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引言“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师生也是可以互相学习的。在一节课中,农村校普通学生能发现权威教辅存在的三处错误或值得商榷的问题,发人深思:我们尽可引导并鼓励学生不唯师、不唯书,敢于向教师、向教材挑战。  相似文献   

2.
<正>从当老师的那一天起,我就想当一名好老师。怎么做到呢?我尝试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确立师生平等的理念现实生活中,教师容易强调自身的权威,要求学生完全服从教师的教导和管理,却很少顾及对学生的尊重和平等相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  相似文献   

3.
李镇西 《班主任》2012,(5):63-65
正在中国传统教育中,有一些关于向学生学习的论述,比如《论语》中的"不耻下问",《礼记》中的"教学相长"(虽然这四个字的最初意思并非指师生之间的互相学习,而是指教育者本人教与学的互相促进),还有韩愈在《师说》中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等等,但这些似乎都只是关于学业上的。而在精神方面——思想、道德乃至人格上呢?恐怕更多的是  相似文献   

4.
一、改变观念,做一个开放型的教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在瞬息万变的现代信息社会里,教师的学识不可能包罗万象,而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长,他们的智慧和信息量完全有可能在某些方面超越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传统教育中,有过一些关于向学生学习的论述,比如《论语》中的“不耻下问”、《礼记》中的“教学相长”,还有韩愈在《师说》中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等等,但这似乎都只是学业上的。而在精神方面——思想、道德乃至人格上呢?恐怕更多的是“师道尊严”,所谓“天地君亲师”,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不但是绝对思想权威,而且是绝对的道德完人。封建传统教育在本质上是奴才教育,教师的地位与权威依附于对统治者的神化之  相似文献   

6.
学生的学习其实就像是学习跳舞,教师就是那个舞蹈教练。“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教师的任务就是将学生这个演员培养出来靓丽地登台表演,其他的事大可不必劳心费神,更不必越俎代庖。一、设计导语。为学生精彩开幕  相似文献   

7.
正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共同学习的场所,是促使师生共同发展的舞台。面对新变化,我们要通过课堂教学策略的调整,构建师生成长的学习共同体。一、确立正确的师生观韩愈在的《师说》一文中说:"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在当今信息源多元的情况下,学生已知的知识是无可估量的。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传统教育中,也有过一些关于学生学习的论述,比如《论语》中的“不耻下问”,《礼记》中的“教学相长”(虽然这四个字的最初意思并非指师生之间的互相学习,而是指教育者本人教与学的互相促进),还有韩愈在《师说》中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等等,但这些似乎都只是学业上的。而在精神方面——思想、道德乃至人格上呢。  相似文献   

9.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韩愈在其著名的传世之作《师说》中这一名句,在知识信息化、资源化的今天,尤其显出其蕴含的真理性。今天,教师已经不可能精通所有知识,也不可能具备很多技能,学生只要看到一个新的名词或学习了一门其他专业技能,就可以成为老师的“一词之师”或“一技之师”了。今天的学生有能力发现教师的错误,知道教师的知识不足和有限能力,不懂装懂的窘态会被学生敏锐发现。所以,“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社会风气已经形成,“师道尊严”与“燃烧自己、照亮学生”的观念已经过时,教师已由“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学…  相似文献   

10.
<正>历史是书,伟人是榜样,世界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身边的人都是你的学习对象。——题记韩愈的《师说》阐明了从师的重要性,"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并不是只有那些知识渊博、德高望重的长者才能为师,其实你身边的每个人身上多多少少都有值得你学习的东西。正所谓"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相似文献   

11.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是韩愈最精辟的教育见解之一。其倡导的教育民主,互教耍学,形成学习共同体的思想,在提倡创新教育,以人为本的今天,尤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只有给每一个学生以民主,学生才能在平等、自由、和谐的氛围中,心智、个性、品行等得以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学生看成一个在思想上、精神上、人格上独立的人。要从生命的高度来看待学生。教师是一个生命,学生也是一个生命,生命之间是平等的,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是平等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是生命与生命的交流与沟通;要尊重每个孩子存在的价值。现代教育倡导"尊重人格,崇尚个性",倡导教育的民主化,多元化,让每个学生的生命价值得以体现,生命的花朵得以绽放。人是有差异的,学生的基础和发展也是有差异的,尊重每个人存在的价值,就必须认识和承认这种差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3.
编者按:"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一千多年前,韩愈就为我们指出了"师道"的理想境界:教学相长,共同成长.遗憾的是,螺蛳壳里做道场,细读文本,剖字析句,老师牵着学生走的"高控型"课堂,却是今天语文课堂的主流.  相似文献   

14.
教育家韩愈曾说:“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在瞬息万变的现代信息社会里,教师的学识不可能包罗万象,而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长,他们的智慧和信息量完全有可能在某些方面超越教师,因此,在指导模式上应该变传统的教师对学生的单向指导为现代“师生互导,生生互导”的多向互动的指导模式。在教法上以启发式、讨论式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以适应高考改革的需要。只有实施开放性教学,才能培养出开放性社会所需的开拓创新的人才。  相似文献   

15.
菁灵姐姐:间的理解、平等、尊重。我是个初二的学生,我心里韩愈有句话“弟子不必不如好苦,因为我即使做了好事也被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其实老师认为是坏事,班主任很讨厌我,不是圣人,而是普普通通的凡他甚至说过叫我去跳河的话。他人,因为工作压力和生活琐事也很偏心某些同学,  相似文献   

16.
正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对于教师来说,在教学中能够正确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我是一名教平面设计专业的中职教师,下面就我在教学中的一点经验与大家交流一下。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互教式"的教学氛围有句古话说得好: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互教式"的教学方式恰好体现了古人所说的"教学相长"。下面,我先给大家讲一个发生在美国的真实故事,可以让大家体验到这种教学方式的力量。在一个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上,语文老师正在给同学绘声绘色地讲课。突然,有一位小女孩举手示意,她怀着忐忑不安  相似文献   

17.
杨靓 《新教师》2020,(1):10-11
当今社会,师生关系已不仅是以前的"师道尊严",更多的需要教师从儿童立场出发,打破"弟子不如师"的制度权威,用人格魅力和高尚品格来塑造个人权威。学生与教师之间更应平等、正面交流,只有亲其师方会信其道,"不敢管"的"无感"、"不会管"的"无心"、"管太多"的"无趣"都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在师生冲突的偶发事件中 ,教师往往勃然大怒 ,失去理智 ,斥责学生 ,痛骂学生 ;有的甚至责令学生公开检查 ,赔礼道歉 ;如此 ,虽然挽回了教师的面子 ,维护了教师的尊严 ,可却损害了学生的自尊 ,伤害了学生的人格。究其根源 ,无非是师与生在人格上不平等。具体地说 ,教师未能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 ,把学生看作是发展的“人” ,因而 ,往往凌驾于学生之上 ,俨然是学生的主宰。如果我们的教师具有平等之心 ,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 ;那么 ,即使学生做了傻事 ,损害了自己的尊严 ,也会保护他们的自尊 ,尊重他们的人格。比如有一次 ,有几个学…  相似文献   

19.
虽说有古训云“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但作为教师,被学生的问题“挂”在黑板上却不是什么值得夸赞的事。个中原由,往往并非是我们的“渎职”,而是作为教师的一种集体无意识,导致我们的知识结构出现了个别的盲点。下面为笔者在一线教学时所遭遇的一则尴尬事例,以期共勉。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历来以基本训练为主,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教师在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同时,不能把学生仅仅作为接受知识的容器,而要适时地调动学生以主动积极的态度完成知识的转化,同时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得到人格的升华。 唐代教育家韩愈在《师说》中讲到:“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说明教育不是单向的信息传递,不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必须随时随地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来调整教学工作,通过成功的教学实践,使课堂成为学生的“用武之地”。 我在讲授《石壕吏》一课时,一改以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