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工作的国际比较中,引出我国教师发展中心与相关处室的工作比较,提出高职高专与本科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应区分建设方向、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应"反哺"相关处室、我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应进行专业定位。  相似文献   

2.
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是新建本科院校提升办学质量的关键所在。由于新建院校存在师资来源多元,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师结构不合理,难以形成梯队等问题,如何有效建设教师发展中心,成为提升教师队伍质量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建设教师发展中心应具备三个基本条件:院校内部自上而下的理念更新;专业化组织定位与组织架构;保障组织经费与培训活动场地。其职能建构应将重点放在"开展教师培训、提升中青年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提供优质教学资源"等方面。同时,围绕教学学术,建构功能多样的模块化课程,根据培训需要动态调整部分课程或模块,从而实现教师发展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对湖州职业技术学院169位教师的调查分析,结合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的实践,提出了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以服务教师生涯发展为宗旨,关爱教师专业成长为导向,立足校本内涵建设促进教师职业发展的定位。  相似文献   

4.
《滁州学院学报》2017,(2):131-133
通过对安徽省部分本三类和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发现被试教师存在着缺乏企业工作经验和信息素养不高等问题,被试教师所属院校信息化教学培训实效性不高,语音设备落后,改革动力不足。针对这一现状,高校应切实提高培训实效,加大软硬件设备投入,推进校企共用的数字化资源建设,建立长效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5.
一、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时代背景在我国加快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新形势下,高职高专教育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期。如何在数量大发展的同时,保证并逐步提高教育质量,已成为国家、公众、社会、家庭和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目前高职高专院校不同程度地存在四个投入不足,即学校领导对教学工作精力投入不足,部分教师对教学精力投入不足,学生对学习精力投入不足,教学经费投入不足,这些都对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为了扭转这种状况,教育部组织研究制定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并于2003年初作出在全国高职…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昆明市高职高专院校体育场馆资源利用现状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昆明市高职高专院校既存在体育场馆建设经费投入不足,场地资源严重缺乏,又存在体育场馆资源利用率低、设施闲置等问题.因此,建议学校领导重视体育场馆的建设和管理,加大对体育场馆设施投入及对外开放力度,同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建立完备的安全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体育场馆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水利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水利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主要存在内涵理解不科学、制度缺失、教师来源不合理、教师教学任务过重的问题,应采取转变观念、建立资格认证制度、激励机制、教师培养体制和兼职教师聘用制度等一系列措施,使水利高职高专院校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呈现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加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已成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一项紧迫任务。本文通过对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现状的调研,深入分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教师教学中心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通过比较高等职业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的经费投入,说明高职高专院校财政性教育经费不足的现状。基于各省高等教育财政性经费占GDP的比例与高等教育生均公共经费指数,分析各省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状况,探究我国高职高专院校财政投入的省际间差异,对各省高等职业院校财政投入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滁州学院学报》2017,(1):81-85
我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较早也较全面的高校主要集中在一些重点研究性院校,没有专门针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前期研究成果,这也体现了本文研究的可行性。本篇论文就是以这些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发展的工作环境,组织定位,目标,人员设置,经费来源五个因素分别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座谈等研究方法,对郴州市11个县(市、区)的40所学校体育场地的开放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在保证正常的教学前提下,课余时间向本校学生和周边广大居民开放,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可以缓解全民健身活动中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的矛盾,促进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13.
The problem of urban sustainability will concern many disciplines during the first decade of the 21st century. One aspect of this will be an urgent reappraisal of notions of ‘the city’ in face of the crises of urban living represented in popular culture and substantiated by actuality; another, a search for alternative models of what urban professional practice, and urban settlement, might be, such as ‘action planning’ or ‘new genre public art’, or the Open City at Ritoque, Chile, or the village of New Qurna designed by Egyptian architect Hassan Fathy. A possible third aspect may be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underpinned by critical attitudes to the professional ideologies of planners, architects, designers and artists. Urban forms are produced historically through processes of planning and design; a number of possible futures are thus open. Whilst the dominant conceptualisation of ‘the city’ reflects the dominant values and structures of power in a society, these values and structures, like the model of a city, are contestable. Education has, then, a responsibility to interrogate received notions of both urban form and the methodologies through which it is produced. This paper asks how education might construct design as a critical practice, how imagination might reconfigure notions of ‘the city’.  相似文献   

14.
The economic and sociopolitical context for implementing education for all (EFA) policy in Kenya is examined. The policy absolving households from the responsibility of paying user fees for primary education leads to a focus on the capacity of the government to fully fund universal primary education. Funding constraints are identified as the primary limitation to the realization of universal access. A proposal on projection for funding level required for the realization of universal access based on current enrolment and existing infrastructure is offered.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in funding levels provide context for assumptions made regarding differentials in educational access and quality. It is apparent that even without improvement in quality of educational infrastructure, realization of universal access will remain an illusion unless the Kenyan economy is able to support her education system.  相似文献   

15.
教师形象是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人格品性等外显的综合表现.近代欧洲的三位教育家--洛克、卢梭和第斯多惠,分别在他们的著作中塑造了三种不同的教师形象,即:德性之师、率性之师与真理之师.三种教师形象既兼具师者的共性,又个性鲜明,对于当今时代塑造理想的教师形象有着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提升"成人性":成人教育学肩负的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成人教育学的现实困境在于成人教育合法性的让渡,抑制了成人教育学的发展需求。西方成人教育学科的发展路向、教育学科的争论与反思以及当今中国成人教育的深刻转型为成人教育学提升“成人性”奠定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呼唤善的教育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教育评价做为教育过程的反馈环节,对整个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它不仅引导着学生的发展,而且对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水平、教育的后果及人才类型起着不可低估的影响。为了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有必要对教育现状和教育评价进行深刻的反思。目前,这种反思集中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教育伦理的关注,其主要表现为对教育中社会公正和个体的主体价值的追求;另一方面是对教育异化的批判,即是从教育的本质和人性本质的高度进行反思。对教育伦理的关注和对教育异化的批判是从不同的理…  相似文献   

18.
高中化学教材比初中化学教材要求高,内容多,知识面宽,<绪言>是开启高中化学宝库的金钥匙,对学生化学学科学习兴趣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个别教师不太重视<绪言>的讲授,认为该篇知识通俗易懂,学生自已阅读教材就能解决.本文借讲绪言课之机,以游戏的方式开展教学,力图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9.
加强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的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农民工作为我国产业工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为国家的建设做出越来越多的贡献,但这支庞大的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权益却存在诸多问题。保护这一越来越庞大的社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就成为政府和社会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张李丽 《海外英语》2011,(1):188-189
The paper compar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assive voic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the occasions for employing the main methods for translating English passive sentences,on the base of the characteristic of English passive vo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