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有凤凰琴     
史蕾 《师道》2002,(9):53
我不知道自己选择了做老师,是否与那把凤凰琴有着某种关联。今天学琴的孩子大都已经不知道这种琴了,这怪不得他们。古筝的琴弦能为我们讲述千古知音的故事;小提琴如泣如诉的曲调使我们谁也忘不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双双化蝶的情形;而钢琴黑白分明的琴键则给我们留下了难解的贝多芬之谜……那凤凰琴呢,却什么也没有。它太普通了,普通得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将它忘却了。可我的确学过弹拨这种琴,尽管只有短短几  相似文献   

2.
几年前,一部反映山区农村教育状况的影片《凤凰琴》引起了祖国大江南北许多观众的强烈反响。片中那恶劣的生存环境,简陋的教学设施以及山区教育工作者那献身教育矢志不渝的精神震撼着无数人的心。其实,回想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天津市的广大农村地区,像影片《凤凰琴》里所描绘的那种山区小学,也不乏其例。在山区,在大洼,在库区,三两间破土房,再加上几排木板当桌椅,这就算是一所学校了,而所谓的操场、实验器材等等也就只能“画饼充饥”般地从书本中得知了。80年代中后期,天津狠抓改善办学条件,中小学面貌发生很大变化。但…  相似文献   

3.
刘艳 《东吴学术》2022,(5):82-90
中国当代知名作家刘醒龙创作力丰沛,不仅曾以长篇小说《天行者》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其在20世纪90年代发表的一系列现实主义作品,令其成为当时“新现实主义”写作潮流当中的代表作家,近年刘醒龙还相继以《蟠虺》《黄冈秘卷》等长篇小说和许多散文随笔作品名世。但是这所有的创作实绩,都难掩甚至是愈发衬托出《天行者》的母题原型文本——中篇小说《凤凰琴》的历史贡献、艺术魅力与文学价值的不可替代性。《凤凰琴》自诞生迄今,几乎成为一个被言说不尽的文学经典式的存在。但是,迄今还较少有从小说叙述的角度,对其加以解析与研究的。《凤凰琴》采用了张英才这样一个外来者视角,巧妙地运用了限知视角与限制性叙事的策略,小说对叙事声音并没有呈现出来的叙述眼光或曰视点的自觉运用,其实是已经达到近乎教科书意义上的一种纯熟的状态;该作改革传统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在小说叙述上倾向于“功能性”人物观而非“心理性”人物观;小说在叙述方面做了现代小说技巧的革新,却又汲取了中国古典小说的传统及诸多叙事策略。凡此种种,方才形成了《凤凰琴》经久不灭、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彝山是一片多情的土地,彝族人民一代代地承传、发扬着自己的独特传统文化。不必说名扬海外的长诗巨著《梅葛》、《查姆》;令人赞口叫绝的叙事诗《阿诗玛》、《细的先基》、《阿鲁举热》、《勒俄特依》,其多种价值于一身的“玛经”“祭祀歌”、让人心潮荡漾如泣如诉的“哭嫁歌”,单是灿若繁星浩如烟海的一束束民间情歌(打歌调)的歌词就足以使人对诗歌的艺术心悦诚服,那优美的语音、雅致的意境、深  相似文献   

5.
刘醒龙继《村支书》、《凤凰琴》之后创作的中篇小说,是这位著名青年作家在获得轰动效应之后所作的种种艺术努力和思想观念发生嬗变的现实见证。本文从“时代的‘书记员’与‘找回自己的灵魂’”、“典型的缺失与激情的消解”和“故事的痴迷与平和从容的叙事风度”三个方面,敏感而辩证地剖析了刘醒龙走红后的中篇小说的创作主旨、艺术情感、典型观及文本特色,从而较好地把握住了刘醒龙的创作个性。这对观照、审视20世纪末叶的中国文坛或许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沈嘉达 《黄冈师专学报》1996,16(1):39-43,62
刘醒龙继《村支书》、《凤凰琴》之后创作的中篇小说,是这位著名青年作家在获得轰动效应之后所作的种种艺术努力和思想观念发生嬗变的现实见证。本文从“时代的‘书记员’与‘找回自己的是魂’”。“典型的缺失与激情的消醉”和“故事的痴迷与平和从容的叙事风度”三个方面,敏惑而辩证地剖析了刘醒龙走红后的中篇小说的创作主旨、艺术情感、典型观及文本特色,从而较好地把握住了刘醒龙的创作个性。这对观照、审视20世纪末叶的中国文坛或许有所稗益。  相似文献   

7.
当一部反映中国民办教师身处困境而对教育事业矢志不移的电影——《凤凰琴》震撼国人心灵的时候,《可敬的“两栖公民”》一文(见《山东教育》1994年第3期)又以其活生生的真实榜样反映了民办教师可敬可泣的奉献精神,奏出了一曲壮怀激烈而又蕴含着深深忧患意识的时代之歌!  相似文献   

8.
值此新中国58周年华诞之际,一部叫《凤凰琴》的老电影重新感动着我,依然温暖着我。电影中那所群山环抱的界岭小学,在山顶上举行升旗仪式的画面至今还时常在我的脑海萦绕。界岭小学地处贫困山区,校舍破旧,操场很小,然而就是  相似文献   

9.
笛缘     
说起我和笛子结缘,还得从那年观看“六一”文艺演出说起。节目中有一个笛子独奏,叫《春到湘江》。演奏者是位男生,只见他的手指在笛子上跳动,扣人心弦的笛声在指间流淌。那笛声好奇妙,时而像山间的清泉淙淙流淌,时而像长空的哨音响彻云霄,时而像秋天的鸣蝉如泣如诉。他手中的那支竹笛仿佛童话中的魔笛让我如痴如醉。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90年代初,刘醒龙创作的以民办教师为题材的中篇小说《凤凰琴》发表后,曾经感动了无数读者。1994年,天津电影制片厂和潇湘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了电影《凤凰琴》。影片放映后获得了观众的如潮好评,也摘取了华表奖、金鸡奖、百花奖等评奖中的十几个奖项。电影的情节并不复杂。一个高考落榜的农村姑娘张英子,通过关系当上了一所山区小学的民办教师,而后因为转正再次离开了这所学校。在这位姑娘的来与去之间,我们得以走进一个山村小学,走近几个山村的民办教师。  相似文献   

11.
电影电视:今明年看什么汤恒一、电影评奖,给1993年打一个句号今年5月初。广播电影电视部公布了’93电影政府奖评选结果。由天津电影制片厂、潇湘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的《凤凰琴》获得最佳故事片奖。《重庆谈判》、《东归英雄传》、《第一诱惑》、《炮兵少校》获得...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名乡村语文教师,业余时间酷爱音乐,我的小屋里摆满了古今中外的歌曲书本,还有二胡,吉他,手风琴,葫芦丝,电子琴等各种乐器。平日,上课批改作业挺累的,工作之余,我就随口哼唱几曲放松心情,或拿起一把二胡,轻拢慢捻。半闭双眼,拉上一曲阿炳的《二泉映月》或刘天华的《空中鸟语》,手指随着心弦拨动,那如泣如诉的音乐常把我带入那美妙的境地,周身的疲倦与劳苦也会抛之九霄云外。渐渐地,音乐与我结下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3.
<正> 这如泣如诉的心声表白了一位幽禁在闺楼深院中的少女,为获得爱情,多么渴望人身自由。她就是《牡丹亭》里的主人公杜丽娘。一五九八年秋,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名作《牡丹亭》诞生在夜色如磐的中国,即以其“婉丽妖冶,语动刺骨”(王骥德:《曲律·杂论第三十九》)的丰采光耀文坛。一时“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沈德符:《顾曲杂言》)。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学校放映了电影《凤凰琴》。影片讲述了一位女大学生献身乡村小学教育,一千就是数十年,直至积劳成疾的动人故事。走出礼堂,同学们的眼睛湿湿的。然而,看完他们写的读后感,我不禁大吃一惊:很少有学生能体会到教师的奉献精神,他们大都认为当教师太穷困,还发誓要做“有用”的人,甚至有的学生对女大学生的行为嗤之以鼻,说她太傻。  相似文献   

15.
《故乡》是鲁迅第一本小说集《呐喊》中的篇目,是一篇脍炙人口之作,小说中那“深蓝的天空”和“金黄的圆月”,“西瓜是小英雄的影像”和“皮毛是油一般的滑”的猹,还有那“细脚伶仃的圆规”和“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等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鲜明的印象能从小说中凸现出来,正是因为《故乡》在艺术手法上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那就是对比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如歌的慢板     
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有一首著名的弦乐曲《如歌的行板》。“板”是音乐中的节奏,我国古代就用拍板来控制音乐节奏,唐代崔钰《和人听歌》中有诗曰:“锦莲歌板拍清秋。”《如歌的慢板》中情感真挚、哀婉缠绵的文字恰似《如歌的行板》那漫黯淡、如泣如诉的乐声。有的文章读来仿佛欣赏一幅画,有的文章读来好似聆听一曲歌,下面的文章,应属后者。  相似文献   

17.
声音的魅力     
只要不是天生失聪的人,就会在自觉不自觉中倾听到世上的种种声音,但是,声音之于我们人生的意义呢?怕就不是每个人都能有所思考有所领悟的了。王蒙的《在声音的世界里》,从美妙的声音———音乐这一角度,谈了自己的感受,打开了一扇启示我们的大门。古文论云: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人生世上,总会在客观世界中,因生存而产生种种感受,这些感受,或发之而为声音,或在声音中得以自我感受的对象化实现。为什么“一声无依无靠的笛子,呜咽抖颤,如泣如诉”会令人“听之泪下”?那正是因为“寒冷的冬夜,萧瑟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马汝祥 《文教资料》2006,(36):152-154
郭小川的“立正,一道长城;前进,铁流滚滚”,歌颂的是人民军队的纪律严明、威猛勇武;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揭露的是“赋敛之毒有甚于蛇”的社会残酷现实,表现的是对人民的同情;巴尔扎克的《守财奴》暴露的是彻底锈蚀而喷着铜臭气的肮脏灵魂;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切切”,描摹诉说的是国仇家恨而导致的心地悲凉……如泣如诉的低吟慢唱也好,紧锣密鼓的陈词如火也罢,不管是惟妙惟肖的景物描写,不管是缠绵悱恻的情感抒叙,也不管是鞭辟入里的发表议论,都是为了表达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见解和观点,即试图通过作品表现的那…  相似文献   

19.
叠字情深     
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早年曾在剑桥(即康桥)大学求学,他对剑桥有一分割舍不去的情意。他在《再别康桥》中深情地吟唱: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挥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诗人连用三个叠字“轻轻”,道出了内心那轻柔而绵延无尽的依恋、淡淡而挥之不去的惆怅,感人心扉。叠字作为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常常能起到“状无穷之物,达不尽之意”的作用。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中年丧偶,心境凄凉,写下了一首词《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开篇就连用14个叠字,将断肠之情写得如泣如诉,是“叠字”运用的经典。元代散曲家乔吉,曾…  相似文献   

20.
教师的幸福来自对职业的挚爱。特别是乡村教师,有很多默默无闻的奉献者,有的扎根在边远山区,有的坚守在大漠之上。为了孩子们的未来,他们不在乎优越的待遇,不羡慕都市的繁华,甘愿把毕生心血献给教育事业,献给三尺讲台。就像电影《凤凰琴》里的那几位教师,他们并不完美,身上也有这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