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7 毫秒
1.
藏戏     
藏戏,是一种以民间歌舞形式表现文学(故事)内容的综合性艺术,它通过唱、舞和道白,表现一定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西藏及四川、青海、云南广大藏族地区的人民都普遍喜爱观看藏戏。其特点是不用帷幕,不要舞台,即席演出,有的头戴面具,边歌边舞,曲调高亢,唱腔多变,动作舒展,伴奏者不时齐唱帮腔,气氛十分热烈。相传在十五世纪初,噶举教派僧人汤东杰布立志在西藏各条江河上建造桥梁,他煞费苦心,募集造桥经费,虽经三年多努力,尚未成功。后来,他发现虔诚信徒中有生得俊俏聪明,能歌善舞的七姐妹,便召来组成戏班子,以佛教故事…  相似文献   

2.
藏语称格言为“勒谐”,意为“善言”,主要宣扬人的处世哲理。格言诗,也叫哲理诗,是藏族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藏族学者喜欢用这一文学形式宣传自己的世界观,因为它深入浅出,生活气息浓郁,通俗易懂,字句整齐,琅琅上口,哲理深刻,在藏族人民中有着广泛的影响。用格言诗叙述社会生活中的道德标准和求学精神以及待人接物应有的态度,采用...  相似文献   

3.
藏族歌舞     
西藏享有“歌舞的海洋”之称。藏族人民能歌善舞,每逢节假日,不论你走到什么地方,都可以看见青年男女,老人小孩、翩翩起舞;每逢秋收打场时节,农民们一边劳动,一边唱歌,一边围圈起舞;在牧区,经常举行有趣的青火晚会,人们通宵达旦,跳呀唱呀,尽情欢乐;在城镇,只要天气稍为暖和,人们便在假日阎家而出,到林卡里边喝青棵酒、酥油茶,边跳民间舞蹈,从早到晚,兴尽而归。在西藏,“歌舞”不完全是舞台上表演的概念,而是群众性的一种爱好和娱乐,人们形容说:西藏人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西藏民间舞蹈种类很多,风格各…  相似文献   

4.
藏族戏剧是我国少数民族戏剧中历史悠久、流传较广的戏曲剧种,诞生于藏族聚居的青藏高原,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其他民族文化艺术的丰富养料,逐渐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戏剧。《格萨尔》藏戏是藏族戏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藏戏的形式演示藏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格萨尔》故事。《格萨尔》藏戏一般分为寺院藏戏(俗称羌姆)和舞台藏戏两大流派。据专家实地调研,《格萨尔》寺院藏戏发源于四川宁玛派寺院竹庆  相似文献   

5.
在宁夏回族人民中间,流传着许多自娱性乐器。别看他们的外观简陋,但奏出的乐曲却十分悦耳动听。这些乐器制作简单,学起来也很容易,但他们却有着上千年的久远历史,蕴涵了古代先民的智慧和感情。一、口弦幽曲动心扉口弦是一种很古老的民间自娱性乐器,在中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中都有流传。中国黎族人称为“口方”,纳西族称为“响笛”,高山族称为“嘴琴”,赫哲族人称为“空康吉”,印第安人称为“口号”。(北史)卷95中说:“用竹为簧,群聚鼓之,以为音节。”(皇朝文献通考》中说:“以铁为叉,中置一簧,鼓之成音”。古文献记…  相似文献   

6.
中国西藏自治区歌舞团是一个以藏族为主,包括回、珞巴、门巴等民族艺术家组成的艺术表演团体。该团以表演西藏传统音乐、舞蹈、藏戏为主。节目可分民间风格、传统宫廷和寺院风格三大类型。优秀节目有:西藏交响性器乐组曲(雪域大法会),宫廷乐舞(卡尔);传统藏戏片断(牦中舞),传统藏戏蓝、白面具开场戏《甲鲁温巴)、《扎西雪巴》;藏族民间舞蹈(热巴)、(甲协)、(二胡弦子)、(牧民舞);民间歌舞(六弦弹唱》、(朗玛)、(堆谐)和寺院“恰姆”《雷纳)等。中国西藏歌舞团有著名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本团艺术顾问),著名藏…  相似文献   

7.
向华 《寻根》2005,(2):4-11
“龙灯”在我国流传了几千年,是极为盛行也深受民众欢迎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由于地域特征、物质条件、民族性格、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其艺术风格和表演方式也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景象。在湖北省来凤县旧司乡一个土家族聚居的小山村——大岩板村,流传着一种“地龙灯”,而是不同于常见的“布龙”、“草龙”、“板凳龙”、  相似文献   

8.
世界唯一的女性文字——江永女书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永女书,是由女性创造并只在女性中流传、使用的一种神秘符号,流传地点主要在湖南江永以及道县局部地区,它用歌谣、文字等形式记载了女性的生活场景和情感世界,是世界上唯一的女性文字。江永女书在20世纪50年代才被社会发现,随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中国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季羡林惊呼:“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法国女学者芭芭拉说:“女书是女人的圣经!真想不到在地球上某个角落还有一种只供妇女使用的文字。”美国著名学者哈里·诺曼也同样赞叹:“这是世界最令人惊奇的发现之一。”  相似文献   

9.
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河畔有一个远近闻名的藏族艺术之乡——热贡,它就是“热贡艺术”的所在地c热贡艺术是以藏传佛教故事为主要内容,以绘画、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为表现手段的综合性民族民间艺术。考其历史,根基深厚,源远流长。早在15世纪,随着藏传佛教在青海藏区的普及和盛行,各地广建寺院,修筑庙宇。于是主要为宗教服务的民间绘画、雕塑等艺术开始兴旺。同仁县的郭麻田、承沙日等四个自然村的农牧民竟相从艺,人员日益增多。到17世纪中叶,艺人辈出,热贡画派风格也初见端倪。几个世纪以来,热贡艺人遍及青海、西藏、…  相似文献   

10.
《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世界最长的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从创作至今已1000多年,是目前仍在藏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中口耳相传的活形态史诗。目前,《格萨尔王传》已流传到世界上大约40个国家和地区。对其进行研究的人遍布全世界,已形成了一种世界性的学说。  相似文献   

11.
陆忠发 《寻根》2001,(1):89-91
尸,甲骨文作 ,像一手垂放在膝盖上而坐的人形。古代祭祀祖先,有时要用尸。尸指的是代替被祭者接受祭祀的活人,往往由死者的臣下或小辈充当。《春秋公羊传·宣公八年》:“祭之明日也。”何体注:“祭必有尸者,节神也。礼,天子以卿为尸,诸侯以大夫为尸,卿大夫以下以孙为尸。”尸之所以被叫做尸,当是因为在受祭时,他采取的是 式的坐姿。 为什么拿一个活人过来就可以代替祖先呢?比如一个孝子祭祀亡父,将自己的儿子往上一放,全家老小都向这个小儿行礼跪拜,甚至该小儿的父亲也得如此。这个小儿到底有了什么,才让众人(包括他的…  相似文献   

12.
木刻版画在藏语中发音“祥巴”,“藏族祥巴”是在藏族传统复制版画基础上一次自觉自由的视觉革命和语境变易。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和阿坝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联合主办的《藏族祥巴(版画)艺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的展出,实现了藏族版画在最高美术殿堂展览的零突破,填补了中国绘画史上藏族版画专题展的空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作家吸收民间文学、民俗文化的丰富养料,经过提炼、熔铸,熔入作品,这在古今中外文学史上极为常见。陶潜的《桃花源记》就是一个著名的例子。《桃花源记》深藏着至少是三个流传颇广的传说故事的精髓。即误入仙境、秦人古洞和烂船洲(亦称“烂柯洞”、“烂柯山”)故事。武陵人“缘  相似文献   

14.
战风 《世界文化》2002,(2):47-47
癞蛤蟆是否有听觉?试证明之。试说出一种根源在外太空的东西,并为你的理论作一完整的辩论。请以下面的句子开头,写个故事:“在多年以后,他想起自己第一次与冰有关的经验……”故事须提及一双袜子,一个纪念碑、一串钥匙、一头家畜和莎翁全集。  相似文献   

15.
民族出版社最近出版的由王贵、喜饶尼玛、唐家卫合著的《西藏历史地位辨》,是一本全面、准确地阐述西藏历史地位,系统地批驳“西藏独立”论,有力地发扬爱国主义的学术论著。几十年来,国际反华势力怂恿、支持达赖集团,发出叫嚣“西藏独立”的种种调言,主要有:“西藏从来不属于中国”;“元、明、清朝皇帝和西藏政教首领之间仅仅是个施主和受施人的檀越关系”;“民国以后西藏是完全独立于中国之外的政治实体”;“西藏以佛教立国,原本是清洁美妙的地方,不存在外国帝国主义势力,无需解放”;50年代初期“中国军队侵略、占领了西藏”…  相似文献   

16.
倪胜章 《寻根》2008,(1):69-73
舞狮在我国是一种广泛流传的民间舞蹈,由于各地民俗的不同,舞狮有南北之分,道具有大狮(两人舞)、小狮(单人舞)之别,种类有手摇狮、板凳狮、桌狮、地狮、布袋狮不等。表演中有跳跃、跌扑、腾转、踩球、登杆、攀顶等,突出威武热闹场面,以衬托节日的欢乐气氛。在豫东一带,人们把这种舞狮形式称作“武狮子”。而在河南省沈丘县县城回族中却流传着一种风格迥异的民间舞狮形式,  相似文献   

17.
1961年,当第一批藏族话剧演员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时,敬爱的周总理握着藏族演员们的手说,“你们是高原上的话剧种子,要在西藏生根、开花、结果。’匕5年过去了,西藏的话剧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发展成一支全部由藏族艺术家组成的编剧、导演、表演、舞美等各部门实力强大、阵容整齐、极富民族特色的话剧表演艺术团体。35年来,剧团创作演出了古今中外大小剧目150余部,演出3000余场,观众人数已愈千万人次,巡回演出的足迹遍及西藏自治区全部地县,曾五次进京汇报演出,多次赴兰州、上海、西安、重庆。昆明等地演出,所到之处均受…  相似文献   

18.
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辽阔的青海高原上,藏族民间舞蹈以它质朴热烈、清新明快的风格享誉海内外。其中流行最广、最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有“卓”、“依”、“龙鼓”、“则柔”、“尧姆”等。“卓”主要流行于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的康巴地区。“卓”的内涵十分丰富,表现极为广泛,舞姿节奏变化比较大。轻歌曼舞时,舞姿舒展轻柔,节奏缓慢、稳健而豪迈,给人~种飘逸之感;劲歌狂舞时,舞姿洒脱粒矿,节奏敏捷而激烈,透出一股阳刚之气。“依”是汉语“歌舞”的意思,在康巴地区又叫“弦子”,也是青海牧区流行极广的一种藏族民间舞蹈。…  相似文献   

19.
以西藏自治区对外文化协会会长丹增为团长,由著名歌唱家才旦卓玛、说唱艺术家土登、青年舞蹈家亚依、次仁卓玛、笛子演奏家兼鼓师次旦、藏戏表演艺术家格桑次旺等优秀藏族艺术家组成的中国西藏歌舞团,是在意大利参加了3个艺术节之后来到瑞士的,于1997年8月16日至28日参加了瑞士弗里堡国际民间艺术节,并在联合国万国宫和瑞士北部城市沙夫豪森进行了两场专场演出,获得巨大成功。西藏歌舞团是访问瑞士的第一个全部由藏族演员组成,高水平的、全面展示西藏传统文化的中国歌舞团。在弗里堡国际民间艺术节开幕之前,该团首先在日内瓦联合国万…  相似文献   

20.
“夏洛特姑娘”的故事是西方文学和艺术中的常见题材,尤其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以此为题材的诗歌、绘画作品更是佳作迭出、情态各异。“夏洛特姑娘”是中世纪骑士传奇《亚瑟王和圆桌骑士》的故事中的一个小小的插曲:在亚瑟王的王宫所在地卡麦勒城附近,有一座盛开着百合花的小岛,名叫"夏洛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