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籍基本可信,可用于中国文明起源史之研究,关键是要认真解读。文物是证史的重要工具,但还有一些误区要走出。农业文明的起源在万年以上,而国家的起源大约在6000年以前。  相似文献   

2.
池盐是中国最古老的可供人们直接捞取食用的盐种。河东盐池位于华夏文明发源地的中心地带,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河东盐池对华夏文明的形成有过独特而重要的也是无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华夏族的早期形成过程中,远专华夏族部落首领们曾为争夺盐源而战,有着地利优势的盐池也因此成为尧舜禹三代建都晋南的决定性因素,同时,盐池又是夏商周三代文明重要的经济基础。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得出的结论是:盐池时华厦文明的形成有着最直接的或者说是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明起源中的唐尧文化--以陶寺遗址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近年来一直是我国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而陶寺遗址古城址的发现把人们的眼光又引向了山西的西南部。位于临汾盆地龙山文化陶寺类型主人的归属的确定,在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中无疑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作者根据二十多年来陶寺考古所取得的成果,结合古文献,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综合性的研究,得出了陶寺文化与唐尧文化两者之间具有多重吻合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牛河梁积石冢、阜新胡头沟墓地、白音长汗墓地三个典型的红山文化墓地为例,根据其墓葬形式和随葬品的特征,探讨红山文化墓葬与文明起源的关系,从而分析了红山文化具有文明社会的雏形。  相似文献   

5.
都城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城市,它的产生是聚落演进的结果.作为政治活动的中心,它又是国家演进的产物.中国古都的起源在聚落形态上表现为从部落联盟中心的大邑逐渐演进到王权国家的都城,时间形态上表现为从三皇五帝时代的丘墟文明发展到夏商时期的都城,地域形态上表现为从黄河上、中、下游的广泛分布渐趋集中于中游的中原地区,建筑形态上表现为宫殿、宗庙等大型夯土建筑物的出现.随着宫殿和宗庙的出现以及聚落中心功能的加强,至夏、商两代,真正意义上的"四方之极",即政治、军事、经济、典仪及文化中心的都城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6.
豫北晋南地区是我国古代文明产生的重要区域,在豫北集中发现了4座龙山文化城址.通过考古材料来看,4座城址和王湾三期文化、陶寺文化、山东龙山文化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但文化内部受前者的影响更大;参考文献材料和学者研究,这几座城址和尧舜时代鲧、禹治水区域较为吻合,结合城址的建造方式和聚落情况来看,这4座城址的主要功能应是防洪.  相似文献   

7.
中国早期文明起源的问题长期以来深受中国学术界的关注。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学者对中国文明起源提出了许多问题和研究观点。文明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中国文明也有着开始、发展的渐进过程。文明起源的研究应该以考古学,尤其是田野考古为主导,开展多学科相结合的研究,确信中国文明是本土发展起来的和多地文化汇聚而成的。  相似文献   

8.
结合史料和众多学者的研究发现,石家庄城市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中山国建立的东垣邑。2400余年来,由于受到自然条件和人文因素的影响,石家庄在滹沱河南北两地经历了东垣(真定)-正定(真定)-近现代石家庄的城址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9.
本试图对中国农业起源的有关考古资料进行初步解读。在综述农业考古资料的基础上,对中国农业的产生与中华明特点形成的关系、明起源的标志等问题,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0.
1987年濮阳西水坡遗址出土的仰韶文化时期的龙文化遗存,与文献所载“三皇五帝”神话传说相互印证,其天文学内涵包含了华夏文明起源的内在机理,因此为中华文明探源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物证。  相似文献   

11.
中原特有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为中原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原文明特有的务实性、包容性、延续性、世俗性等特点,使得中原文明能够将自己的以礼乐为代表的礼制文化传播给周边文化,且改变了周边文化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从而稳固了中原文化在华夏文明中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2.
文明时代和文明起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国许多学者将二者视为相同,因而得出了中国文明至迟开始于商代的错误结论。本文认为国家的形成才是判断文明形成的主要标准,因而,夏朝才是中国文明时代的开端。  相似文献   

13.
燕赵文明的源头可追溯到距今百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其后经过磁山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孕育发展,到商代时燕赵文明终于诞生。燕赵文明是当时较先进且连续发展的诸地方文明类型之一,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明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起源的问题,是中国文明研究的最基本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把握是理解中国文明在周孔时代所实现人文主义转折的关键.对中国农业生产方式及其发展阶段的揭示指引我们达到这样的结论:气候很可能是中国文明起源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5.
"浮戏"本是"伏羲山"华夏文明此有源--新密市浮戏山考察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春,作者对河南省新密市浮戏山伏羲女娲文化进行了田野学术考察,这是作者多年来进行的中原神话考察的一个组成部分.浮山岭"伏羲女娲祠"、补国(伏羲国)、浮戏山(始祖山)等地的田野作业证明新密是伏羲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伏羲、女娲族系活动的主要地区.结合文献中关于洪水后伏羲、女娲兄妹婚神话的记载,说明现在中原地区流传的大量同类神话的各种异态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6.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河南古代文学表现的基本精神,也构成了中国文学的基本精神,即:“大一统”思想指导下的爱国主义精神;建立在“民为邦本”基础上的同情人民疾苦的思想;以追求完美为前提的忧患意识。如果从整个中国文学发展的大背景下来观察河南文学,可以明显地看出,以赵宋王朝的建立为界,前后可分为两个大的历史阶段。在前一阶段中,河南文学的发展与全国文学的发展是同步前进的,其主要形式是诗、文,主要内容是抒情与明理。在后一阶段中,河南文学的发展与全国文学的发展是不同步的。在这个阶段中,全国文学的发展趋势是以小说、戏曲为代表的叙事文学逐渐占据主流位置,传统的诗、文降居次要地位。而河南文学的发展却表现出明显的滞后倾向,以至于逐渐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17.
人类明的起源是什么?什么因素造成了东方与西方明体系的差异?这无疑是令人学一直感兴趣的问题。从“神话中的狼”出发,探索西方明的形成与发展足迹,通过对于作为神话中“化英雄”的狼来探索西方明最初的特点,或许可以接触西方明的灵魂。  相似文献   

18.
19.
炎帝是起源于宝鸡一带的姜姓部落首领;黄帝是从北方迁到河南新郑一带的姬姓部落首领。二者异地、异姓、异德,绝非胞族弟兄。为了争夺适于原始农耕和定居生活的晋南三角地带,炎、黄、蚩尤先后在盐池附近爆发了阪泉、浊鹿之战。战后建立了以炎、黄部落为主体的部落联盟,号称华夏。它善于融合来自周边的各种先进文化成果,从陶寺文化遗址看,到尧舜时,华夏文明已孕育形成。炎、黄是中华民族的共祖,这是历史形成的事实。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的古文化中,凤凰是雉的一种,即鷩雉,龙.即蜃,是鷩雉在特殊情况下入水化变而成或由雉与雉化之蜃交配而生的。上古时代的文明大都是受龙、凤的启示而创造的。而这种龙凤文明最早则兴起于南方。伏羲龙体凤姓,以龙命官,作《易》八卦,是龙凤文化的创始人。中国历史上的华部落、夏部落、龙部落、凤部落原本就是一个部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