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冰心的丈夫吴文藻是一位颇有建树的学者,但也是一位不太“称职”的丈夫。冰心在美国留学时,曾照了两张照片寄回家中,以慰父母思念之情。吴文藻便向岳父要了一张放在他的书桌上,冰心问他:“你这是一种摆设,还是真的每天都看一眼呢?”吴文藻说:“当然是每天部看了!”一天,吴文藻上课去了。冰心走进书房,撤下自己的照片,换上当时的著名影星阮玲玉的一张剧照,想看看吴文藻是否留意。几天过去了,吴文藻还没发觉,冰水等得不耐烦了,嗔怒地问道:“吴教授,你那桌上的照片是谁呀?’吴文藻一看,着实吃了一惊:怎么自己一点都没注意到呢?他马上把照片换下来,满面陪笑地对妻子说:  相似文献   

2.
永远的冰心     
1999年2目28日,当我在电视里得知冰心老人去世的消息,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冰心老人躺在鲜花丛中,还是那么端庄.那么慈祥、那么美丽。望着她,我仿佛又回到了采访她的那些时刻我怎能忘记她对我的教诲:“现在的孩子和我们那个时候的孩子不一样,都是独生子女。最要紧的是要效胄孩子不要自祉,自私是最坏的习惯,什么坏乐西都是从自科发起的。”我怎能忘记他对小朋友的关爱。她在教给孩子们“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同时,还音诉孩子们“学的时候要奏)山地学,玩的时候要痛快地玩”。她反复强调:写作文时必须有真情实感,并呼唤“…  相似文献   

3.
海的女儿──作家冰心人之初吴继路我的生命的道路,如同一道小溪,从浅浅的山谷中,缓缓地曲折地流人“不择细流”的大海。《冰心文集·序》与20世纪同龄的高寿的女作家冰心,成为中国人特殊的福分,近百年中跟她共在的“小读者”,从祖父母到重孙,可构成“四世同堂”...  相似文献   

4.
《纸船》“诗无达诂”,是对鉴赏诗歌“个性化”的一种描述。《纸船》是一首抒情小诗,写于1923年,是冰心23岁时从上海乘船赴美留学途中,在远离故乡、远离母亲的海上写给母亲的。要个性化地读诗,恐怕要先了解冰心诗歌的个性。老师的“导入”,就清楚地提示了冰心诗歌创作的与众不同:冰心诗文的魅力是那娓娓道来的温婉的调子,是水一样的柔情,是金子般的童心。她的诗以抒写纯真的童心和圣洁的母爱为主。在许多文史家的眼里,冰心是20世纪童心、母爱和良知的化身。这是解读冰心的法门;同时,它又营造了鉴赏《纸船》的氛围,定下了鉴赏《纸船》的感情…  相似文献   

5.
著名作家冰心老人病了。我们赶到她家时,冰心老人仍住在医院里。冰心老人最小的女儿——北京外国语大学吴青教授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她快人快语:“你们采访我妈妈肯定不成了,就采访我吧!”吴青从小至今一直和妈妈冰心在一起生活,受到冰心的教诲最多。所以,由吴青来谈冰心的家教是我们采访的最佳人选。做人要“真”  相似文献   

6.
冰心,本名谢婉莹,1900年生于福州,1999年在京逝世。她是现代著名的女性文学家和语言大师,在中国现当代文坛享有“世纪老人”的盛誉。“五四”运动期间,冰心在燕京大学读书时,便开始了文学创作。1923年,冰心从燕京大学文科专业毕业,后来她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并结识了她后来的丈夫,著名的社会学家、民族学家吴文藻。1926年回国后,她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任教。1946年随丈夫去日本,在东京大学任教。新中国成立以后,冰心夫妇假借赴美任教的名义毅然辗转回国。她一生创作的文学作品,像小说《斯人独憔悴》、诗歌《繁…  相似文献   

7.
罗玲 《教育与职业》2006,(25):96-98
邓颖超赞她“桃李满天下”;美国总统罗斯福赞她“智慧女神”;中共元老董必武感叹“像这样精干的主席,男子中也是少有的”;她辞世后,冰心深情著文“心灵深处总是供奉着我敬佩的老师”——她就是中国第一位大学女校长吴贻芳。  相似文献   

8.
舒乙 《大中专文苑》2010,(11):32-34
冰心老人最大的特点,用一个字概括,就是“真”,她是一个真人。真正做到“真”.其实是很难很难的。冰心老人却做到了,在生活中.在任何一件事中。不带任何虚假.不带任何掩饰.直面道来.以至每一件事.甚至每一个字,在她老人家身上都是与众不同的。  相似文献   

9.
1999年2月28日21时,倍受人们尊敬和爱戴的文坛世纪老人、本刊顾问冰心女士,因病不治在京与世长辞,享年99岁。冰心,原名谢婉莹,出生于1900年10月5日,祖籍福建长乐岭乡。冰心是她19岁发表小说《两个家庭》起使用的笔名,她的《寄小读者》、《小桔灯》、《樱花赞》、《再寄小读者》等脍炙人口的作品,影响了几代读者。与世纪同龄的冰心老人,将330万字的著作留给了人间亿万“小读者”,她的创作正如她说的:“我希望人民生活得更好。”冰心老人的辞世是我国文坛的重大损失.本刊恃致以最沉痛哀悼。冰心女士与世长辞…  相似文献   

10.
1994年,是甲午海战100周年,冰心先生打春天起就想写文章纪念它。有一次我去看她,一见面她就说:“我要写一部大作品!”说这话的时候,她表情很严肃,绝不是在说笑话,我着实大吃一惊。她这些年,是不写长文章的。她的文章一篇赛着一篇短,差不多都是千字文,最短的才五十几个字。写短文是她近年的一种文学主张。她主张文章要精练,要短小,绝不说废话,没有虚词,要嘎嘣利落脆。这次,居然要有“大作品”,这还了得!冰心先生说她要写甲午海战。现在知道甲午海战实况的人已经很少了,她说她知道得相当多,是她的父亲告诉她的,是她父辈那些海军将领朋友告诉她…  相似文献   

11.
冰心先生走了,此前,萧乾先生走了,走得都很平静;可是,给我们的感觉,却是轰隆轰隆两声巨响,宛如擎天柱轰然倒下,响得不得了,连心都在跟着震动。冰心先牛走人走的是一个人,可是,她说过:叶圣老活着她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叶圣老走了她便是万人之上了;如今,万人之上的也走了、万人之上仿佛一下手空出来一大节,大得没了边。冰心先生走了,正如巴金先生说过的,冰心先生是“五周”新文学运动的最后一位元老。此话极准确。冰心先生恰恰是在“五四”运动时走上文坛的,当时她19岁,是个大学生,写了一篇“五四”学生运动目睹记。如今…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语文课本和课外读物中,我们常常能读到冰心的作品。 她用清丽典雅的语言、柔和细腻的笔调为我们带来关于童年、关于亲人、关于成长的故事。她给自己取笔名“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这也是她作品的印证:可以说,冰心的每一篇作品,都是心尖上开出的圣洁之花。  相似文献   

13.
①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出生于福州一个海军军官家庭。她自幼喜欢听故事,为鼓励她用心学习,舅舅杨子敬常对她说:“你好好做功课吧,晚上我给你讲故事。”舅舅给她讲的第一部书是《三国演义》,曲折的情节,鲜活的人物深深吸引了小冰心。②冰心渐渐不满足于听故事,开始自己读书。一次,母亲让她洗澡,她在浴室里偷偷看书,直到洗澡水都凉了。母亲生气地夺过书,扔到了墙角。小冰心望望母亲,又看看那本心爱的书,胆怯地挪到墙角,捡起那本书,接着读了下去。这一来,倒把母亲逗乐了。  相似文献   

14.
冰心奖创办20年了。记得筹划这项事业的时侯,我和韩素音在冰心的寓所里聚会,愉快地说说笑笑,仿佛就在昨天。50年代初,我在北京市文联任职老舍办公室秘书。冰心全家从海外回国,老舍带我去看望冰心。见面时,冰心拉着我的手亲切地问:“过去你在哪个学校读书?”我回答:“燕京大学社会系。”冰心笑说:“那我们是校友,  相似文献   

15.
情感……欢笑与泪水的交织是人生永恒的旋律,快乐与悲伤的更替让我们更懂得珍惜。在林林总总的情感之中,唯有爱,是不能忘记的。冰心说过:“有爱就有了一切。”她的小诗清新短小,仿佛信手拈来。细细体会之后,我却发现其中充满了她对爱的感悟。比起散文行云流水的表达,冰心在诗歌中更直接地流露出了她心中爱的智慧。这里有对母亲的爱:  相似文献   

16.
在我认识的老师中,如果有人要问我最喜欢谁,我会毫不犹豫地宣布:当然是“吴大仙”老师了。怎么样,名字酷吧!这可是我们私下给她起的美名,你知道了可不能宣传呀!在我们心中,“大仙”不但人长得像仙女,而且管理学生大有仙人的风范,所以“大仙”的芳名私下流行。她叫吴素红,家长都亲切地称她吴素红老师。  相似文献   

17.
教学要求: 1.梳理本单元学习内容,做相关的回顾和提升。 2.进一步了解冰心及其作品,感悟她的“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一思想精髓。  相似文献   

18.
冰心老人走了。我凝视着数年前和她老人家的合影,相见时的情景又浮现在脑海里,她那亲切的话语也似乎响在耳边。那是1993年,我和一位朋友去拜访冰心老人。老人寓所的门上贴着一张字条:“医嘱谢客”。但因事先约好,老人的女婿、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陈恕开门迎我们进屋。老人神志安详地坐在写字台后面的圈椅里,精神很好。她亲切地和我们打招呼,叫我们把椅子挪过去靠近她,便于说话。她拿出一个笔记本,要我们把姓名、住址、电话号码写在上面,还特别嘱咐写上邮政编码。笔记本前面许多页都已写满了名字,可见来访者之多。冰心老人平易…  相似文献   

19.
陈翠萍 《教育》2007,(5S):3-3
江苏省盐城市第二小学的少先队员们为校园内冰心的塑像擦洗灰尘,表达他们对冰心老人的崇敬之情。孩子们说:“冰心奶奶生前爱我们,我们也会永远爱着她老人家”。图为队员们正在小心翼翼地擦洗冰一心塑像。[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著名作家冰心老人病了。我们赶到她家时,冰心老人仍住在医院里。冰心老人最小的女儿——北京外国语大学吴青教授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她快人快语:“你们采访我妈妈肯定不成了,就采访我吧!”吴青从小至今一直和妈妈冰心在一起生活,受到冰心的教诲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