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职"工作过程系统化"教材开发基本理论包括现代职业教育学习理论、行动导向教学范式理论、职业教育传播理论、高职教材评价理论;基本原则有:能力本位原则、工作过程系统化原则、职业成长规律原则、行动导向原则、职业教育课程论与专业教学论原则、教育传播原则;开发模式有:通用模式和"4912"实用模式。  相似文献   

2.
遵循高职教育应突出职业性和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摒弃学科导向的课程模式,按照理论与实践教学渗透,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课程开发思路,构建了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并对实践教学相关的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模式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现代职业教育理论研究成果,综合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职业岗位群,以“宽基础、活模块、分层次”理念开发新的课程模式,设立专业核心课程及职业专门化方向,满足专业教学过程中适应性与针对性的要求,探索新型的高职教育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4.
教育研究校企合作是办出高职特色的重要条件关于高等教育评价的两个教育经济学问题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探讨价值共识课程共建费用共担产出共享——论企业和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关系对教育现代化的几点思考论服务、生源及教育产品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我国经济发展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影响对我国民办教育的政策分析我国“双语教育”的前景展望职业倦怠:教师积极教育行为的障碍浅谈民办教师合作意识的培养策略教师专业成长路径探略高职课程开发中的若干理论问题探讨高职教育专业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  相似文献   

5.
以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为背景,以职业教育课程实施对高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诉求为切入点,以解决目前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落脚点,提出高职教师应知应会四“说”,即以人才培养方案为蓝本说“专业”,以课程设计为重点“说”课程,以行动导向教学为引领说“课”,以学习者为中心“说”学生,以推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6.
林宁 《广西教育》2014,(31):108-109
以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为背景,以职业教育课程实施对高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诉求为切入点,以解决目前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落脚点,提出高职教师应知应会四“说”,即以人才培养方案为蓝本说“专业”,以课程设计为重点“说”课程,以行动导向教学为引领说“课”,以学习者为中心“说”学生,以推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是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学校、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落实课程开发、课程建设、课程实施,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评价体系,这种模式是高职“工学结合”培养人才模式改革的又一有效举措.文章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介绍了在此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目的是改革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随着国家对中医药职业教育和教育信息化的高度重视,以针灸推拿传承与创新、中药学专业为代表的中医药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先后被教育部立项为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已在“共建共享”“教育公平化”等方面初显成效,但在促进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方面尚有待深入研究。文章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六步教学法,结合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指导思想和功能定位,构建了“三段六步四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并以高职《药理学》课程为例开展研究,促进了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为提高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国外高职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主要有“双元制”模式、CBE模式、CBET模式、合作教育模式、NIIT模式等。借鉴国外高职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我国高职二年制课程体系建设的做法应为:专业教学设计应定位准确,课程体系建设要以就业为导向,确立专业核心课程,坚持“双证书”制度,开发“嵌入式”课程,加强外语和计算机课程,突出实践性教学,改革考试考核方式,改革公共基础课教学。  相似文献   

10.
专业教学指导方案是专业建设和专业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做好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开发工作,是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中高职衔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迫切需要.本文简要论述了山东省五年制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开发思路和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在论证调研的基础上系统设计了“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五层递进、双轨并行”实践教学体系和“矩阵式”综合素质养成体系,并对项目的预期成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近几年研究成果的总结,探讨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思路.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盯岗、轮动、复合、融通”是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模式,同时体现了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以此作为根据我国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现状而对我国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及课程设置模式而作的尝试性探索,希望对我国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有所裨益,同时推动我国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研究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2.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我国职业教育的目标之一。本文总结了我校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建立“宽基础、厚专业、活模块”三维课程模式的实践,并提出了完善这一模式的思路,以适应我国这一职业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3.
探索高职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必须紧密结合高职的特点而不能单纯地就课程论课程。为此 ,本文拟从高职的“出口”、“入口”和“过程”三个阶段 ,探索有关高职课程开发的三个方面的理论基础。一、高职“出口”的理论基础———目标定向论培养目标对于课程开发的研究是一个首要的核心问题 ,因为正是不同类型教育的不同培养目标决定了它所特有的教学内涵和课程模式。高职所培养的技术应用性人才从人才分类理论上讲是一种技术型人才 ,即在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从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工作的人才类型。经过他们的工作 ,将己产生的设计、规划、…  相似文献   

14.
国外高职教学改革对我国高职二年制教学设计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国外高职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主要有“双元制”模式、CBE模式、CBET模式、合作教育模式、NIIT模式,以及考试改革和德育课程改革。借鉴国外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我国高职二年制专业教学设计应该:定位准确,要以就业为导向,确立专业核心课程,坚持“双证书”制度,开发“嵌入式”课程,加强外语和计算机课程,突出实践性教学,改革考试考核方式,改革公共基础课教学:  相似文献   

15.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是职教教师最切身的专业知识,它具有跨学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对专业教学论的理解离不开对职业工作、技术与教育三者关系的认识。专业教学论的教学与研究对象关注的不仅仅是课堂教学方法层面的问题,还应包含课程与教育体系层面的问题。只有建立专业教学论,使教育科学的理论与实践和专业科学的理论与实践三者之间相互关联,才能综合地开发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课程以及有效地促进职教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提高。专业教学论的进一步发展有赖于职业工作、职业教育与职业科学的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实习教学课程开发与实施为例,探索了高职院校在现有“学科型”课程体系下有效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模式,并提出了全面彻底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模式所需条件。  相似文献   

17.
尹璐 《知识文库》2023,(24):91-94
<正>在职业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职业教育与行业发展、技能竞赛、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等联系越来越密切。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建设越来越突出“岗课赛证”融通模式,要求专业建设面向市场发展、面向就业需求,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突出技能培养目标。本文对高职院校安全用电技术课程教学工作展开探究,基于职业教育改革背景探究高职院校电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够为高职院校教学工作提供一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三教”改革是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与微观实践布局融合贯通下出台的一项全方位、系统化、综合性变革方案,厘清何为“三教”改革是将宏观理论细化为微观实践的首要指标。通过借鉴并融合国家对于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的应然理念呼吁与实然实践要求,分析并指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三教”实施过程当中面临的问题,以蒙台梭利教学法课程为例,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同符合契的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高效益改革路径,以期打造一支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开发一批质量优良的课程教材,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教法。推进“三教”改革纵深发展,深化高职院校理论内涵繁荣建设,助推国家教育教学事业蓬勃进步。  相似文献   

19.
在产教融合发展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步入新阶段。职业教育层次和专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通过深入剖析中高职园林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设置,将产教融合的核心理念应用于中高职衔接课程模式,重点对教学实施、实训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实践课程改革,旨在为培养高水平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结合高职院校发展的新阶段和国外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启示,高职数学课程要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必需”为原则构建基础内容体系,以“服务”为宗旨,构建专业基础内容体系,以应用为目的构建数学实验内容体系。因此,适应“工学结合”模式的高职数学课程体系为:“一元微积分+专业基础模块+数学实验”。同时,要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来实现上述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