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贾静静 《今传媒》2016,(5):82-83
《西安晚报》是抗日战争期间在国民党陕西省党部控制下出版的一家报纸,主要内容有全国战事要闻、地方新闻和副刊,由于处在抗日战事的特殊阶段,这就决定了战事报道必然成为《西安晚报》新闻报道的一个主要着力点,而对于抗日战争的宣传也必然成为《西安晚报》的一个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2.
刘莹 《新闻知识》2012,(2):99-101
《文汇报》是孤岛抗日宣传的重要舆论阵地。始终坚定地以抗日爱国为宣传基调,始终反抗日伪等反动势力的控制,报道中国军队和人民英勇抗日的壮举,揭露日本侵略者、特务及其走狗的罪行,一度成为孤岛时期上海人民的精神支柱,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在浙东创建了抗日根据地.中共浙东区委、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为了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方针和政策,团结人民,揭露日本侵略军的暴行,声讨投降派的卖国行为与顽固派的倒行逆施,创办了大量卓有成就的革命报刊.这些报刊具有鲜明的立场与战斗精神,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完成了党的宣传使命.  相似文献   

4.
作为20世纪文坛上最著名的作家之一,英文创作与翻译是林语堂最为人称道的才气。林语堂不仅是作家,同时也是翻译家,他的多部英文书籍畅销国外,他的翻译作品更为国内外熟知。随着林语堂作品陆续在大陆再版,关于林语堂创作和翻译的研究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5.
巴南区认真采取措施.加强对台对外宣传工作,连年取得好成绩,到2005年.已连续18年被重庆市有关部门评为对台对外宣传第一名。  相似文献   

6.
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进入局部抗战阶段。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国民政府,仍然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把主要精力对准中央苏区,不断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在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率先吹响抗日号角,号召全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作为中央苏区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党报,《红色中华》充分发挥了自身强大的舆论动员功能,积极宣传造势。首先,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丑陋行径;其次,强烈谴责南京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剿共”;再次,广泛宣传报道中华民族日益高涨的抗日浪潮;最后,及时向外界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红色中华》的这些举动,振奋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起到了抗战动员的积极作用,为全面抗战时期全民族团结抗战局面的形成上演了一场“伟大预演”,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斗争中的前期贡献。  相似文献   

7.
国立东北中山中学(以下简称“中山”)是以民主革命先行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的全国第一所国立中学,于1934年3月26日创建于北平。学校在“华北之大,已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的险恶形势下不得不撤离北平,辗转流亡江苏、湖南、广西、贵州、四川等地。  相似文献   

8.
抗战时期《,大公报》作为中国中间势力的舆论代表,代表着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在抗日战争爆发以前,她本着“言论报国”“、新闻救国”的办报志向和“文人论政”的办报信条,拥戴国民党蒋介石为国家中心,积极反苏反共,对国民党又骂又帮。“七七事变”爆发后《,大公报》本着“民族至上,国家至上”的原则,义无反顾地成为“百折不挠的主战派”,公开主张“和日阀撕拼”“、打到日本服输认错,悔过自拔”。整个抗战期间《,大公报》为共赴国难,曾经5次搬迁,天津、上海、汉口、香港、桂林等馆的资财设备,全部委弃,历尽艰险,没有在敌人统治下办过一天报…  相似文献   

9.
张士伟  王海龙 《档案》2020,(2):29-34
冯庸大学女子抗日义勇中队是著名爱国英雄冯庸建立的一支抗日武装,是中国最早参加实战的女大学生抗日义勇军。"一·二八"事变后,她们奉令在浏河防线御敌。2月20日和3月1日,她们和友军打退了日寇的猖狂进攻,后由于七丫口被日军攻占,她们奉命撤退,随后在太仓、昆山、唯亭、外跨塘、苏州等地构筑防御工事。她们还组织了"冯大义勇军野战病院",从事神圣的救护工作。冯庸大学女子抗日义勇中队的英雄事迹被大量新闻媒体报道,威震海内外,为全国妇女从事抗日运动树立了表率,也为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动员妇女为抗战服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11.
12.
蒋介石领导的南京政府基本上建立在现代都市财富和人才的基础之上,缺少中国社会草根阶层的支持,而中国共产党正是在蒋氏权力真空的沦陷区广大农村,以民族主义为号召,通过传播广泛动员各种抗日力量,建立了以国族认同、  相似文献   

13.
作为图书馆学家的林语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作为图书馆学家的林语堂的生平和历史影响,对教育事业的关爱,以及其在图书馆工作中管理、服务,尤其是在目录学和目录索引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4.
国际传播并不取决于谁的声音大,而是取决于谁的传播最有效。我们的外宣工作要想取得满意的效果,必须深入研究海外受众的需求和口味,不仅要让他们听到来自中国的声音,而且要让他们愿意听中国的声音,听得懂中国的声音。  相似文献   

15.
著名的语言学家、翻译家、散文作家林语堂,将中国古典名著翻译到国外,取得了较大成就。在他多年的学术生涯中,对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也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将探讨环境对林语堂文化观的影响及其具体的中西文化观。  相似文献   

16.
孟娜 《东南传播》2011,(1):90-92
1928年创刊于上海的《中央日报》是国民党的机关报,是当时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主流媒体之一,曾经被称为"党国"第一大报。由于意识形态和内容的片面性等问题,长期得不到学者们重视。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大媒体,在历史上的抗战宣传等方面还是有一定的传播史学研究价值。本文拟就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重庆版的《中央日报》为研究对象,对其抗战期间的宣传特点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7.
庞慧敏 《编辑之友》2023,(4):97-104
作为抗战时期流行的宣传方式,木刻版画作品既是图像符号,也是图像传播媒介,它将人物的行动和事件组织起来,形成有情节的故事,构成意义世界的表达,完成叙事,实现故事的讲述者、文本与解读者间的互动交流。通过突出故事主题、聚焦故事主体实现语图叙事的协同,形成了意义并被记忆。其叙事功能的实现既依赖于创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也与其他媒介叙事共同构建了一致性的图像意义,即通过跨媒介叙事塑造集体记忆和文化记忆,唤起文化认同,通过情感叙事促进集体行动。因此,跨媒介叙事的核心不仅仅是其传播内容的形式,更重要的是符号—意义的生产,其现实意义在于成为构建历史记忆和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方式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林语堂看词典、用词典和编词典三个方面解读林语堂在词典学的思想和遗产及其在中国词典编纂史中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林语堂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文学家。在教学过程中,林语堂从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出发,通过激发学生对于英语的兴趣,从而达到英语教学目的。林语堂的教学方法及其思想,对于今日高校英语教学改革,仍旧具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