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基于截面数据的个人年收入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体制改革使我国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但在辉煌成绩的背后,个人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通过对影响个人收入的五个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建立相关的计量模型,确定收入与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地理位置、城乡差异等因素的定量化关系,为制定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提供理论上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浅谈税收与个人收入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市场决定的个人收入有很大的不公平。通过对税收与个人收入分配的关系进行研究,表明税收是公平个人收入分配的有效手段。我国在向市场经济迈进的过程中,收入差距已明显拉大,完善我国税制,贯彻税收公平思想很必要  相似文献   

3.
我国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主要表现为个人收入差距、地区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和行业收入差距,而且收入分配差距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从分析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入手, 探讨其形成的原因,提出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并在中长期内发挥有效作用的对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个人收入差距表现在地区差距、城乡差距、行业差距、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差距和制度缺陷导致的收入分配差距,个人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产生负效应,影响整个国家的产业结构;最后,提出缓解个人收入差距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关于我国个人收入差距若干问题讨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 ,我国分配领域中出现的个人收入差距问题 ,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很多人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本文就近年来有关研讨情况作如下综述 :  一、对我国收入差距现状的基本判断学术界普遍认为 ,近些年来 ,我国收入差距呈现了持续、快速扩大的趋势 ,但对收入差距扩大的程度在认识上有很大差别 ,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 ,我国收入差距虽然在扩大 ,但仍属合理范围之内 ,并未形成两极分化。其理由是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目前仍处于 0 .2~ 0 .3这一国际通常认为比较平均的区间 ,尚处合理范围。1这种收入差…  相似文献   

6.
收入差距与经济效率之间是一种既同一又背反的矛盾关系。当收入差距过小时,应当创造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拉开收入差距,以提高效率;当收入差距过大时,应当通过个人收入调节制度和社会保障福利制度,适当缩小收入差距,提高经济效率。  相似文献   

7.
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两者之问相互影响。经济增长会促进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收入差距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促进经济增长。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要建立有效的个人收入分配调控机制,完善再分配手段;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理顺分配关系;改善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提高城镇低保标准;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  相似文献   

8.
关于收入差距调节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全面小康的重要特征是共同富裕。面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贫富悬殊现象愈趋严重的现状,必须十分重视解决收入差距过分扩大的问题。调节收入差距的根本对策是:从根本上调整城乡发展关系;经济社会发展要以人为本:个人收入分配更多地注重公平,向低收入群体和贫困人口适度倾斜。  相似文献   

9.
教材分析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是高一政治必修1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的内容。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收入分配公平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和谐。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分析是认识、参与经济生活的重要方面,并与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密切相关。当前我国存在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下降、行业收入差距、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区域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等问题,收入分配差距与社会公平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一个严峻而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因而无论从理论还是从现实角度看,本框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均非常重要。如何将教材理论与经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指导学生通过对本框内容的学习,认识到“收入分配公平--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理解国家为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的政策、措施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0.
2005年我国公布了新的个人收入所得税征收标准.个人月收入1600元以下不征税.月收入超过1600元,超过部分按下面的标准征税.  相似文献   

11.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是中西方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两位思想巨匠,而二者对人性观却作出了截然不同的价值判断,这促使中西方文化形成了不同的价值取向,进而促使中西方法治发展走上了两条完全不同的路。以孔子与亚氏的不同人性观为起点,进一步分析两位先哲不同的法治观及由此对中西方法治价值选择产生的不同影响,可明晰中西方法治发展之异的思想根基。  相似文献   

12.
从教育财政分配模式视角考察高校师生关系,分析了三种不同教育财政分配模式影响下的师生关系表现形态。分析概括了我国现今教育财政的分配模式及相应的师生关系表现形态。并就我国目前在教育财政分配模式影响下的高校师生关系的治理提出“规制——活力”相互渗透、同时借鉴学院控制模式下师生关系优点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赶超式"发展和"粗放式"增长模式在给我国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我们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造成了人与自然的疏离与对立。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经历了"注重环境保护""破坏资源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命共同体"的创新与发展,推动了中国社会发展观由以经济为中心的单维发展观向"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转变,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成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社会发展观的生态学发展新路向。  相似文献   

14.
选择法治作为一种治国方略或手段,有其深刻的人性基础,本文通过界定法治,阐述了中西不同的人性预设与治国模式的选择与人性预设之间的内在联系,得出人性的不完善或缺陷是法治的人性基础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贫富差距作为衡量社会财富分配状况的重要指标,不仅反映经济与社会资源的配置与分布,而且涉及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1978年以来,中国的贫富差距呈不断拉大的趋势。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对于正确认识我国的贫富差距、合理调节和控制贫富分化、有效促进社会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沈蜜 《政治思想史》2019,(4):79-94,198,199
梁启超早期法治研究立足救时主义和国家主义,关注时代变革与西学接引。经历了一系列政治动荡和学术转型之后,梁启超对于法治的解读发生了实质变化:一方面批判国家主义;另一方面关注中国传统礼治与西方法治之间的差别,对于中国政治传统与国民共业有了反思性转向。钱穆接续推进了梁启超的法治研究,早年的思考多以论辩形式发表:一方面应对当时政论;另一方面侧重对中国传统政治本来面目的揭示。及至晚年,钱穆更多从中国人的道德心性和文化大传统去理解礼法关系。  相似文献   

17.
山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最重要的常量意象之一。在古典诗词中,它受传统艺术精神的局限,多呈现“静”的本质属性。毛泽东在诗词创作中突破了这一传统艺术精神的限制,其笔下的山意象不仅充满着奔腾飞跃的“动”的属性,而且更多的是借山来表现人的主体精神。这种突破主要源于他的胸襟,对自然界的本性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是一个由和谐到冲突,再从冲突走向和谐的否定之否定过程,从人与自然人和谐走向冲突的历史过程可以看出,可持续发展是人与自然关系走向未来的和谐之路。  相似文献   

19.
《中庸》的“参赞化育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哲学有丰富的生态意识,《中庸》的“参赞化育”说就是其中之一。“参赞化育说”与“人类中心论”的最大区别是,它不是以征服、战胜自然为人类进步的标志,而以尊重自然,促成自然界的进化为人类生存发展的唯一选择。这一学说为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提供了重要的价值指导。  相似文献   

20.
和谐之道与西南民族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筑和谐社会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要求,核心是符合和谐之道。和谐之道含义至深,它不是走向一统,不是追求显在问题的简单解决,而是以让各种多样性的事物以各自的特色融入一体为目的。据此,遵循和谐之道应理顺四大关系;人类社会与自然、文化与文化、人与人和人自身内部。西南地区的发展特点是多类型并存与发展水平的参差巨大,因此要使其得到和谐发展必须在西南的民族教育中遵循和谐之道,进行共生教育和共谐教育,以促进西南和谐的自然/文化生态的构筑,继而实现西南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