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你的来信,我不由得想起一次在“心灵热线”上遇到的个案。那个女生充满委屈地哭诉,她那天下午在800米测试中拼尽全力却没能及格,而另一位女生由于“巧妙”地躲过了老师的眼睛,少跑一圈而轻松“过关”。记得当时我对她说:“如果你今天参加的,不是一次测试,而是一次健身运动,你的感觉还会这样吗?你仍旧会觉得那个蒙混过关的女孩‘赚了...  相似文献   

2.
读你的来信,我不由得想起一次在“心灵热线”上遇到的个案。那个女生充满委屈地哭诉,她那天下午在800米测试中拼尽全力却没能及格,而另一位女生由于“巧妙”地躲过了老师的眼睛,少跑一圈而轻松“过关”。记得当时我对她说:“如果你今天参加的,不是一次测试,而是一次健身运动,你的感觉还会这样吗?你仍旧会觉得那个蒙混过关的女孩‘赚了’或是‘运气好’吗?相信不会,相反地,你还会因为自己进行了足够的健身运动而欣慰。”  相似文献   

3.
打针     
那天,轮到我们班打预防针了。几个女生感到很紧张,她们皱着眉头,蜷缩在座位上进行着无声的“抵抗”。作为班主任,我只好“软硬兼施”。一番“轰炸”后,几个女生开始“就范”,龇牙咧嘴地来到前面挨了一针。看到自己的同盟纷纷“叛变”,个子最小的范莹把眉头皱得更紧了。就在我上前准备拽她过来的时候,她却全然不顾平时文静、可爱的模样,哇的一声大哭起来,一边哭一边还含糊不清地嚷嚷着“:我不打,我就是不打,我从小就害怕打针,我就是不打……”她这一哭可不要紧,大家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她。教室前面的几个大夫也端着针,拭目以待。这阵势使…  相似文献   

4.
“老师,老师,有件事我要告诉您!”班上一个小女生一看到我,就拉着我的袖子追着我说,“昨天家长会后,我爸爸一进家门就对妈妈说:‘我今天好——有——面子呀!’高兴得要在周末带我去麦当劳。” 小女生模仿父亲那种自豪而骄傲的语气一下把我逗乐了,我禁不住为她的天真而感动。 这女生是班上的学习委员,以往只是学习好,很少关心他人,有点独善其身的味道。经教育后,这学期变了,从自我管理到乐于助人都做得不  相似文献   

5.
电话预约后,这一天我接待了一个来访的女孩。这是一个18岁的高三女生。落座后,尽管我有意制造轻松的氛围,女孩还是只勉强地向上拉了一下嘴角,便开始愁苦地讲自己的故事。“我现在非常痛苦。”女孩说,“我不能与人正常交往,我总怕周围的同学影响我的学习,特别是同桌。同桌在的时候,我总是想着她怎样怎样,同桌不在心里也想着她,反正就是心里总想着她的一举一动。同桌的脚一动,我就非常敏感,就不由自主地看她的脚,想着她的脚。就这样,整天神经非常紧张,脑子胡思乱想。我努力控制自己,可越是控制越是紧张焦虑,这太痛苦了。高三正是关键的时候,我…  相似文献   

6.
瞬间快照     
男女有别我们班女生和男生都说她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声音太小,她对男生抿嘴一笑,说:“我下次声音大点儿就行了!”而对我们女生可就不一样喽!她把我堵到墙角里,眼晴瞪得圆圆的,抓住我的手大声地说:“这声音够不够大!”害得我只好说:“姑奶奶饶命!”她又说:“下次还敢不敢了?”“不敢了,不敢了。”她虽然有时候特别厉害,但大部分时间还是挺温柔的,这就是我喜欢她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两件事的启发沈津华在教学中,有两件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一次是在双杠课上,一位女生做外侧坐越两杠下动作,总是完成得不好。对她的每次练习,我都如实地用“不行”、“不好”等字眼做一简评。有一次,她前面的一个女生动作完成得很好,我说了一句“好的”。紧接着她也...  相似文献   

8.
白缎舞鞋     
我真不明白侯栋栋为什么总是看我不顺眼! 运动会前一星期,老师在班里发火, 因为女子跳高项目一直没有人报名。教室像个鸦雀无声的村子,女生们都好怕被抓出去跳高。我也顾自把头低着,以免引起老师的注意。体育是我的弱项,我连木马都怕跳,甭说翻越一米多高的横杆了。可是,就在这时,坐在我后面的侯栋栋说话了:“老师,沈簪子说她跳高跳得可好了!”全班同学刷地把目光都投向了我,那一刻,我听到女生们的心头大石一  相似文献   

9.
痴人说梦     
我的神啊!我长高了!长得比姚明还高,高得头顶着天,脚踩着地。体育课上的800米长跑测试我都不用跑了.因为我的脚就已经有800米长.往跑道上一踩.800米就“跑”完了。解放了!我终于不必再呼哧呼哧地经历长跑这段痛苦的历程.不必再因为长跑不及格.而被冤枉为好吃懒做,不爱运动了。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班这座开着60朵花的大花园中,有一朵奇葩,开得无比灿烂,她就是我班的幽默之终极大师. 这位大师姓王,是我们班最矮的女生,一米五不到.别看她长得矮,但她那小小的身躯中蕴涵着无穷的力量. 她从不承认自己矮,最经典的一句话是:“我蹲下来才一米八!”有一回天气突然变冷,我把自己170码的外套借给她,她却装作一脸不乐意:“这么小的衣服我怎么穿得下呢,去拿件大点的!”穿上衣服后,她还不忘甩着那长出一大截的袖子,夸张地感叹道:“唉,太短了!”  相似文献   

11.
开学几周了,我发现有一个女生总是坐在机房的角落里,偶尔用胆怯的眼神搜索周围的同学,似乎想从谁那里找到帮助。“怎么不操作?”我走过去。她不说话,把头低得不能再低了。“老师,这几节课她都这样,什么也不会,机器也是我帮她开的。”旁边的同学替她说。“哦”,我轻声地应着,没有去打扰这个小女孩,心里却琢磨着这是什么原因。  相似文献   

12.
逼你成功     
记得初中体能测试800米时,班里总有女生不合格。体育老师也总是不客气地对她们说:“如果放一只大老虎在后面追你们,你们一定能刷新校女子800米记录!”  相似文献   

13.
唉……     
前天体育课的那场意外,让我不幸成了“跛子”。这事还得从那堂倒霉的体育课说起,我排着队,怀着兴奋的心情去上体育课。(画外音:当我一步步接近操场,谁也不知道,一场“危险”正悄悄地向我逼近。)“今天这堂课,我们练习跑步的基本动作及800米跑。”体育老师一讲完,我们便争先恐后地动起来。刚开始大家就很用劲,眼看终点就要到了,大家用尽了吃奶的力气作最后的冲刺,十米、五米、一米,眼看就要走向“胜利”了,就在这紧要关头,一场意外发生了。就在我一脚跨向终点时,后面的祝超同学闪电般地向前冲来,她那只有力的胳膊重重地向后一摆,正好打中我,…  相似文献   

14.
长发     
新学期,我们班来了许多新同学。其中有一位脸白白净净、留着长发的女同学,老师将她安排在我的旁边。一开始,她显得非常害羞,极少跟同学搭话。即使说了,声音也很轻,而且一说话,整个脸就涨得通红。那时她就低下了头,用一头美丽的长发,遮住红得像桃子一样的脸庞。渐渐地,她与后面的一个女生熟悉了,就会时不时地转过头去。“这道题你教我一下好吗?”“给,这尺子你拿去用吧。”“中午我们一起跳皮筋好吗?”……每次转头说话,她都习惯性地甩一下头,于是,她那长长的、梳成麻花状的辫子就跟着在空中划出两道弧线,靠近我的那一根辫子,就“啪”的一声…  相似文献   

15.
友情蹦蹦跳     
泡沫是那种十分神经质的女生;涵黑是那种足够神经质的女生;郁轩是那种非常神经质的女生;一米是那种特别神经质的女生。我却很正常。享受着老师的催眠曲,我的手一个不小心二个不留神三又不是故意地很温柔地与泡沫的眼睫毛来了次亲密接触,然后她很遵循中国“礼尚往来”的传统美德很潇洒地冲我太阳穴挥一拳,打得我神志不清,眼冒金星。她却依旧很友好地对我说,不好意思,找错根据地了,再来一回,OK?  相似文献   

16.
Hello Kitty     
初一分班后,一张"Hello Kitty"贴纸粘在桌角上。看到贴纸上那些娟秀的字体,我一度认为她一定是一个温顺的小女生。可是,一次课间操时,我在队伍的末尾发现了她。刹那间,脑海中关于她的温顺小女生的形象瞬间被击碎了:一米六九的个子,脑袋微缩着,听见我喊她却没有回话,又过了半晌……然后才龇着大门牙,笑起来。"不行,我得离她远点。"我告诫自己。于是我和她的第一次会面在三小时后便夭折了。  相似文献   

17.
《小学生时代》2010,(7):55-55
同桌总是和我闹矛盾。她是女生,我是男子汉,不能和她打架,所以,我忍让着她。可是我越是让着她,她越是往我头上骑。姐姐,你说我该怎么办? 困惑的男孩  相似文献   

18.
午习时,我把批改好的作业本发下去。学生们迫不及待地观看自己的成绩,兴奋地议论着……放学后,我在房间批改作业。这时,一阵急促的叩门声使我抬起头来。原来是班中的女生娟。我示意她进来,温和地问:“找老师有事吗?”娟说:“老师,小纯伏在桌上哭。”小纯是班中另一女生,学习挺认真,但平时很怕羞,说话声音小得像蚊子。“她怎么啦?”我急切地问。“她在看作文,看着看着就哭了。”娟递给我纯的作文本。我诧异地翻开纯写的这一次作文,一个“B”赫然入目。她写的是自己在初中生活的感觉,感情很真挚,结构完整,但语言稍嫌单调,…  相似文献   

19.
刚入大学的时候,全班所有的女生,外加一小撮男生都是“仰视”着我的。尽管我早已在中学时就习惯了这种现象上“仰桃”,本质上“俯视”的眼神,可是大学不再以分数论英雄,在那些出来进去都蹦蹦跳跳,且在男生面前再怎么撒娇都不为过的小个子女生面前,我这一米七二的傻大个,还是在气势上输了很大一截。  相似文献   

20.
爱的艺术     
爱,是一切教育通向成功的源泉,而“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这就是说,身为教育者不仅要有爱心,还要讲究爱的艺术。记得上这个班语文课不久,我就发现每当提问时,有个女生总是把头压得很低,好像很怕被注意到,这越发引起了我的疑惑。一天,课堂上我特意提问她,“王芳”———语音刚落,她怔了一下,缓缓地站了起来,“请你谈一谈《荷塘月色》一文中叠词的使用起什么作用?”她没有回答,脸憋得通红,课堂上变得鸦雀无声,同学们都用异样的目光注视着我和她。在我的再次追问下,片刻后才听到一声低语,我皱着眉头提高了声音“说清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