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广播电祝新闻奖’97电视社教节目奖评选会1998年6月9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评选会共收到中央电视台以及31个省(区、市)选送的参评书目192个,评选出获奖节目134个,同时还对电教节目研委会和科技影视协会推荐的16个电教节目,14个科普节目进行了终评认定。共评出特别奖4个,一等奖25个,二等奖50个,三等奖85个。中失电视台摄制的大型文献纪录片《邓小平》、安徽芜湖电视台摄制的社会政治片《大树连根》、西安电祝台摄制的文化片《最后的栖息地》、新疆电视台摄制的人物片《天堑飞鹰》、中央电视台制作的栏目《万家灯火》(第27期)、…  相似文献   

2.
在伦敦参观访问英国几家重要的电视台的时候,传播新技术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最新成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电脑进入了电视节目生产的全过程,从摄制、编辑、特技、衔接、合成一直到播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节目质量。电脑新闻编辑系统我参观独立电视新闻公司的那天上午,正好爆出美军飞机突袭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的特大新闻。公司公共关系部的盖娜小姐陪我来到新闻编辑室,只见偌大的编辑室里摆满桌子和电脑终端,几部彩色电视机分别播放着英国广播公司(BBC)电视台和该公司电视台关于战况的专题新闻,还有通过卫星接收到的最新美国电视新闻。编辑们正在埋头紧张地工作着。盖娜小姐指着一个电脑终端告诉我,这就是“贝西斯电脑新闻编辑系统”。这种编辑系统同世界四大通  相似文献   

3.
在《祖国各地》等专栏节目里,“我”(有的称为“我们”、“记者”)出现的次数和形式越来越多了。“我”在节目里出现,是节目摄制者的一种积极探索。人们(包括作者和观众)对客观介绍式的传统手法,不能满足,要求根据电视宣传的特点,把其它艺术形式中经常使用的第一人称手法,直接间接地化成有声有色的“我”,与观众见面,从而活跃节目的形式,使之更加真实、自然。不少节目在这方面所作的有益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诚然,艺术创作中的主  相似文献   

4.
《中原焦点》节目开播4年了,4年来,一直采用录播的方式,整个节目的创作过程大体分三个部分,即:前期采访、后期编辑和后期制作。前期采访摄制节目素材,后期单机对编剪编出半成品带,后期制作根据节目长度要求将半成品带、字幕、特技、口播等组合在一起,制成播出带。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评论类节目以选题取胜,拍摄好坏无所谓,不像专题节目,要精心构思,精心摄制,甚至播点晃点都不碍大局。但我认为,制作出一部精品评论节目,离不开恰到好处的采访,更离不开准确到位的拍摄。  相似文献   

6.
在伦敦参观访问英国几家重要的电视台的时候,传播新技术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最新成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电脑进入了电视节目生产的全过程,从摄制、编辑、特技、衔接、合成一直到播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节目质量。电脑新闻编辑系统我参观独立电视新闻公司的那天上午,正好爆出美军飞机突袭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的特大新闻。公司  相似文献   

7.
我一向认为,记者的采访要有备而去。但两个月前对云南戒毒问题的采访,我却是准备、采访、构思同步进行,搞了个“三边工程”。十几年来,在我的新闻从业经历中,对这种无事前准备的采访,我一直心存不安,并为其效果而惶惶然。这一次,也是直至采访完成,我才如释重负,节目的播出效果,得到了听众及同仁的首肯。细细想来,此番采访虽无往常那样  相似文献   

8.
在人们的印象中,电视采访一般是由一个人扛着摄像机拍,另一个采访者拿着话筒出现在画面上的。但是,随着摄像机的摄录一体化和数字化的出现,现在的电视采访只需一个人完成了,他既扛着摄像机拍,同时也向采访对象发问。在电视画面上,记者(主持人)不见了。因而有的学者把这种节目叫做隐性主持人节目。隐性主持人藏身于摄像机之后,既主持节目,又控制现场,是声画同步摄录的操纵者。 在这种节目中,隐性主持人往往采用抓拍、抢拍的手法,站在观众的角度与采访对象“面对面”地交流,最大限度地缩短了节目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较之传统主…  相似文献   

9.
刘爽 《声屏世界》2011,(10):55-55
行前有准备 找好契合点 著名主持人倪萍说过:“无论谁作嘉宾,只要在我的节目中出现,我都会提前到他们的住处进行采访,了解一些资料,体验对方那一份感情”。在她的节目中出现的人物访谈。虽然时间很短,但都抓住了人物的闪光点,很有感染力和说服力.这些都缘于充分的前期准备。之所以要在采访前对采访对象有一定的了解.主要是找到一个契合点,使对方愿意接受采访,使话题容易打开。否则话不投机,容易吃闭门羹。  相似文献   

10.
电视采访,是记者认识客观事物,采访和发掘事实与信息的调查研究活动,也是电视报道节播的表现手法之一。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敬一丹所主持的“焦点访谈”节目,以及她所主持的采访活动,我们从中可以看出,采访已不仅仅是新闻节目传播的基础,它而且渗透于各种类型的节目之中。现场采访启动了节目同观众双向交流的“输通系统”,因而,良好的采访技巧,改变了记者传统的形象,给观众留下智慧、机敏的印象。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在记者(主持人)的采访活动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人物,今天采访的是农民,明天可能会去采访一位工人或干部,…  相似文献   

11.
张勇 《新闻天地》2003,(6):46-46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在电视台做经济专题节目,使我有一种解不开的情结,回想起在5年新闻采访中的东奔西访,"节目如其人",我在理性和感性思维的交织中寻求着经济专题的规律。在我的理解中,理性是经济事实中凸现的富有指导性的经验和教训,不以采访者的意志为转移,而感性则是采访者为避免说教,提高专题鲜活而进行主观"包装"的手段。两者在经济专题的操作中  相似文献   

12.
池建新  谭芳 《声屏世界》2002,(11):34-35
“电视新闻评论是评论者、评论集体或电视机构对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件、问题或社会现象表示的意见和态度。”(《电视新闻分类与界定》),这种评论方式不同于报纸或广播等其他媒体的特点在于,它是通过采访、画面、字幕和解说等多种元素有机地组合构成其节目形态。在这种节目中,访谈也成为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访谈,它摒弃了以往述评节目那种带着观点找例子的先入为主的模式,整个论证过程都是通过对相关人物的访谈来完成的。这种评论中的访谈已不仅仅是一种采访手段,还是一种表现手法,受众能在电视屏幕上看到记者…  相似文献   

13.
正上海复兴西路147号是柯灵先生故居。那栋棕黄色的西班牙风格的公寓,经修缮和整理揭幕,柯灵先生故居首次对外开放。这使我想起当年有幸采访,并为他拍摄电视录像时的难忘情景。"时间不再等我了"1992年,受上海电影制片厂领导的委派,笔者和电视摄制小组的同志们如约来到柯灵先生家采访并为他拍摄电视纪录片。虽说当时他忙予《上海一百年》长篇巨著的创作,惜时如金,但慈祥朴实的柯灵先生和他的老伴陈国容还是早早站在家门口,等候摄制小组的到来。  相似文献   

14.
武里 《今传媒》2006,(10X):6-6
上半年到香港珠海书院任教,茶余饭后特别喜欢看凤凰卫视(总部在香港)的“鲁豫有约”节目,因为它选择的采访对象都是社会上三百六十行里有一定实绩或突出表现的人物,也可谓是新闻人物吧,所以特别能引人注目。加上陈鲁豫采访风格上的清新、自然,此节目从内容到形式都使人耳目一新,很中看。从新闻的归类看,虽属访谈类节目,但大大超过以往见到的杨澜的“天下女人”访谈类节目(湖南卫视),甚至上海的“可 凡倾听”也不及它有味,这是我的直感。  相似文献   

15.
2007年。黑龙江电视台法制频道对部分节目进行整改,我有幸参与档法制深度报道节目。在全国各地进行大案要案的采访。采访中,我和同事们经历了很多难忘的艰难时刻,从中,我对深度报道节目的记者应该具备的一些能力有了些体会.和大家共同来分享。  相似文献   

16.
王火炬 《声屏世界》2000,(12):41-42
热线投诉节目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最早的热线投诉节目.主持人只在直播室记下听众的投诉内容,在节目之后进行采访、调查、取证,在日后的节目中反馈采访过程和调查结果:在节目后的调查过程中.虽然也会因看法不同,有主持人与正反双方的交锋,但因为它没有出现在直播的节目中.因此这种交锋不会影响节目的直播过程,  相似文献   

17.
武晓华 《新闻界》2001,(5):62-62
“七分采访,二分思考,一分写作。”十多年新闻工作日积月累的磨练,我对这句话的认识越来越深刻。特别是通过对巴中农村的采访,更使我领悟到:只有深入采访才能挖掘出好新闻。去年3月,我在巴中农村采访了半个月时间,写出了连续报道《大巴山的脊梁》和《历史性的跨越》(巴中文明新村建设纪实上、下),刊登在《精神文明报》2000年3月21日和3月23日头版头条。此报道荣获2000年度四川省好新闻二等奖。“七分采访”强调了采访在整个新闻报道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要花大量的时间去采访,就能完成任务。而是指…  相似文献   

18.
科技进步对电视产生的革命性影响,使电视科技节目成为了受益者,同时也使电视科技节目的摄制者面临着艺术与技术的双重挑战。  相似文献   

19.
中美联合摄制的8集电视系列节目《资本浪潮》(中文版)将于4月在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播出。这是中央电视台经济部在4月8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的。这个系列节目有中英文两个版本,中文版8集,每集30分钟,英文版4集,每集60分钟。该系列片的中文版以对中国著名企业和世界一流企业实地调查的方式,介绍了世界兼并浪潮的大趋势和中国企业兼并重组浪潮的背景,纪录了近几年来中国以及世界兼并重组浪潮的发展状况。它用资本的目光分析问题,展现企业家们在资本运作方面的高超艺术和并购的巨大魅力;探讨了如何盘活巨大的…  相似文献   

20.
当前,在各电视台的不少节目中,暗访的镜头频频亮相,极大地增强了节目的可视性和说服力,既满足了广大观众探求事实真相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电视表现手法。 张默主编的《新闻采访写作》对暗访作了如下定义:暗访也称秘密采访或隐性采访,是指新闻记者由于某种原因而不公开身份的采访。它是与公开采访相对而言的。这种采访方式的优点是不会因记者的采访而改变采访对象的原来面貌。周胜林著的《高级新闻写作》也指出:隐性采访是按照生活的原型观察生活,体验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