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新闻评论是一种说服性文本,必然涉及说服方法、说服效果和说服伦理等问题。而这些,在西方传播学的说服研究领域有着丰富的成果。本文从新闻评论教学实践的视角,思考和探讨了将西方传播学研究中的说服理论引入评论教学的可能性、适用性、困难及相关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2.
鲁迅的<准风月谈>从题材选择上看,旁敲侧击,从风月中谈出风云.其新闻评论,突出地体现为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互相渗透、互相融合.单篇评论兼具现实的广度和历史的深度,系列评论则体现为严密的连续性,整体上体现出"关注民生"的评论风格.  相似文献   

3.
鲁迅的《准风月谈》从题材选择上看,旁敲侧击,从风月中谈出风云。其新闻评论,突出地体现为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互相渗透、互相融合。单篇评论兼具现实的广度和历史的深度.系列评论则体现为严密的连续性,整体上体现出“关注民生”的评论风格。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新世纪第四届新闻评论高层论坛主题发言的摘要。论坛围绕社会转型中的新闻评论这一主题,对转型中国中的新闻评论的变化、角色、功能、规范,以及新闻评论教育等诸多话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5.
古代文论家刘勰在《文 心雕龙·隐秀》中提出了 “秀”这一概念。“秀也者, 篇中之独拔者也。”此处 “独拔”意为“引人注目”、 “精彩绝伦”。“秀”可以视 为文章中的“亮点”,即写得 精彩或能激起读者阅读兴 趣的句子、段落。新闻评论 作品也不例外。其中总应有一段(句)或几段(句)能在读者思想上留下烙印,或是问题抓得准,或是揭示本质深刻,或是理论上有新的开拓,或说法新鲜让人耳目一新,并且所有这一切都以精彩的语言为载体。 刘勰提出了“秀”的审美标准、功用:“秀以卓绝为巧”,“雕削取巧,虽美非秀”,“(秀)动心惊…  相似文献   

6.
新闻评论中还有一种地位更重要的事实,那就是等待着分析与判断的新闻事实,它是新闻评论的对象。  相似文献   

7.
国际上在19世纪初出现新闻评论后,新闻评论文体受到广泛肯定和应用,而且随着内容和形式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得到好的理论宣传效益,恩格斯对“宣传”提出了四项要求:“更多的智慧,思想要更加明确,风格要更好一些,知识也要更丰富一些。”(《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304页)实际上,这四项要求同样是对新闻评论提出了审美的要求。在形形色色的新闻评论快速发展的时下,从审美诉求的角度探讨评论的距离提升、氛围营造、逻辑力量、话语构成等不仅是现实的急需,而且是新闻学“与时俱进”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9.
施平 《中国传媒科技》2012,(18):179-181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媒体应该也只能为人们报道真相.当下新闻界正在积极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有益实践,媒体人对新闻真实性的讨论也已相当广泛而深入,但是对于新闻评论的真实性问题,媒体业务探讨时对其正面涉及的并不多.其实新闻评论虽然有明确观点,但也有客观真实性,而且尤为重要,新闻评论一旦失真,危害比新闻报道造假更大.评论作者和编辑同样要做调查研究,以防止在评论中出现事实性错误和观点聚焦偏差.  相似文献   

10.
神话动画对神话传说的演绎,不是镜像化的再现,而是依据情节、人物设计和时代审美等因素创造出的"拟态环境"。受众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接受动画对神话的解读和诠释。基于此观点进行一次"认知效果"控制实验,其结果表明受众对神话形象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神话动画的影响,而受众本身不自知;受众对神话动画的评价较高。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网络的多样化的产生,在我国的新闻界的发展长河中,逐渐出现了新闻方面的报道和评论弱化的现象,甚至在报纸行业里的评论已经出现了缺位,而是慢慢滋长了"第三种新闻",即采用"边叙边议"、"叙议结合"的方式,主要表现在新闻的标题和内容逐渐评论化。  相似文献   

12.
批评报道屡吃“官司”的原因,就文章本身的内容看,不外乎两种:客观性的事实失实──或基本失实,或部分失实;主观性的言词失当──或恣意推论,或片面评论。由于事实属实是任何报道都必须无一例外恪守的准则,没有探讨的余地,所以用词规范就成了批评报道必须尽力注意的问题。当然,这不仅仅是为了少惹麻烦。言词的客观性是由事实本身的客观性决定的,所以客观性的言词失实仍然属于事实失实。而言词的主观性则表现为作者基于不同的立场和动机而作出的判断和评价,所以带有主观色彩的言词的失实基本体现为评论失实、推论失实。如何区分评…  相似文献   

13.
14.
何翠云 《新闻前哨》2023,(24):18-19
笔者结合写作实践,总结出经济新闻评论写作中的七个度,即鲜度、维度、高度、深度、韧度、气度、温度。  相似文献   

15.
有的同志问我写评论最重要的是什么?我的回答从没变过.我说.最重要的就是“言之有物”。这话听起来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却是相当地难。言之有物,是我对新闻评论的第一个要求,也是一个基本要求.算是个底线要求吧.  相似文献   

16.
武威  钱国宏 《新闻采编》2003,(2):34-34,14
有 人把标题比作是新闻评论的眼睛 ,把立意、主题、中心论点比作新闻评论的灵魂 ,这是颇有道理的。《诗经》云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对于一篇新闻评论来讲 ,精巧的标题就好似女人动人的笑容和迷人的眼神 ,“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 ,令读者一见倾心 ,拍掌称绝。新颖、精彩的新闻评论标题 ,总是令读者难以忘怀 ,记忆犹新 ;而平淡无华的标题却如同沙滩上的脚印 ,很快会被读者淡忘。因此 ,写新闻评论时一定要下功夫拟个好标题 ,以使全篇生辉。那么 ,如何才能使新闻评论的“眼睛”亮起来呢?笔者认为 ,除闯过立意、选题、语言三关…  相似文献   

17.
"新闻评论"这个词组是我国新闻教学和实践中常用的术语,但是,如果细心研究之后便会发现,在英语中没有一个与其完全对照的概念。弄清楚这个问题,对于我国新闻评论的特性、历史以及发展的研究都是很有价值的。本文经过大量的资料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新闻评论"一词不是从英文或其它外文中翻译而来的舶来品,而是一个本土化生成的词汇,其可能产生于20世纪我国新闻学教育萌芽期的20年代。  相似文献   

18.
19.
华中科技大学自2001年设立新闻评论团以来,其新闻评论特色教育已走过10年历程,取得了一批显著成果。今年4月,来自国内各大高校、媒体的专家们汇聚一堂,就该校的新闻评论特色教育的成绩、经验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并就新闻评论特色教育的未来发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新闻评论中,“软与硬”是相互对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因素,任何时候都不能割裂二者的关系,不能为软而软或为硬而硬。以辩证的眼光,科学合理地分析新闻评论的“软”“硬”特性,对于转变观念,促进新闻评论写作改革与创新将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