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三毛是二十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传奇,她带有强烈自叙传色彩的“私”写作——以自我人生为书写对象的创作,既是她艺术的追求,也是她真实人生的寻找,三毛的一生都在朝向爱和自由,并把这种理想投注到个人生存和艺术灵魂之中,与爱和自由相拥成就了三毛,也最终带走三毛。  相似文献   

2.
中外文学创作的历史及其发展趋势告诉我们,尽管文学艺术有侧重于再现的,也有侧重于表现的,却都应该是主观和客观、表现和再现、情感和理智的矛盾统一。文学艺术贵在独创,贵在反映作家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认识,贵在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形象或意境,所以在表现和再现这对矛盾中,表现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正如老黑格尔所说:“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而心灵的东西也借感性化而显现出来了。”“因此,只有通过心灵而且由心灵的创造活动产生出来,艺术作品才成其为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3.
在“五四”新文学作家中,鲁迅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他的《狂人日记》开中国现代第一人称小说之先河。在《呐喊》、《彷徨》收集的二十五篇小说中,有十三篇采用了第一人称叙述形式。作家选取了心灵抒写的新视角,对人物的塑造由外宇宙向内宇宙转化,使之“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而心灵的东西又借感性化而呈现出来”,不仅展现了现代人,尤其是现代知识分子复杂丰富的心灵世界,且有作者心灵活动的直接投影,为现代小说创作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文学形式。  相似文献   

4.
在文学创作过程中,作家进行的是一项能动自主的创造性活动。他们首先要沉浸到外在和内在世界里进行深入的探索、思考,然后把从中获取的感受、思想融入到文学形象中,用感性的形式显现社会历史的真实,传递出一代人的认识、情感和思想蜕变的历程。黑格尔说“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而心灵的东西也借感性化而显现出来了。(黑格尔《美学》卷一)因此,作家是现实生活和作品之间的桥梁,作家的感情思想在特定的历史生活中孕育成长,又在艺术作品中得到显现。如果我们把作家当做聚焦点,对作家的精神世界做全面的考察,不仅可以达到对作家复杂的精神世界的规律性认识,还能够由此反观现实生活和艺术作品,从他们身上折射出时代的光彩,触及到作品的基本风貌和格调。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和三毛是两个文坛的两个奇女子,她们都出自知识分子家庭,都才气逼人,都才华横溢,天性敏感,不甘平庸,骨子里都是彻头彻尾的悲观主义者。本质上两个人在对待人生的态度上都是一个底色——不过表现出来的方式不一样。张爱玲,她在文章里同读者拉拉家常,但却始终保持着距离,不让外人窥测她的内心。而三毛的作品常常描述的是自己的经历与生活或是对于人生与生活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郁达夫曾在《〈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中指出:“现代的散文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古人说,小说都带些自叙传的色彩的,因为从小说的作风里人物里可以见到作者自己的写照,但现代的散文,却更是带有自叙传的色彩了。……这一种自叙传的色彩是什么呢,就是文学里所最可宝贵的个性的表现。”这一特征,在郁达夫自己的散文里是体现得最自觉最明显最强烈的。郁达夫游记  相似文献   

7.
我看三毛     
女作家麦琪在她的散文《丑女》中写道 :“我不喜欢女作家三毛 ,原因之一 ,就是她说自己美丽 ,而事实上她不美丽。”读罢这段话 ,我不知道文坛对此作何反应 ,但是至少我对麦琪有了麦琪对三毛同样的感受。人美在心灵。作为一个作家 ,更应如此。而麦琪为何如此评价三毛 ?也许是由于文人相轻 ,但更重要的可能是嫉妒 (在此 ,请麦琪女士原谅我的冒昧 )。因为嫉妒三毛的写作才华 ,就写文章大谈三毛的“不美丽” ,言外之意不言而喻。当所有的人都被麦琪批评到一无是处的地步时 ,她就可以毫不犹豫、毫无顾忌地站出来 ,说 :“我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人。”…  相似文献   

8.
杨谢 《考试周刊》2011,(59):26-27
三毛的作品只用第一人称写作,她说她写的故事都是她亲身经历或亲身感受的东西。三毛是把自己活生生地融进作品中去.以纯然个人的感觉和表达方式,展示出亲历的真实生活,眼中的文化景观与人生世相,以及情感心路。  相似文献   

9.
记不得是哪位外国作家说过这样一段话:“未尝过艰辛的人,只能看到世界的一面,而不知其另一面,……真正的人生,只有在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之后才能实现。”张洁的散文《挖荠菜》,其实“挖掘”的也是关于苦难的话题。作者为什么写这篇作品呢 ?是她痛感自己的孩子们不能理解她对荠菜的那份“特殊感情”,对荠菜表现出了一种满不在乎的态度。而卑微的荠菜却维系着她全部的童年,浓缩着她童年的苦难。在“一片饥饿”的年代里,她因饿而“馋”,吃遍了所有能下咽的东西,经受了身体上、心灵上的种种磨难。而正是野地里的荠菜,缓解了她的饥饿…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文学史上 ,郁达夫以“自叙传”小说而知名。他在《五六年来创作生活的回顾》中说 ;“我觉得‘文学作品 ,都是作家的自叙传’这句话 ,是千真万确的。”又说 :“作家的个性 ,是无论如何 ,总须在他的作品里头保留着的。”郁达夫的生活经历和创作道路比较曲折 ,然而他注重“一己体验”的自叙传色彩和主观浪漫抒情的创作个性 ,却始终鲜明地保留在他的大部分小说中 ,即使是写于 1 92 3年 7月的《春风沉醉的晚上》这部大家公认的 ,连作者自已也认为“多少也带一点社会主义的色彩”(《达夫自选·自序》)的描写工人阶级的作品 ,仍然以抒情的笔…  相似文献   

11.
郁达夫作品的突出特色之一,就是自叙传的文体。感伤情调作为其小说的一种风格,背后的原因是他深厚的生命悲剧意识。通过自我形象的抒写,他把“性的苦闷”以及更重要的“生的苦闷”和整个心灵,天真而赤诚地表现在作品里,形成了新文学中较典型的小说模式。  相似文献   

12.
李振宇 《广西教育》2007,(6B):35-35
世间万物,能够打动人心灵的东西才是美的东西。语文也一样,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必须是一部能够打动人心的作品,而最能打动人心的是蕴涵在作品里的情感。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体验蕴涵在文学作品中的深刻情感,在学生作文时,也要引导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让学生感受到“我”爱语文,文抒“我”心,心映宇宙万物,心感世间百态,心念悲欢离合,  相似文献   

13.
追忆三毛     
古今中外众多作家中 ,我偏偏独爱那位来自“撒哈拉的使者”———三毛。如今三毛早已作古 ,肉体已如泡沫般消失得无影无踪 ,但留下的那一本本来自心灵感悟的作品却打动了无数人的心灵 ,使人们渴望去认识她 ,了解她  相似文献   

14.
世间万物,能够打动人心灵的东西才是美的东西。语文也一样,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必须是一部能够打动人心的作品,而最能打动人心的是蕴涵在作品里的情感。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体验蕴涵在文学作品中的深刻情感,在学生作文时,也要引导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让学生  相似文献   

15.
王安忆在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一直致力于提炼人性中的诗意.她的青春自叙传作品充满温馨的暖色调,她的精神探索系列洋溢着理想的光芒,她的沉人世俗之作闪烁着诗意的光辉,她的乡镇回味系列传达着她浪漫化的人生想象,古典的王安忆始终执着于自己的浪漫情怀.  相似文献   

16.
张承志以他的深沉力作《黑骏马》在文坛上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本文将这篇小说在人物形象上的特点阐述一些自己的观点。一、主人公形象是作者本人的投影郁达夫曾说 :“文学作品 ,都是作家的自叙传”。张承志的小说自叙传色彩就异常浓厚。在他的作品里 ,主人公的情感经历、人生体验 ,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作者本人的感受和看法 ,他笔下的白音宝力格既是张承志人生体验的直接、现实的再现者 ,又是他理想中渴望成为的形象。白音宝力格对草原人民情动于衷的热爱 ,对人生理想的执著追求 ,无不体现着张承志自己的情感和探索 ,作者在白音宝力格这个人物…  相似文献   

17.
石头记     
阅读导引三毛的作品素雅、风趣、纯真,不故意雕琢、不着意装饰,深为青少年读者喜欢,在三毛去世后,很多人在叹惋:雨季不再来,三毛不再来!三毛的这篇作品,实际是在写文学艺术等的创作过程,更让她领悟了人生的一些道理:惟有坚持努力,不断舍弃不好的东西,才能创造更美的东西。石头本是无情物,但在三毛的笔下,却成了呼之欲出的活生生的东西了。我们从她的选材,可以体会到作者表达的生动;从作者貌似平淡的叙述中体味到她的生活情趣。  相似文献   

18.
三毛的作品让人陶醉,让人感动,但她那凄楚的人生悲剧却也让人扼腕叹息。 是谁酿成了三毛的人生悲剧? 近读一篇介绍三毛的文章,终于找到了答案:她初中时的数学老师自觉不自觉地扮演了“元凶”的角色。我在责怪这位庸师之余,深感教师对学生一生影响之大,也深感自己肩负担子之重。  相似文献   

19.
女儿思萌从小喜欢读书。小学二年级开始做“看图写话” 的时候,女儿的想象力已经开始超越画面,发挥得合情合理。 我们用电脑把她的作文打印出来,女儿竟然激动得跺着脚说:“我的作文也能变成铅字呀!实在是太好了。”从那以后,她 写什么,我们都给她打印出来,慢慢地,档案袋里属于她的“作品”越来越厚,女儿也因此受到了鼓励,写得更带劲了。 她常把自己关在屋里,写《白鹭的悲剧》写得自己泪流满面; 写《和平鸽在流泪》(美英轰炸巴格达后)让人痛彻肺腑…… 一篇篇美妙的文章从她小小的心灵里流淌出来。 升入初中,世界在女儿面前打开了一个新窗口,…  相似文献   

20.
《预言》具有朋显的"自叙传"色彩。何其芳曾经宣称:"文艺什么都不为,只是为了抒写自己,抒写自己的幻想、感觉、情感。"诗人真诚地袒露自己的心灵,精细入微地抒写自己的忧郁与欢情,整本诗集都或明或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