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加强报刊广告管理 提升媒体公信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立春 《传媒》2007,(3):28-32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报刊广告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宣传阵地,为市场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但也出现了虚假违法广告屡禁不止等问题.针对这一突出问题,从2005年开始,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会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开展了虚假违法广告专项整治工作,采取切实措施,加大报刊广告管理力度,加强行业自律,报刊广告违法率有所下降,虚假违法广告得到初步遏制,媒体公信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新闻侵权诉讼(即我们习惯所称的新闻官 司)的增多,新闻传媒感受的压力也倍增。虽说媒体当被告已经司空见惯,但打官司肯定要牵制很大的人力、物力。一旦败诉,还要承受较大的社会压力和经济压力,导致新闻传媒行动小心谨慎、缩手缩脚,从而极大地限制新闻传媒舆论监督作用的发挥。如何搞好舆论监督又能防范新闻官司,成为传媒面临的共同难题。 多年来处理新闻官司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防范官司的关键是传媒行业自律,包括新闻自律和经营自律。也就是说,传媒自律是以健全的自身机制对自己的职业活动进行自我约束、自我规范的行为,…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我国新闻界显现出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规范缺乏、违背职业道德乃至违法事件较多的现象,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联合下发了《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规定(试行)》,它的出台对于遏制传媒业中存在的违规违法现象非常及时和必要。《传媒应有更多的自律》对《规定》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解读,尖锐指出我国传媒职业道德和工作规范控制中自律薄弱的事实,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传媒必须建立有效的自律机制,这不仅是传媒发挥自身功能的重要前提,也是传媒行业提高专业化程度、从业人员担当社会道义和服务公众责任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新闻与广告,是所有传媒最重要最主要的内容.除了我国在"革文化之命"的非常年代中广告被视为异端而禁止刊播外,新闻与广告在报刊电台电视台总是并驾齐驱,相得益彰,研究传媒新闻与广告的共性与个性即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区别点,对于搞好新闻与广告,防止广告与新闻异化、混淆,禁止"有偿新闻",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广告"--期待中国报纸媒体加强自律 "问题广告"是个长期困扰着中国媒体特别是报纸媒体的问题,大量不实的、虚假的带有欺骗性质的广告充斥着报纸的广告版面.虽然<广告法>上对于广告选择和广告审查都有着非常详细的规定,而且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在每个季度都会在官方网站上发布广告监测公告,但是从每个季度的调查数据上看,对于违法的"问题广告"还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以2003年第四季度为例,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组织对部分广告发布量较大的报纸和电视频道广告发布法律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共检查报纸广告72402条(其中含分类广告48286条),发现违法或者涉嫌违法广告5936条,违法(涉嫌违法)率为8.2%.报纸广告违法量较高的是:<新晚报>(328条)、<半岛都市报>(317条)、<山西晚报>(273)、<南国早报>(238条)、<太原晚报>(221条).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些数据中报纸广告中药品、医疗服务、食品这些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尤其密切的领域的违法广告是"重灾区".  相似文献   

6.
非新闻现象是指以新闻之名行广告之实的传媒活动,它以软性广告、新闻性广告和新闻事件的商业性炒作为主要表现形式。基于对公众的责任和媒体公信力的考虑,媒介必须从强化他律和自律的角度进行综善治理,才能在公众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相似文献   

7.
传媒刊发广告,传媒和广告商都会得到合法的利益.然而广告是利益的体现,利益的追求却是没有止境的.为了追求超常的利益,传媒和广告商想尽办法要让广告发挥超常的传播效果,于是,挤进新闻中,让广告得到新闻那样的读者注意力,成为不少报纸的普遍做法.  相似文献   

8.
郭镇之 《国际新闻界》2004,(6):16-21,32
德国是一个新闻事业发达的国家 ,世界上最早的报纸和新闻教育都起源于德国。本文透过德国新闻传播的法规与自律、新闻内容与趋势、印刷媒介、电子媒介、新技术媒介、媒介整合与经营等诸方面 ,论述了德国新闻与传媒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从中看出 ,德国媒介同样处于全球化格局之中 ,战后传统的联邦制“地方”和“公共”的特色逐步发生变化。但传媒的改革按部就班 ,依法操作 ,变化有条不紊 ,步步为营 ,显示出比较典型的欧洲大陆风格  相似文献   

9.
论传媒市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A.我国在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后 ,经济生活乃至整个社会生活与市场发生了越来越多的联系。数年前 ,新闻传媒走进了市场。这是一个大市场。这个大市场给传媒以很大的影响。如同物质产品生产受到市场的制约一样。新闻传媒的原料采购、产品质量、产品销售、广告经营、人才引进等 ,各个环节都和市场密不可分。走进了大市场的新闻传媒 ,逐渐形成了传媒市场。传媒市场的形成有以下标志 :第一 ,有相当数量的传媒已经开始市场化运作 ,不是靠红头文件和行政命令获得稳定的报纸发行量 ,而是靠自费订阅和自费购买支撑报纸发行量。第二 ,新闻传媒比较多…  相似文献   

10.
新闻传媒的社会公德意识总是作为一种道德规范而提出,并作为一种高尚的情操所倡导的。但是,在众多新闻职业道德里面,相对于具有阶级威严的“党性原则”和被视为新闻生命的“真实性原则”,“社会公德意识”显得约束力不强。由于没有坚实的理论支持和切实的处罚体制,传媒社会公德只能通过新闻工作个人的道德良知来加以保证,依靠媒体的自省自律来实现其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11.
回顾历史,已逝去的20世纪,无疑是世界新闻传媒发展最为迅猛、影响力最为广泛与深刻的100年。这100年间,构成新闻传媒大家族的各种媒介一广播、电视、新闻纪录电影、网络以及在此之前已经问世的报纸、期刊、通讯社,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作为世界新闻传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新闻传媒穿越世纪风云也一路行来。  相似文献   

12.
新闻策划,已经成为媒体普遍使用的一种有效扩大新闻传播效果的手段。在百度百科中,新闻策划更是有了"广义"和"狭义"之分。如广义的新闻策划注重新闻传媒的形象策划,它包括传媒发展战略策划、传媒营销策划、内部管理机制策划、广告策划以及媒体的风格和定位策划等;而狭义的新闻策划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公众日新月异的需求,新媒体成为新时代下应运而生的产物,这给传统陈旧的传媒格局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和冲击,传媒环境发生了爆炸性的更新换代,信息来源渠道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报纸产业将要面临印刷成本增加、广告下滑和读者流失的巨大压力和考验,来自互联网的冲击不容忽视。据调查显示,现在的网民几乎都是通过社交媒体软件、微信微博以及手机新闻客户端等途径了解即时信息,已经很少通过报纸来了解时政信息。显然,新媒体正在改变社会公众获取信息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冀佳佳 《今传媒》2014,(6):77-79
智能手机被称为第五媒体,是当今移动互联网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接入无线网络,登录新闻类APP这种第三方应用软件程序,受众可以随时随地上网浏览各种信息。随着智能手机新闻类APP的逐渐普及,广告主也愈把各种APP应用软件当成投入的重点,这将对线下报纸的销售、发行和广告收入形成巨大影响。新闻类APP具有共享性、交互性和便捷性等特点,盈利方式也更多元化,而现在报纸经营方式单一,市场占有率不断下降,"报纸消亡论"此起彼伏。在此形势下,报社只有调整经营策略,才能在竞争激烈的传媒市场中成功突围。  相似文献   

15.
2014年,中国新闻界"新闻失范"现象频发,假新闻、有偿新闻、新闻敲诈的出现不断拷问新闻伦理问题。本文试图从媒体自律与媒体人素养入手,联系新闻真实、传媒公信力、新闻专业主义等角度分析"新闻失范"现象,试图从传播主体层面提供合理的解说,呼吁创造出一个健康而纯净的新闻界。  相似文献   

16.
香港报纸的自律与他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10月 ,香港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之一———《苹果日报》的记者炮制了“陈健康事件”的假新闻 :一名叫陈健康的男子 ,在妻子因不满其在内地寻欢而带着两名年幼子女跳楼自杀后 ,仍继续北上深圳嫖妓。这一事件在回归后的香港特区引起传媒的反思 ,香港社会也因此展开讨论 :究竟由谁来约束传媒 ?如何约束传媒 ?从世界范围来看 ,制约传媒的力量无外乎两种 :自律和他律。自律是指传媒的经营者和从业人员具有明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并愿意依此进行自我约束 ,在自由报道新闻的同时又不滥用新闻自由 ,从而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他律则相对于自律而言…  相似文献   

17.
今天的读者怎样读报——兼谈青年时报的办报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当看到,绝大部分读者不是在读报纸,而是在"翻报纸";读者需要报纸为他提供更大阅读效用的新闻,换成大白话说就是,读者需要报纸为他提供更解渴的新闻. 近年来,伴随传播技术、广告营销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升级,传媒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报纸的读者结构、读者的读报方式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联系青年时报近年来连续开展的杭城读者调查,我们对当今读者的读报行为做了初步的分析,并且努力把分析的成果,运用到青年时报的办报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18.
在报纸新闻报道中,图片新闻原本属于一种辅助的新闻形式,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的图片新闻长期以来都是报纸新闻中"副刊"的角色。但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受众在阅读新闻的过程中,更多地追求直观性和速度性,图片新闻的魅力得到了真正的展现。在报纸新闻中,图片新闻直观快速地表达主旨,不仅满足了受众的新型的阅读喜好,同时也能够通过一幅幅系统衔接的画面,呈现给受众一个完整的新闻世界。  相似文献   

19.
(一) 现场短新闻用作者在新闻发生现场捕捉到的细节、材料来报道新闻事实,以"活动"着的视觉形象和现场画面来传递信息、报道事实、感染受众。报纸的新闻采写应该充分借鉴现场短新闻现场感强这一特点,这是它增强与电视传媒竞争的有力手段之一。 第一,现场感可以增强报纸新闻的真实感、可信性。 报纸新闻多选用现场发生的可触、可感、可视的事实材料,可使新闻更具有个性、具体性、富有动感和生活气息,增强报纸新闻的真实感和可信性,使受众信服。 解放军报1998年7月对日一版的新闻《共产党员的位置在水线》,记者运用视觉新闻或目…  相似文献   

20.
报纸的广告效益是衡量一家报社综合实力的首要条件,这是每一位新闻从业人员都需要牢固树立的思想。尽管大部分新闻人直接从事的是新闻的采编工作,但在处处是新闻的新闻人的眼中,也应该树立时时有广告的思想,在各自的岗位上挖掘众多的广告源,为报纸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