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贺敬之是我国著名的剧作家和诗人。一九四五年他和丁毅合作,写成了我国第一部新歌剧《自毛女》,荣获了一九五一年斯大林文学奖金二等奖。抗日战争后期和解放战争期间,贺敬之还写过《栽树》、《秦洛正》等秧歌剧,及时地配合了当时的革命斗争。全国解放后,他被选为中国戏剧工作者协会理事,在中央戏剧学院创作室工作,后来又担任了《剧本》月刊编委和中国戏剧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等职务。这一切,都说明了贺敬之在戏剧创作上的成就以及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贺敬之、丁毅执笔)的大型歌剧《白毛女》,是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最早取得的可喜成果之一。它为中国民族新歌剧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在现代文学史上建立了功勋,在国际上也获得了荣誉。《白毛女》以抗日战争爆发前后为背  相似文献   

3.
’97中国国际歌剧舞剧年从3月拉开帷幕后,到目前为止,已有《阿美姑娘》、《凤仙花》、《弄臣》、《卡门》、《苍原》、《图兰朵》等多部歌剧在北京上演。此次活动为广大观众提供了一个了解和观摩世界各国优秀歌剧节目的机会。同时,也对我国歌剧形成了一股冲击,引发了关于歌剧的新思考,使人们对我国歌剧的发展问题再次投以关注。  相似文献   

4.
1945年4月,鲁迅艺术学院在延安成功地演出了由贺敬之、丁毅作词编剧,马可、张鲁、李焕之、瞿维等人作曲的歌剧《白毛女》。该歌剧一经上演,就在当时的延安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并标志着中国首部新歌剧的诞生。歌剧《白毛女》取材于晋察冀解放区流传的一个民间传说"白毛仙姑"的故事,讲述了贫苦佃农杨白劳之女喜儿惨遭恶霸地主黄世仁的迫害,逃入深山变成"白毛女",后在共产党领导下农民翻身解放后,重获新生的真  相似文献   

5.
贺敬之同志一九四五年在延安与丁毅等人创作新歌剧《白毛女》的时候,年仅二十一岁。他真是一位有才华的早熟的诗人。他的诗以澎湃的激情,宏伟的构思,鲜明的形象,深刻的思想和完美的艺术形式,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他以严谨的创作实践,为中国新诗的发展,作出了突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歌剧《白毛女》的创作,认为该剧深受秧歌剧的影响,其创作充分借鉴秧歌剧的形式与内容,着力突出地方戏曲元素和民歌元素来塑造人物形象。可以说,没有延安秧歌运动创造出的秧歌剧就没有新歌剧《白毛女》。《白毛女》在秧歌剧基础上的继承与创新,为我国民族新歌剧的创作开拓出特有的艺术风格和发展道路,为我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开辟了新里程。  相似文献   

7.
嘉怡 《音乐世界》2021,(1):46-53
诞生于1945年的新歌剧《白毛女》是我国歌剧史上第一部里程碑式的经典民族歌剧作品,讲述了杨白劳和喜儿父女两代人的悲惨遭遇。《白毛女》在艺术上是非常成功的,编剧有意地保留了喜儿变为“白毛仙姑”的传奇性情节,使剧情的发展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8.
丁永淮同志的系列论文《贺敬之诗歌论》获湖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这一组论文包括《论贺敬之诗歌的时代精神》、《论贺敬之诗歌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贺敬之对新诗形式的发展和创造》,《贺敬之早期的诗歌创作》等四篇,共五万余字,分别发表于《文学评论丛刊》,《当代文学研究丛刊》、《江汉论坛》等刊物。其中《论贺敬之诗歌的时代精神》一文发表  相似文献   

9.
歌剧《白毛女》的创作和演出42周年了,这部脍炙人口的歌剧,不仅在解放战争中起了巨大推动作用,为我国新歌剧艺术开辟一片新天地,而且它已流传到西方和东方,在苏联、捷克、日本等国,曾改编成话剧和芭蕾舞剧。1951年荣获斯大林文学奖,它的创作和演出已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族歌剧的民族化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题材与主题的民族化、人物与语言的民族化、形式与风格的民族化三大理论层面,系统而深入地探讨了中国民族歌剧的成功之路。20世纪40年代初的《上海之歌》《大地之歌》《秋子》等作品,在借鉴西洋歌剧的创作特点、演唱特点、表演特点等方面起了先行作用。1942年以后,由延安秧歌剧发展而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歌剧《白毛女》的诞生,标志着我国歌剧步入到了一个新阶段,并对后来中国的民族歌剧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建国以后到一九五六年以前,贺敬之同志没有写诗。一九五六年元月号的《文艺报》上,画了讽刺画,还配了打油诗,批评诗人说:“你的《白毛女》,头发白了又黑,黑了又白,你的新作为啥还不出来?”《文艺报》的用意,大概是为了促进。但实  相似文献   

12.
欧洲大歌剧最早形成于16世纪的意大利,至19世纪在几个发达国家已经达到极高的水平。实际上,我国也具有悠久的音乐戏剧传统,最早的歌舞剧雏形源于汉代的"百戏",而具有现代意义上的歌剧是从儿童歌舞剧的模式开始的,在我国20世纪出现。我国第一部大型歌剧《白毛女》的问世,标志着我国歌剧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具有"民族新格局"的模式。而继《白毛女》问世之后,《小二黑结婚》、《刘胡兰》、《窦娥冤》、《嘎达梅林》等一大批具有中国特色的歌剧相继产生,同时我国还引进《茶花女》、《蝴蝶夫人》等欧洲经典歌剧,既丰富了我国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带来了我国歌剧的繁荣局面。歌剧《江姐》在这一黄金时期应运而生。无论是从其创造的时期还是从题材内容来看,歌剧《江姐》都在我国现代歌剧剧坛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从歌剧《江姐》的创作环境和时代背景分析和研究了其演唱风格,旨在对民族声乐的发展提出一点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丁力宁同学问:《白毛女》作为中国歌剧成型的标志,有什么特点?《白毛女》是在民族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借鉴西洋歌剧,逐步形成和创造的一种具有革命内容和民族特色的新歌剧,是我国歌剧创作的一座里程碑。它最显著的特点是富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在内容上,《白毛女》表现了中国农村复杂的斗争生  相似文献   

14.
民族歌剧艺术是我国艺术工作者在借鉴欧洲歌剧的基础上,融入我国传统汉语言文化和民族艺术,创作出的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自从我国进入世界市场之后,我国文化、艺术表演领域也呈现出多元发展态势,经过改良的传统戏曲、歌剧层出不穷,为民族歌剧艺术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木兰诗篇》作为第一个将古代文学与现代歌剧融合的新型民族歌剧,在我国民族歌剧艺术领域具备里程碑意义.本文将以《木兰诗篇》第三乐章为例从中国歌剧发展、重唱及创作分析、民族歌剧创新三个部分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5.
《来生来世把你爱》是我国国家大剧院第一部自我原创的民族歌剧《运河谣》中的歌唱选段,讲述了我国劳动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凿京杭大运河以及在挖掘过程中发生的悲欢离合的故事。这部歌剧完全使用具有民族特色的唱法和配乐,成为我国民族歌剧发展的前行者和领路人。歌唱选段《来生来世把你爱》主要歌颂了剧中的女主人公为爱牺牲、英勇赴死的大无畏精神,全曲旋律上流畅、优美,情绪上丰富、饱满,在歌唱表演的时候对歌唱技巧和情绪控制的要求很高,需要我们认真地去分析研究,勤加练习。本文首先对歌剧《运河谣》的创作背景和故事情节作一些简单的介绍,然后重点分析阐述歌唱选段《来生来世把你爱》的唱段简析和音乐分析,以及在演唱处理、二度创作上面的注意事项,从而加强对于作品的理解,提高舞台表现能力。通过以民族歌剧为契机,和国外的歌剧进行对比研究,推动民族歌剧在我国的进步和发展,让更多的观众能够观看到拥有本民族特色的歌剧作品。  相似文献   

16.
歌剧就是一门集戏剧、音乐、舞蹈、诗歌和舞台美术等于一体的综合的艺术形式,是在16世纪末产生于意大利。中国歌剧是由20世纪20年代,由一种儿童歌舞剧的形式开始了萌芽和发展。从1945年中国歌剧里程碑式的《白毛女》的诞生,到2004年《木兰诗篇》的精彩演绎,其故事情节当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演唱都让观众印象深刻。其中,民族歌剧《党的女儿》是一部优秀的作品,更是中国歌剧发展史上一部重要的经典之作。本文就以《党的女儿》为例,通过对中国歌剧中女性人物形象的英雄性、阳刚性等特点以及描写中国歌剧演唱的字韵美、声韵美、情韵美等方面的分析,从而让我们对中国歌剧中女性人物形象及演唱特点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民族歌剧在我国歌剧发展史上已经成为一朵璀璨的花朵,在民族民间文化发展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民族歌剧《苍原》创作于1987年,成为了当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歌剧经典之一,是中国歌剧发展中的一部黄金著作。其中这首《情歌》就是其中的主要唱段,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它贯穿整部歌剧,每一乐章都有出现,笔者将对于该歌剧进行简单介绍,并且从作品的情感处理、气息控制两方面分析其中的演唱技巧。此唱段受到了广大声乐学习者的喜爱,并拿它来作为提高演唱技巧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8.
歌剧《白毛女》的出现,标志着成熟的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新歌剧样式的诞生。该歌剧描述了革命年代农民与地主恶霸的斗争场景,着眼于小人物命运的描写,批判对象却由个人上升到整个阶级,不失其刻画的深度。歌剧《白毛女》所描述的故事场景不仅建构起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压迫的革命集体记忆,同时也突出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其影响十分深远。  相似文献   

19.
1993年在莫斯科一家文化宫首次上演的歌剧《小松鼠》曾轰动一时。这部歌剧的音乐和副本的创作者是一个未满8岁的俄罗斯小姑娘奥莉娅·若兰基娜。让人吃惊的是,《小松鼠》这部歌剧是她5岁时写的。歌剧从写就到与观众见面,历时3年。莫扎特6岁时写出了第一部歌剧,但在他的  相似文献   

20.
歌剧《山村女教师》主要讲述了支教贫困山区的女教师杨彩虹,为教育事业奉献出了宝贵生命的感人故事。这部《山村女教师》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郝维亚应邀为国家大剧院开幕两周年的精心打造的一部献礼剧目,并由著名作家刘恒先生担纲编剧的一部三幕歌剧。本论文梳理了中国民族歌剧女性人物形象的演变,着重对杨彩虹这一人物的形象塑造和主要唱段进行了分析。最后揭示了歌剧《山村女教师》对我国的民族歌剧发展启示以及它的美学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