄影报道取得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一是一些报社摄影记者青黄不接,忽略摄影的专业性;二是在分配制度上歧视摄影记者;三是报社各部门协同作战功能不能发挥,在报纸版面运用新闻照片以及怎样保护摄影记者的积极性方面时常撞车;四是一些报社没有专职图片编辑,在选择照片时缺乏优秀的裁判员。因此,要使报纸的新闻摄影工作再上新台阶,使报纸更具竞争力,必须在  相似文献   

16.
现在,各行各业都提出创新;新闻摄影也不例外。从事新闻摄影工作的同志会感到现在新闻摄影要出好作品越来越难,特别是地方党报的摄影记者更是难了!客观上讲是摄影记者工作的地域和设备限制,以及竞争激烈。那么,有没有办法使新闻摄影向前发展?有,那就是创新。只有创新,才是新闻摄影发展的希望。 新闻摄影的创新是以新闻事实为依据的,没有新闻事实就无法进行摄影,更谈不上创新。新闻摄影本身有非事件性新闻摄影和事件性新闻摄影的区别。非事件性新闻摄影在新闻事件的延续时间、采拍时间和报道时间上都有一定的宽容度,它可根据新闻…  相似文献   

17.
年末岁首,首都新闻摄影界议论改革的气氛相当活跃。面临宣传改革的任务,原有的一些摄影报道模式已经不适应新的形势,每一个新闻摄影工作者都在思考如何创新、突破,探索新闻摄影改革的新路子。 1987年底,中国新闻摄影学会,首都新闻摄影学会和专业报新闻摄影学会就以上问题,分别在中国青年报、经济日报和工人日报联合召开了三次研讨会。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妇女报、中国日报、解放军报、新闻出版报和《新闻战线》、《中国记者》等20多家报刊、通讯社的近200名新闻摄影工作者出席了会议,一些外省、市的青年摄影记者也到会参加讨论。出席会议的同志交流了新闻摄影改革的体会和经验,并结合十三大精神,对深化新闻摄影改革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闻摄影全面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有些新闻摄影记者滥用、乱用PS技术,导致了一些假新闻照片的出现,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正确使用PS技术,把握好PS技术使用的"度",发挥好PS技术在新闻摄影中的作用,守住新闻真实的底线,是新闻摄影记者在图片报道中不可忽视的原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信息     
“中国新闻摄影记者‘金眼奖’——首届·马钢杯”评选活动启幕为褒奖1990年以来新闻摄影记者在加强改革开放宣传中的成绩卓著者,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中国图片报社、中国记者杂志社与安徽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决定联合举办“中国新闻摄影记者‘金眼奖’——首届·马钢杯”评选活动。此次评选范围是1990年以来的作品,其中单幅新闻照片5张(2张为今年拍摄),专题新闻摄影报道一组,2000字左右的新闻摄影论文  相似文献   

20.
在2001年全国青年摄影记者评选中,《华商报》的谢海涛荣获“全国十佳青年摄影记者”、胡国庆、蔡勇荣获“十佳”提名,这标志着该报在全国强势媒体新闻队伍中异军突起。解读《华商报》摄影记者“大面积”获奖现象,笔者认为该报大大地拓展了摄影新闻的题材和范围,形成了富有个性特征、富有独特风格的暗访摄影报道。这是其创新求变、获得同行认可的成功所在。一、对舆论引导与传播价值关系的认识。《华商报》利用新闻摄影传播新闻。不仅与文字报道具有十分重要的舆论引导作用,而且新闻摄影比文字报道更具有强势和视觉冲击力。该报的新闻摄影在内容上不仅积极向上,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