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中国历史》(修订本)第二册中的《辽宋关系和澶渊之盟》,是《辽、西夏和北宋的关系》一节教材的重点之一.这部分教材叙述了北宋初年的两次对辽用兵、澶渊之战、澶渊之盟以及澶渊之盟后辽宋间的经济文化往来,共四个自然段,第二、三两个自然段是这部分教材的重点.这部分教材与试用本相比,变动较大.试用本关于辽宋关系部分的标题是一个,即《辽的建立和辽宋关系》.修订本则把这部分变成了两个标题,第一个是《契丹的兴起》,第二个是《辽宋关系和澶渊之盟》.在第二个标题下面,新增加了北宋初年两次对辽用兵的内容.下面按课文顺序对教材作些分析并谈些体会.  相似文献   

2.
【教材简析及教法提示】: 《荷花》这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用第一人称的方式描写了公园里荷花的美景和作者感受美景的真情,给人们展示出一幅景情相融景更美的活的画面。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基础上,注意通过画面和语言文字,激发学生感受大自然美的情感,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荷花》全文有5个自然段,教学可分3个意义段来进行。第一段写公园荷花的清香把作者吸引到荷花池边。第二段(2、3自然段)写荷花的美丽。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第三段(4、5自然段)写作者仿佛变成荷花时产生的幻景。这是课文教学的难点。《荷花》的图画表  相似文献   

3.
《鲸》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外形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及教材特点,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1.继续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能抓住自然段中  相似文献   

4.
曾岚 《云南教育》2007,(11S):26-27
《鲸》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外形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及教材特点,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1.继续培养学生陕速阅读的能力,能抓住自然段中的中心句、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能抓住知识要点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  相似文献   

5.
教材剖析:1.教材地位及作用《送往小木屋的信》是北师大版教材3年级下册,以书信为主题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全文围绕一封送往小木屋的信具体介绍了边防战士的生活。课文的1~6自然段,重点介绍小木屋的地理位置,突出战士的责任重大和生活单调。第  相似文献   

6.
[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由两篇看图学文和两首古诗组成。 《马踏飞燕》这篇看图学文的图画是一幅出土的铜奔马照片。全文有五个自然段,大致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有两句,第一句说明铜奔马产生的时间和它的历史价值;第二句说明出土的时间及其在世界上的影响。“名闻天下”与第  相似文献   

7.
小语大纲对三年级段的训练提出明确要求:第五册要求学生“了解一篇课文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一个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整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第六册段的训练重点是:“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而所有这些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是凭借教材,依赖教材来进行的。训练的因素蕴含于一篇篇的课文之中。例如第五册《翠鸟》一课中的第一自然段描述了翠鸟的外形。教学这一段时,要通过让学生分析了解句子的意思,渗透连句成段的阅读能力及逻辑思维训练。  相似文献   

8.
教材简析:《石榴》是苏教版教材第五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全文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石榴的成熟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我的家乡有驰名中外的石榴  相似文献   

9.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二册语文教参》,在分析《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一文时,把第二自然段划入第二部分。我认为不妥,应划入第一部分。划分层次(段落或部分)遵循“单一性”和“完整性”的原则,它要求一个层次只能有一层意思,并且这层意思要完整。既不能把属于这层意思的一些语段“送给”另一层,也不能把属于另一层意思的某些语段“刮”一点来给这层意思。我们可简析一下《讲话》几个自然段的意思:第一自然段——追述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和情景;第二自然段——论述马克思逝世所造成的巨大损失;第三、四、五自然段——论述马克思在科学方面的杰出贡献;第六、七自然段——论述马克思在革命实践方面的卓越成就;第八、九自然段——论述马克思在当代的巨大影响,并对他的逝世表示悼念。从以上的情况可以看出,如果分层的话,那么,第一、二自然段属第一层(即第一部分),其意可概括为:马克思的逝世造成巨大损失;第三至七自然段属第二层(即第二部分),  相似文献   

10.
<正>[教材分析]《少年王勃》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滕王阁赴宴时写下千古名篇《滕王阁序》,显示了王勃少年时期便表现出的非凡才华。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课时,在生字教学后,选择三四自然段进行突破,这两个自然段既描绘了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的秀美景象,又让人感受到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是课文的重点。[设计理念]抓住重点段落,通过理解词句、图文对照、朗读想象等方法,体会诗句蕴含的优美意境,感受课文描绘的迷人秋景和王勃的才华横溢。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高考对教材小字部分的命题有如下规律:第一,考查的小字都是《考试说明》已列入的范围,大都属于考试范围三级子目下的内容.并不超纲。第二,考查的小字都是主干知识、基础知识、重点知识,是能够形成学科内专题知识的内容.也是我们当今时代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如科技革命、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土地问题、中国古代史上的水利工程、中国历史上的对外政策、国联和联合国,等等。  相似文献   

12.
苏教版教材《雾凇》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瑰丽而奇特的景象,并说明了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全文共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三九严寒之际,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出现雾凇奇观的景象。第二自然段讲雾凇形成的原因。这是文章的重点,因为内容离学生太远,因而也是文章的难点。第三自然段讲人们观赏这千姿百态雾凇奇观,都会情不自禁地发出由衷的赞叹。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首先要让学生了解雾凇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其次进行重点词、句的训练,再次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部分段落。结合《大纲》要求,…  相似文献   

13.
第七单元本单元的三篇讲读课文《瀑布》《美丽的小兴安岭》《富饶的西沙群岛》,一篇阅读课文《我和企鹅》,这几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学习这单元课文,要在了解祖国山河壮丽、物产丰富的过程中,受到热爱祖国和爱护我们生活的自然生境的教育.学习这单元的课文,要在了解句与句联系的基础上,重点训练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学习理解自然段的方法要通过教学使学生既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又学到了读懂自然段的方法.课后思考·练习安排有自然段的训练内容,教师可以重点训练,也可以从课文中选择有关的段落进行重点训练.基础训练中的“字·词·句”安排有读准韵母、反义词、词语逻辑归类、扩句的训练.  相似文献   

14.
《论鲁迅》(初中语文第五册)是一篇具有独特风格的议论文,也是初中三年级学生着重培养议论能力、掌握论点和论据知识的典范教材。弄清它的结构情况,对于理清文章的逻辑思维过程,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进而深刻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有很大好处。特殊的引论段落《论鲁迅》一文(除开头的呼语“同志们”外)共七个自然段。如果把第一、二自然段作为课文的第一部分,即作为全文的引论部分,并且概括它们的意思为“从阐述陕北公学的任务入手,联系到纪念鲁迅先生的重要意义”,这未尝不可。但是,如果我们再进一步分析,就可以看出,这两个自然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是不一样的,第一自然段是一个笼括全文中心,含有完整的议论因素的特殊的引论段落。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小镇的早晨》。教材分析《小镇的早晨》一课,以清新的文字把人、景、物融为一体,描绘了江南水乡小镇的早晨安静、热闹、忙碌的景象,反映了改革开放给小镇带来的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小镇新貌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第2-4自然段都是总分段式,既便于抓住重点句理解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又可供学生进行仿写练习。  相似文献   

16.
《火烧云》是六年制义务教材第九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此文语言活泼,文辞优美。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欣赏品析课文的语言,体会文中的情趣和学习作者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方法。其教学过程可作如下安排:一、初读感知,疏通文路上课伊始,教师可结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引导学生从读懂每一个自然段入手,把课文分成三部分:第1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写火烧云上来时霞光照到地面上的情景;2至6自然段为第二部分,写火烧云的变化(这一部分还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为2至3自然段,写火烧云的颜色变化…  相似文献   

17.
《激光》一共有七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激光的特点,第二至第七自然段分别说明激光在军事、工业、医学、测量及其它方面的应用。很明显,这篇课文应分作两部分:第一自然段为第一部分,第二至第七自然段组成第二部分。根据激光在不同方面的应用,第二部分又可分为五层。而《教参》却将课文分为四段。这种分法不能正确揭示文章结构,  相似文献   

18.
“形成松脂球”(2—9自然段)是《琥珀》(第十二册第9课)一文的重点内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关  相似文献   

19.
<正>教材分析:《神奇的克隆》是一篇有关生命科学的知识短文。全文共九个自然段,第一至四自然段介绍克隆是什么。第一自然段以《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二自然段以动物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四自然段以一些单细胞生物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五自然段介绍1996年人类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义。第六至八自然段介绍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第九自然段写克隆技术有着诱人的前景。文章内容  相似文献   

20.
<正>人民教育出版社第6版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教材(以下简称"新版教材")对商品定义做了如下修订:将旧版教材第4页第一自然段的"这些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是商品"改为"这些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成为商品。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这一修订意在删除商品的定义,同时突出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基于这一修订,笔者结合运用新版教材的教学实践,谈一些自己的思考。一、细细思量,修订有深意新版教材对商品定义的修订,可谓是一次大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