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面对来日社会的求助,搞好救助性报道,这是现今媒体经常需要回答的问题。每求必应是不可能的。如果报章上连篇累牍刊发此类报道,既不符合新闻规律,也对读者构成无形的压力。当一张报纸成为求助信息的集录,她就下再是一张新闻纸;当媒体总是不加选择地大篇幅推出救助性报道,在某种意义上就把是否救助、如何救助等难题转移给了读者。  相似文献   

2.
公益新闻是指以慈善和公益为报道内容,与公共利益密切有关的新闻,包括呼吁救济弱势群体、动员社会大众参与公益事业等报道。在新媒体出现之前,传统媒体报道下的公益新闻普遍表现为:传递实情,呼吁救助。直到近些年,在新媒体的强烈冲击下,传统媒体报道形式被注入了更多的互动性、参与性元素。从单纯的报道者到组织者,媒体在公益新闻中实现了角色转化。  相似文献   

3.
高书华 《青年记者》2010,(14):64-65
救助性报道如今已司空见惯,但好菜经常吃也会腻。城市信报自2009年5月18日登陆青岛并成功改版以来,在救助性新闻报道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专门设立了《热线互助》版面,处理救助和帮办类新闻,遇到很有"卖点"的稿子,处理方式也比较灵活,用前面的重点版面全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篇2003年抗“非典”期间播发的广播新闻特写,报道山东人民对遭受“非典”肆虐的北京人民的慷慨支援和热情救助。作品写了这样几件事:  相似文献   

5.
策划﹃救助贵州﹁巨舌女﹂﹄报道的回顾与思考方超作为南阳日报的独家新闻《爱心谱写的颂歌———南阳光辉厂救助贵州“巨舌女”刘玉雪纪实》,被评为第八届全国时事报道新闻作品一等奖和南阳市好新闻一等奖。同时,被南阳市推荐参加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的评选。为此,...  相似文献   

6.
王晓雨 《新闻世界》2004,(12):71-71
第一、救助和服务——传达党和政府政策。体现关爱。新闻最基本的功能是报道事实,引导舆论,而作为党报,不仅要报道事实,更要通过报道,传达党和政府的温暖,同时让受众了解到帮助弱势群体有关法规和政策。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弱势群体.为帮助弱势群体生活、学习、就业出台了很多法规和政策。  相似文献   

7.
救助性报道如今已司空见惯,但好菜经常吃也会腻.城市信报自2009年5月18日登陆青岛并成功改版以来,在救助性新闻报道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专门设立了<热线互助>版面,处理救助和帮办类新闻,遇到很有"卖点"的稿子,处理方式也比较灵活,用前面的重点版面全力支持,以达到新闻救助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受众面较广的慈善新闻兼具新闻和宣传价值,理应受到大众传媒的特别重视。本文结合救助兔唇女孩曹芳芳的报道案例,分析了慈善新闻的价值要素构成,就如何解决充分报道和保护隐私之间的冲突这一问题,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1996年,南阳日报社成功策划了救助贵州“巨舌女”的活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巨舌女”因此得到救治。南阳日报社记者采写的题为《爱心谱写的颂歌——南阳光辉厂救助贵州“巨舌女”刘玉雪纪实》的报道,获第八届全国时事报道新闻作品类一等奖和南阳市好新闻一等奖。国内外七十多家新闻媒体对此次活动作了报道。不仅展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时代风采,而且体现了新闻工作者努力提高宣传效益的匠心。  相似文献   

10.
每月视窗     
警惕女性传媒中出现的不良倾向,如何看待网络话语暴力现象,活动营销:媒体形象传播新战略,新闻教育改革当务之急是“拆墙”,主播式出镜报道形式的探索,范围经济:传播模式的转型,全球传媒的话语权之争,救助报道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新兵训练结束后,我就被调进政治处搞报道。上中学时,我的作文常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当初我想,搞报道没有什么可难的。谁知,半年时间过去了,寄出有近百篇稿子都如泥牛入海。这时,我才感到新闻报道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从此,我开始从新闻基础学起,购买了新闻业务书籍,并注意把报纸上刊登的好新闻、好标题,分类剪贴,从中吸取“营养”。掌握了一定的新闻基础知识后,我开始入门了。1991年夏天,南方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党和政府及时抗洪救灾,救助灾区人民群众。家乡受灾的不少战士家中寄来“平安信”,要求战士安心服役,报答党和政府…  相似文献   

12.
当前,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开办了民生专版或专栏,为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其中为弱势群体提供新闻救助,成为新闻媒体做好民生新闻报道的常规武器。《淮北晨刊》自创刊以来,就勇于担当社会责任,以反映百姓疾苦为己任,在新闻救助报道中,坚持以人为本,更多地体现人文关怀,以最感人、最暖心的姿态展现在社会面前,把爱心洒向弱势...  相似文献   

13.
新闻策划:一个并非科学的概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闻可不可以策划?这是近来新闻界的加’1话题之一。如果要给“新闻策划”作界定,势必先要明确“新闻”的内涵外延。尽管对“新闻”这一概念的认识也是众说纷纪,莫衷一是。其中颇有影响的是“报道说”和“传播说”:即“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传播)。新闻必须经过报道才能成为新闻”。但是新闻需要报道却并不等于就是报道。两者的关系是。报道是新闻产生的必要条件,新闻则是报道产生的结果;报道是新闻传播的过程,新闻是报道过程中的信息。认为“新闻就是报道”,事实上是误把新闻报道活动与新闻信息搅在了一起。“新闻”不等干“…  相似文献   

14.
作为地方党报,在充分发挥好喉舌作用的同时,还可以更多地将笔触伸向基层,关注弱势群体,用新闻救助的方式唤醒埋藏在人们心中的爱心,以此达到救助弱势、引领社会风尚.促进道德建设的目的。本文从五个方面对地方党报如何开展新闻救助进行论述,最终得出新闻救助是通过有效的媒体运作,找准资金与求助对象相互结合最有效的方式这个论点。  相似文献   

15.
灾难信息传播与社会救助行为的唤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救助行为属于亲社会行为的一种类型,其发生机制是移情、道德推理和观点采择等诸因素相互作用的"合力"。"5·12"地震中的灾难信息传播,不仅忠实地履行了新闻的职责,也唤起了党和人民的行动力,极大地推动了社会救助行为的产生。主流媒体的灾难信息传播对社会救助行为的影响作用表现在:信息呈现的及时性和灾难报道中真实的现场感,促成了受众移情的产生;高度的信息公开和透明,使公众的知情权被尊重,救助行为因自主而自发和自愿;重视对社会救助行为的报道,导向正确,切合人心,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体现了温情的关爱和人性的光辉,用民族的大爱大善来激励人民,升华了救助行为,使之演变成一次深刻的国民教育。  相似文献   

16.
龚松 《新闻实践》2008,(6):58-58
随着民生新闻的走热,近几年来,许多新闻媒体开设了救助类专栏,为老百姓排忧解难。但是在实践中,由于记者和当事人处于救助和被救助关系,双方心理地位很容易失衡。于是,某些时候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记者为了栏目刊播的需要,帮助当事人解决困难,另一方面却在报道中,有意无意地表现出对对方的不尊重,甚至歧视。那么,人文尊重应该如何在实践中体现呢?  相似文献   

17.
西方弱势群体新闻报道的经验与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弱势群体是社会转型期不可否认的客观存在,它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大局。作为社会监测者的新闻媒体应该以“全景式”报道予以关怀、支持和救助。在这方面,西方国家同类报道的一些经验和技巧值得中国媒体借鉴和参考。它主要体现在采用公共新闻的某些报道方式,积极发挥深度报道的长处,加强常规性专题报道和规范报道用语,使其更具人性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客观地报道世界五方杰伴随着中国改革大环境的变化,新闻越来越需要采用客观报道的手法。所谓客观报道,是指真实、全面、恰如其分的报道新闻事实。它既是一种新闻观,又是一种新闻表现手法,本文主要探讨的是作为新闻表现手法的客观报道。为何要进行客观报道?世界是客观...  相似文献   

19.
卢娟 《传媒》2017,(19)
近年来,弱势群体因为新闻报道而受到社会公众关注,最终引发社会救助的现象不断出现,成为新闻报道中的一个景观,笔者将这一现象称之为"新闻救济".本文以"偷鸡腿妈妈"事件的相关报道为例,论述了新闻救济现象的概念、构成要素、特点,并提出新闻救济现象的不足及其困境.  相似文献   

20.
陈立吾  胡剑 《新闻前哨》2006,(10):48-48
何为新闻,历来众说纷纭。权威的说法是“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又有学称,“新闻是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情的报道”。还有学说“新闻是新近发现的事实的报道”。其实,不管是“发生的事”还是“发现的事”,作为一名新闻工作,看重的是生动鲜活的新闻实践,是跑新闻,抓新闻,抢新闻,做到“人无我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