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影像现实与歌舞虚拟交替相融的叙事形态和了无痕迹的交叉剪辑,好莱坞歌舞片成功建构了歌舞类型电影叙事复调化新语态。从电影叙事学角度出发,将歌舞片置于电影历史沿革中探寻其叙事手法、主题思想、人物塑造等多个方面逐步呈现复调化现象的过程,探析其平面、立体、多线条、多维度的复调思维叙事方式在电影中的运用,试图诠释歌舞叙事系统的构建,窥探典型歌舞类电影的特点,力求总结出好莱坞歌舞片影像叙事复调化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2.
3.
本文对电影与新媒体艺术的影像异同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4.
青春电影是台湾电影史上特有的类型电影,主题表现与影像风格以写实为主,新世纪以来,这种类型在继承以往青春电影的基础上,一批新锐电影人深入挖掘和探索这一传统的、独具特色的类型,影像表现方式也有了新的转向,在概念传达、视觉风格和产业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多种风格的尝试,已然成为台湾新电影崛起的重要标志和类型。  相似文献   

5.
程皓楠 《视听》2016,(11):37-38
电影作为一种视觉商品,热播的电影不仅能带来丰厚的经济利润,背后还可能被赋予某些文化符号,某种政治意图。好莱坞电影风靡全球,其涵盖的西方文化通过光影人物,情节叙述等在东方市场上得到了充分的传播。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文本分析法、跨学科分析法多角度研究好莱坞动画电影,以极具代表性的《花木兰》《功夫熊猫》为例,正确分析这种"东方主义,西方传播"的现象,并为中国动画电影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促进全球化浪潮下中国电影文化的传播与融合。  相似文献   

6.
从中国目前的电影环境来看,政治和商业话语占据了电影话语空间的主要部分,而伴随社会发展逐步形成的底层社会因缺乏商业元素很少获得电影关注。本文以《小武》《三峡好人》《安阳婴儿》等影片作为分析对象,通过画面、声音等符号元素分析底层社会如何在中国独立电影中得到影像表达。  相似文献   

7.
近年中国引进的进口影片中,好莱坞电影仍然占绝大多数。可是就这几年在欧洲很多重要的电影国家的票房来看,欧洲本土电影的票房都已经超过了好莱坞电影。面对欧洲艺术电影“经典时期”的消逝,欧洲的年轻导演们,正用自己的“新方式”改写欧洲申,影  相似文献   

8.
实验电影得益于电影技术的发展而又明确地反对电影的美学主张,以强烈的实验性为特征发展成为电影艺术中的瑰丽奇葩.电影技术发展、媒介更新和互联网络的日新月异不断地扩充了实验电影的内涵与外延,整合了其他门类艺术的差异而发展成为新媒体实验影像.新媒体实验影像以实验电影为源头,秉承了实验电影的实验性品格,发展成了今天的集实验性、综合性、当代性、多元性于一体,融文艺美学、技术美学、生活美学和环境美学于一炉的多媒介综合艺术,其中实验性是其得以发生、发展、繁荣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陈维  褚青青 《新闻世界》2011,(9):212-213
近些年,好莱坞电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受众,本文从“使用与满足”理论出发,探讨了中国好莱坞影迷的收视偏好及观影动机。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末,中国电影生产、传播与消费的新生态逐渐形成,新世代影迷群体成为观影主体,也成为电影杂志的受众主体。《看电影》杂志以精准定位和营销领先于同侪。新世代影迷具有特定受众特征和消费审美习惯,该周刊精准定位新影迷主体,形成较稳定的杂志形态,满足了受众的需要,在大众文化市场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1.
德勒兹的“行动—影像”诠释了20世纪美国好莱坞类型电影里“情境”与“行动”之间的二元生成机制。“行动—影像”理论将好莱坞电影类型转码为相关的结构性形式,从哲学层面把握了类型电影的构成与运作规律。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新中国电影发展格局中考察儿童影像纪录片六十多年的演变,指出其严重滞后的生存状态并分析其成因.作者将建国六十多年来的纪录电影发展分为两波冷热互现的浪潮.从建国至“文革”结束为第一波,由于受“形象化的政论”“典型”“好人好事”等观念羁绊,儿童影像纪录片数量少、艺术性低.从“新时期”至新世纪为第二波浪潮,纪录片主创人员的代际并未发生明显的更换,但是由于从“形象化的政论”中解放出来,开始重视对儿童个性的刻画,对儿童生活常态进行捕捉,将儿童影像纪录电影推向高潮.90年代中期以来,纪录电影萎缩,儿童影像在电视纪录片中获得新的生机.新世纪新技术革命使以电视技术手段拍摄电影作品成为可能,《小人国》酝酿着儿童纪录片的新一轮蓬勃.  相似文献   

13.
高凯 《新闻世界》2013,(4):232-234
乡土电影对我国的乡土文化具有重要的传承作用,它通过影像叙事呈现了农村人文景观,塑造了农民艺术形象,表达了深刻的主题思想。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电影的创作与生产逐渐走向商品化,乡土电影的生存与发展出现了危机。为了更好地发展乡土电影,实现乡土电影的思想性,艺术性与可视性的和谐统一,本文将从叙事镜头、主题思想和农民形象三个层面探讨与研究如何运用现代影像实现乡土叙事的成功传播。  相似文献   

14.
15.
作为又一部好莱坞科幻片代表作,<阿凡达>映入我们眼帘的第一幕影像是潘多拉星球植物茂密的奇景和普罗米修斯号飞船的太空壮观.和纳美人遣返(更准确地说,是"驱逐")地球人的故事结局相呼应,及至作品整体的寓言式风格,像"潘多拉"、"普罗米修斯"之类的古希腊神话命名,其后蕴涵着符号表意的象征意义.我们不妨以此作为<阿凡达>影视类型学分析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6.
不管你是否在意,现在有一种名叫DV的影像作品,已在中国的民间忽然蔓延开来。先是有一些名不见经传的毛头小伙以家用的数码摄像机捣腾出些个名字怪怪的所谓“独立影像”,在各类国际影视节上频频获奖。而于2001年年底举行的“中国首届独立影像节”,则完全把专业影视机构撇在一边,DV爱好们云集北京,通过观摩本土创作的50多部剧情片、实验片和纪录片,实实在在地过了把眼瘾,也“闹了回自己的电视节”。当今世界最大的独立电影盛会圣丹电影节已经落下帷幕,40%的参展影片都不约而同地采用DV拍摄。仿佛一眨眼间,DV正异常突兀地横亘在所有专业影视人眼前,最具颠覆性的一个说法则是“DV给每一个人提供了拍摄影视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电影《帕特森》从威廉·卡洛斯·威廉姆斯的史诗中获得"灵感",在银幕上极大程度上还原了诗歌中的"意境",通过"双胞胎""帕特森""对白"和"场景"等具象及元素,立足影像本体,进行"诗学"表达,这一显著特征非常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该片导演吉姆·贾木许坚持独立拍摄完成,其对电影的诗性的追求与实践也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8.
黄宝富 《新闻界》2007,(6):84-85
本文通过对电影文本《云水谣》影像符码的局部解读,分析电影媒介在社会传播中独特而深刻的意义播撒.  相似文献   

19.
万众瞩目的奥斯卡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最富于寓言性的反讽:最不具有国际色彩的美国电影奖居然成了最具国际声望的全球电影盛事,几百个美国中产阶级“评委”把持着世界娱乐传媒的头版方向。  相似文献   

20.
方立霏 《北京档案》2004,(12):11-13
今年"十一"期间,作为北京"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计划"的一部分,永定门主体复建工程结束,崭新的城楼屹立在北京中轴线的最南端.永定门城楼的复建让人既深感欣慰又思绪万千,著名画家、北京电影制片厂一级美术师张先得就是其中的一位.张老先生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钟情于描绘老北京巍峨壮丽的城门楼,并留下了大量画作,其中有许多是抢在拆除之前画下来的.到如今,这些城门绘画成了过去岁月里的一抹瑰丽留痕,让人看了,心中说不出的感慨万端.入冬后的第一个大风天,记者来到张老先生位于北影小区的家,采访了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