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到高考加分,随时关注高考政策的家长和考生应该知道,各省(区市)每年都会针对当地的情况制定一些加分政策。但是,考生又是否知道,能享受加分却不一定能保证自己能顺利进入理想大学,究其原因,笔者从2009年某省搜集的录取场案例来为考生一一道来。  相似文献   

2.
本文描述了高考加分政策的主要受益群体,包括少数民族考生、德智体绩优考生、为社会作出特殊贡献的考生和特殊身份考生。指出了目前高考加分政策存在的现实问题,并剖析了具体的原因,针对其问题与原因提出构建高考加分政策改革的基本思路,即完善高考加分政策,依法制定和执行高考加分政策,建立政策执行者责任追究制,接受社会监督,以供政府和教育部门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突显高考人才选拔的公平公正性,在高考实考分的基础上,还有对基础教育较为落后地区的考生进行加分照顾和对一些个体素质突出的考生进行加分鼓励.其中,包括教育部给予符合照顾性加分政策和鼓励性加分的考生0~20分的加分,各省(区、市)依据本地的情况,在教育部规定的加分考生群体之外,针对各种不同类型考生的加分.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有许多学生、家长以及学术界人士纷纷对高考加分政策提出质疑.如今高考加分项目有不少,教育部规定的加分项目只有十余种,而有些地区实际执行的却多达百余种.因为高考具有选拔性,某人靠加分被录取了也就意味着另外一名考生会失去机会.因此,任何增加某个考生分数的行为都有可能侵犯其他考生的权益.  相似文献   

5.
《中国高校招生》2009,(10):10-10
就在众多考生热盼一纸大学通知书时,各种“加分”丑闻频频见诸报端。“浙江高考航模加分”和“重庆31名考生民族成分造假”等一系列事件,让执行多年的高考加分政策面临信任危机。有人提出,为了公平起见,应该取消所有高考加分项目,让考生全部“裸考”。  相似文献   

6.
正高考前夕,全国31个省(市、区)相继出台高考新政。从媒体报道看,加分项目的调整与变化分外吸引眼球。高考加分政策事关考生的切身利益和教育公平,本期新闻视点,让我们一起聚焦这个备受关注的教育民生话题。现象:高考加分项目大幅"缩水"高考加分政策是指高考中的特长生加分政策,主要为了弥补高校招生制度的某些缺陷而制定的。我国的高考加分政策起始于改革开放之后,现行的高考加分政策有"增加  相似文献   

7.
高考加分,这是许多家长和考生关注的问题,但对于高考加分,家长和考生也都存在着疑惑,到底哪些属于加分项目?加多少?各大学对于加分持有的态度一样吗?……下面就让我们来解读今年的高考加分政策!《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下面简称《规定》)对今年高考的招生工作做了详细明确的规定,特别是考生和家长关注的高考加分,规定从三个方面谈了具体的加分情况。一.加分投档今年有七类毕业生在高招时可加分投档,最高20分。这七类考生请见本刊2007年第5期P13相关内容。特别提示:这七类考生必须是应届毕业生。要提醒考生的是:今年对运动员类认定更加严格,国家二级运动员以上称号,要在报考当年通过省级招生委员会会同体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测试并被认定。  相似文献   

8.
高考加分政策作为一项公共政策,是对有限的高等教育资源进行公平、有效、合理的分配,它涉及到考生及其家长的切身利益,每一次调整都有可能影响到考生的成绩和未来。因此,高考加分政策的制定、调整和执行,必须以“科学合理”为重要原则。目前,高考加分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面临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9.
根据教育部的统一要求,全国省级招考部门须在近期完成高考加分项目的调整方案并报教育部审批。受加分政策调整影响的学生为2011年起进入高中的学生。高考加分政策备受关注,因为加分直接影响高考录取结果,但加分在高招过程中的影响力已开始降低。目前,各高校对地方加分只会在高考录取时考虑,分专业时则还按考生的“裸分”计算,即考生被录取后优先满足高考实考分高的学生的专业要求,而香港中文大学等港校则对各类加分不予承认。  相似文献   

10.
涂皓 《教育》2013,(7):24-25
2014年起,高考加分项目将全面“瘦身”,许多加分项目将不再具有加分资格。普通高校招生相关加分政策可分为鼓励性加分和照顾性加分两大类。鼓励性加分,是指考生通过自身努力,取得了某些方面的成就,由此获得一些加分的机会;照顾性加分,是指考生的自然属性和国家相关照顾政策下的加分,如民族政策所产生的加分。  相似文献   

11.
孟祥杰 《江西教育》2011,(12):15-15
<正>在当前,有许多学生、家长以及学术界人士纷纷对高考加分政策提出质疑。如今高考加分项目有不少,教育部规定的加分项目只有十余种,而有些地区实际执行的却多达百余种。因为高考具有选拔性,某人靠加分被录取了也就意味着另外一名考生会失去机会。因此,任何增加某个考生分数的行为都有可能侵犯其他考生的权益。高考  相似文献   

12.
高考加分政策是少数人的特权,还是合理与可接受的政策取向,高考加分的公平性如何体现,这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显然,政策保障不利就会滋生腐败现象。当前高考加分政策主要存在如下问题:高考加分实行“二元决策”弊多于利;“不得累加”规定有损特殊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德”的加分资质认定粗泛软化;奥赛及科技类竞赛缺乏活动规范;少数民族考生加分上下政策明显冲突;艺术特长生加分的政策遗漏。高考加分政策研究及改革必须完善其不合理之处,确立平等竞争的环境,切实维护高考公平。  相似文献   

13.
正4年前,教育部会同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协联合发文,对高考加分政策进行了调整,今年是新政策执行的第一年。7月3日,教育部公布了今年高考加分统计情况,三大高考加分项目(奥赛、体育特长生和地方性加分)的受益考生由往年的5万人减至3万人。首先,新政要求奥赛获奖考生(除入选国家集训队学生)不再享受保送录取,是否享受加分由各省级招委  相似文献   

14.
在高考分数面前,人人应该平等。高考加分政策的实行,则使一小部分考生获得了某种特权;对其他考生来说,这就意味着不公平。高考加分是滋生考试腐败的“温床”,只有铲除这个“温床”,才能确保高考的公平与公正。  相似文献   

15.
2014年高考将执行新的加分政策。这一举措看起来只是取消了一些照顾加分项目,降低了一些项目的加分分值,却关系到每一位考生的切实利益,备受考生家长和社会关注。  相似文献   

16.
胡博 《考试》2014,(12):4-8
<正>随着中国社会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国的教育机制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改变,随之而产生的是大众对教育公平、公正、公开的渴望逐渐达到迫切的程度。高考加分政策主要是为了弥补高校招生制度的某些缺陷而制定的。我国的高考加分政策最早可以追溯到1978年。二十多年来,伴随着高考公平的呼声,这一政策也在不断地调整、完善。2014年高考执行新的加分政策,这一举措看起来只是取消了一些照顾加分项目,降低了一些项目的加分分值,却关系到每一位考生的切身利益,备受考生家长和社会关注。  相似文献   

17.
目前全国的高考加分共有两大类:一是照顾性加分,如对少数民族考生、烈士子女加分等。二是鼓励性加分,如对学生自身成绩的鼓励,对学生家庭成员的奖励诸如纳税大户、高校教职工、见义勇为子女加分等等。加分类型之多,使高考加分呈现一片混乱。因此,清理现行的高考加分政策,一应取消鼓励性加分,使高考在最大限度上回归原始的公平;二  相似文献   

18.
动态     
《职业教育研究》2004,(3):74-74
教育部公布2004年高考加分政策教育部近日公布了2004年高考加分政策,首次规定,思想品德有突出事迹者可以加分。今年共有四类应届高中毕业生可以享受加分投档政策,分别是:获得省级优秀学生称号者、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者、获得省级以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或全国中学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级赛区一等奖以上者、参加重大国际体育比赛或全国性体育比赛取得前六名的考生、获国家二级运动员以上称号并经省级招生委员会在报考当年组织测试认定的考生。教育部规定,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项加分投档规定,投档时,按其最高的一项分值加分…  相似文献   

19.
涂皓 《教育》2013,(19):24-25
2014年起,高考加分项目将全面"瘦身",许多加分项目将不再具有加分资格。普通高校招生相关加分政策可分为鼓励性加分和照顾性加分两大类。鼓励性加分,是指考生通过自身努力,取得了某些方面的成就,  相似文献   

20.
<正>高考加分政策是给予特定考生以一定的高考分数优惠与照顾的倾斜性政策,是对现有高考制度的一种补充。文章将2014年26个省市的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进行了详细比较和深入分析,并对教育部2015年高考加分政策的改革新政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尝试提出了高考加分政策改革进程所体现的公平、效率、理性三方面的伦理价值取向。一、研究的缘起政治系统分析理论创始人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权威的分配",1政策的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