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看到这个题目,到现在我都觉得好笑。虽然7年的时光过去了,我不禁又想起自己那单纯、憨厚的新兵形象,想到那篇发表在支队政治处主编的《新训简报》上的“处女作”。全文共493个字,却加了761个字的编者按,我当时是一个字一个字数过的。文章的题目叫《想家不恋家,以优异的新训成绩向父母报喜》。  相似文献   

2.
王仿子 《出版史料》2003,(3):119-122
2002年的《中国出版年鉴》放大开本,增加篇幅,洋洋洒洒200万言,收录了许多可读的文章。在《文物与史料》栏目下,一篇《中国近代出版机构产权衍进的历史考察》(王一方著,以下简称《考察》),考察到生活书店,引起我的注意。《考察》全文约5000字,说到生活书店约500字,就在这500字中,作者把一个我认为是不存在的史实强加给了生活书店。  相似文献   

3.
《新闻知识》今年第四期,在题为《真实性的原则不可动摇》一文中说:「……这位科长亲自用笔在我复写的稿子上改了一个字……」。在题为《在「深」「新」二字上作文章》一文中写道:「……他亲自目睹和听说到千百个感人事例……」。以上二例中的「亲自」一词均应删去,因系蛇足之笔。  相似文献   

4.
用大家熟悉的一句话说,我和《当代传播》“有一段不得不说的故事”。2003年第6期的《当代传播》上,发表了我的一篇论文《教授走进电视直播间的学理思考》,全文2000多字。该期杂志的封面上,醒目地显示了本文标题,并在《本期导读》中着重对本文进行了介绍。拿到样刊时,我既感到高兴,又感到害怕。高兴的是,将我的文章置于如此惹眼的地方,一定会有比较多的同行阅读本文;害怕的是,我的文章还没有如此被关注过,本人才疏学浅,要是有人看出破绽,岂不惭愧。  相似文献   

5.
一、周培源先生来信(1962年8月29日) 余章瑞同志: 《相对论浅释》一文业已整理出,并已请几位专家看过。他们提了些意见,我已作了相应的修改。看来在科学上文章没有基本错误。全文约长一万一千字左右。  相似文献   

6.
每一个通讯员都希望自己投出去的稿件能见报。当自己的稿件被报刊或电台采用时,回过头来把自己的原稿与采用稿仔细对照比较一番,这对今后写稿是大有益处的。以往,我阅读别人的文章总觉得人家写得好。后来才明白,那些好文章大多是经过编辑精心加工的成果。以后,当我的稿件见报后,就注意对照琢磨编辑是怎样修改的。有一次,我写了一篇题为《我这样学习写稿》的文章,全文700多字,寄给《新疆新闻界》。编辑删繁就简,仅用150多字就把意思表达明白了,使文章思路清晰,主旨鲜明突出。去年12月,我写了一篇题为《上  相似文献   

7.
在编辑先师魏建功先生文集的过程中,我认识了作为学者、语言文字专门家的陈独秀(1879-1942,字仲甫)。从先师的文章中我得知,仲甫先生在狱中写的《实庵字说》,每在《东方杂志》上发表,钱玄同先生即于东安市场书摊“争先寻求,津津乐道,喜至功家清谈。从违取舍,间有发明。”文字学方面的文章,能  相似文献   

8.
记得数年以前,我读《人民日报》,好像是在二版上吧,曾开辟有一个《晨光短笛》的专栏。专栏上的文章大多三五百字,且内容清新,文笔流畅、朴实,充溢着浓浓的时代生活气息……读后让人感觉回味无穷,就好像在清新凉爽的晨光里,品赏着一曲曲优美动听的短笛令人如痴如醉……我曾想:这些文章为什么让人耐读呢?琢摸下来,我感觉:一是文章大多篇幅简短,文笔流畅、精练,适应了当代人们工作、生活节奏的需求。二是文章的主题立意深刻,在行文中自然而然地表露出来,给人启迪,催人感奋,丝毫不觉有说教的痕  相似文献   

9.
一本《邓拓散文》,使我爱不释手。看一幅画、听一出戏、听一首歌,在邓拓同志的笔端就流出一篇篇优美动人的文章。读后会使人增长知识,同时能悟出写文章的道理。我觉得邓拓同志的文章贵在“准确”二字上。  相似文献   

10.
茅盾论书评     
方厚枢同志寄给我一份著名作家茅盾于1959年3月发表在《多读好书》刊物上的《推荐好书还须好文章》一文的复印件。全篇字数仅700多字,对于书评写作的意见,读来很觉新鲜,仍有现实意义。 《多读好书》是原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的宣传刊物,是以向广大读者推荐近期出版的好书为宗旨的。茅盾说:“推荐好书,是一件好事,我希望这件好事不会办坏,能够  相似文献   

11.
我从1978年考入大学中文系起,就学写文章,可是连续写了五年,寄了几百次稿子,结果连一个字也未发表过。直到1983年,我在西藏山南地区工作期间,偶尔听一位学生家长说,国家运往西藏的一些名牌自行车,有不少又被人带回了内地,给国家造成很大损失。当晚,我的头脑里老是想着这事,于是在半夜里信手写了一篇短文:《希望尽快改变进藏物资倒流的状况》。一个多月以后,《人民曰报》在《读者来信》版上发表了,并被放在“紧急呼吁”栏。我似乎受了启发,不久又写了《在西藏推行太阳灶势在必行》的短文,又被《人民日报》发表在《读者来信》版。看着自己的文章竟被《人民日报》采用,就好象一个从未坐过汽车的人,一下子坐上了飞机似的,喜不自禁。我身边的藏族老师们也纷纷称赞我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这时,我回想起自己写过的数十万字废稿,那些稿子不知花了我多少心血,而这两篇稿子连草稿也没打呀!我从中悟出,写文章必须从生活出发,做生活的有心人。否则,一味凭自己主观意念来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新闻知识》1986年第12期刊载了两篇文章,均说“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给文章下的定义。其一是岳鸣的《毛泽东同志论文章原理》(见第4页),其二是姚文华的《评论要素与写作程序》(见20页)。此外,我在由福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文章原理初探》第4页上也见到上述说法。可是,我认真查阅了三遍毛泽东《反对党八股》一文,竟  相似文献   

13.
北京大学教授曹先擢在1992年第3期《语文学习》发表的一篇谈汉字误读的文章提到:也有字本来不误,而故意将二字合为一字或一字析为二字,而作戏谑之举的。1936年当代学者吴奔星在北平办《半月文艺》,  相似文献   

14.
斯大林的文章《报刊是集体的组织者》在我国一度传播很广。这是他写的一篇驳论性文章,全文中译文约2200字,1923年5月6日发表于《真理报》。文章针对的是俄共(布)宣传部报刊局负责人英谷洛夫(С.Инкулов)5月5日的《真理报》上发表的文章《挖掘根源》。  相似文献   

15.
成功离我还很遥远。不是自卑,也不是谦虚。每当与大作家、名记者接触时,他们在思维方式、工作作风和语言表达中透出的大家风范和灵气,都让我自叹弗如。 从事新闻工作近5年,我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中国科学报》、《中国高等教育》、《前线》、《大学生》等报刊杂志和广播电台发表了二百五十多篇(次)文章。其中,一万五千字的长篇通讯《一个共产党员的人生追求》被《中国教育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等刊登在头版头条还配发了评论员文章,同  相似文献   

16.
近日,笔者在整理自己的书稿信函时,在一叠报社、杂志社给我的来信中,有四封某杂志社在不到半年时间内写给我的信。今天重读这些信,总有一种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感觉。事情是这样的:1995年初,我在《贵州日报》上看到一则关于某杂志即将创刊并欢迎广大读者赐稿的启事。笔者有在业余时间爬“格子”的爱好,于是便在3月中旬,写了一篇题为《在经营活动中要倡导真诚守信》的约1300字的小文章寄去。  相似文献   

17.
《新闻战线》第2期《读者论坛》登有一篇《“杀”出来的思索》,批评去年11月经济日报上一篇来信的题目《为奶奶买上衣苦杀我也》,说“杀”字用错了,应该用“煞”。查阅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杀”和“煞”字通用。现代汉语词典举例说:“杀”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例:气杀、恨杀、笑杀人。因此,经济日报这则题目中的“杀”字没用错。该文作者的立意是好的,强调文章题目不要用错字、错词;  相似文献   

18.
我是济南市商河电视台的一名新闻播音员 ,也是《新闻记者》的一名忠实读者。当我读完2001年第12期上刊登的《报纸 :在竞争中开始淘汰赛》一文 ,对“电视台应增设文字校对”的建议深有同感。再读同期49页上题为《在天安门城楼上———国庆四十五周年庆典采访记》一文后 ,我觉得文章中写的应该是1994年国庆庆典 ,但文章中说到 :“……回想十七年前天安门城楼上的一次采访 ,这种感受就更深了。”十七年前 ,应该是1984年 !果然 ,文章中写到 :“一九八四年十月一日上午 ,我同邹爱国同志作为国家通讯社负责采写国庆四十五周年庆典…  相似文献   

19.
北京日报“科技之星”专栏问世那天,我因病住院。我被第一篇特写和照片所吸引。从此,每天报纸一来,我就把专栏上发的特写和照片剪下来,贴在本子上,仔细阅读。专栏的文章写得有声有色,生动活泼;照片照得也很传神,留住了美好瞬间。我最喜欢读的是《第三者的魅力》,文章一开头就引人入胜,结尾也很有兴味。《属“天”的人》全文集中在“上天”二字上,分三个侧面展开,写得好。《泥腿子教授》紧紧围绕“两条腿”作文章,总之,绝大多数文章写得有特色。同时,专栏刊登的科技之星的面也很宽,“医”、食、住、行等方面一应俱全。标题是报纸的眼睛。专栏里,有不少标题作得好。如《远东神农》、《乐在光与电》、《捧出金秋》、  相似文献   

20.
记得前两年曾读过一篇文章,题目叫《读者是什么?》。文章洋洋洒洒三四千言,可作者说得越多,我这个读者却越糊涂,被他牵着鼻子钻了几十条胡同,可“读者”究竟是“什么”?我也未搞清楚。我又回过头来在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