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作者通过赞美白杨树 ,讴歌了边疆建设者建设边疆、扎根边疆的奉献精神。全文语言质朴 ,咏物抒怀 ,含蓄深沉 ,是训练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的好材料。教学时 ,教师可采用抓中心句辐射全文的教法 ,让学生在读中品味 ,在读中感悟 ,深入理解文章的意蕴所在。一、扣课题、设疑点、瞄主旨1.揭示课题。从课题“白杨”看 ,本文应当写什么 ?但课文仅仅是写白杨树吗 ?为什么 ?从文中哪些话看出来 ?———读课文 ,划关键句。2.抓“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不是的 ,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这一句 ,认识文后第…  相似文献   

2.
《白杨》这篇抒情散文采用象征手法,巧妙地把“人”与“物”联系起来,明写白杨,暗赞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全文结构严谨,过渡自然,感情含蓄,意义深刻,耐人寻味。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熟读精思,仔细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准确捕捉中心,加深理解本文“托物明志”的写作特点,从中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讲读中要紧紧抓住“介  相似文献   

3.
李启科 《云南教育》2015,(Z1):58-59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3课《白杨》是一篇精读课文。全文讲述了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文笔清新流畅,人物描写生动。文章由树及人,从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爸爸借白杨表明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在作者的描写和叙述中,没有直接歌颂这些无私奉献的建设者,而是将戈壁上高大挺秀的白  相似文献   

4.
《白杨》是六年制语文第九册中的一篇新选入的讲读课文,编在最未一单元。教学时,除了掌握该课语文基础知识,还应该注意复习、巩固本册的读写重点。因此,要特别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该文运用以物喻人、托物寄志的手法,小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必须化难为易,方能达到教学的目的。试设计以下教学程序。  相似文献   

5.
《白杨》是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教材下册的一篇阅读课文。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一谈对该教材的初步理解和一些不成熟的教学构思。  相似文献   

6.
《白杨》是一篇托物寓意,以物喻人的佳作。作普通过介绍白杨,赞颂白杨,以表白心声,寄托情思。内容含蓄而明了,意义深刻而易懂。教学时可从这样三方面着手。一、抓住环境渲染,衬托白杨高大形象。开篇绘景,渲染坏境。戈壁茫茫,浩翰无垠,三个“没有……”的排比句连珠炮似的把戈壁冷落萧条,荒芜人烟的景象顶了出来。风吹沙飞,天地朦胧,“浑黄一体”,好不令人毛骨悚然,望而生畏。  相似文献   

7.
《白杨》(五年制八册第3课)记叙了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借以表达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同时.教育并希望自己的子女  相似文献   

8.
《白杨》教学札记□武威市和平街小学王玉珍《白杨》取材于六十年代支边一事,写一位新疆工作的父亲,带子女去新疆,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的特点,借以表达自己扎根新疆、建设新疆的志向;同时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杨那样,哪里需要,就哪里扎根、发芽...  相似文献   

9.
《白杨》是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教材下册的一篇阅读课文。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一谈对该教材的初步理解和一些不成熟的教学构思。  相似文献   

10.
眼设计理念演倡导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穴实验稿雪的重要理念之一。本课的教学设计,针对教材特点,设计了以读为主的课堂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读中完成对课文的理解、领悟、内化。 眼设计特色演以如何读好课文中父亲赞颂白杨的一段话为学生课堂学习的显性目标,巧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依次感知白杨、感受白杨、感悟白杨,直至最后被白杨精神感动,并在此过程中达成知识、情感、能力等多维目标,提高语文素养。 眼教学过程及设计说明演一、读中感知1.疏通全文。让学生带着下面两个问题自读课文:…  相似文献   

11.
《白杨》一课,托物言志,寓意深远。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时,抓住有关对爸爸的三次心里活动的描写,反复体会,可知情明理,领悟文章的内蕴。文章一开始。就描写了一位旅客的心理活动,巧妙地把白杨跟人联系起来。“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每  相似文献   

12.
[设计理念]倡导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重要理念之一.  相似文献   

13.
教学流程:(第二课时)一、以旧引新,质疑导入1.说说白杨树的特点是什么?2.书中的主人公为什么要介绍白杨树的特点?用意是什么?让我们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相似文献   

14.
《白杨》(第九册)这篇讲读课文,内容含蓄,借物喻人,意义深刻。具体处理这篇课文时,应把引导学生认识白杨树的特征作为重点,而白杨树的特征和父亲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高尚品格之间的联系,以及对描写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所包含的意义的理解则是这篇课文的难点。因此,本课的教学可着重抓住以下几个要点:  相似文献   

15.
《白杨》(六年制第九册)是一篇讲读课文,文章表面上赞颂的是白杨,实际上赞颂的是扎根边疆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们。课文内容含蓄,意义深刻,学生不易理解。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认识能力的提高,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课文。我们觉得可以根据课文内容,  相似文献   

16.
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年,经常参加观摩课教研活动,每每观摩名师的课,对自己的语文教学都有一个新的提高。去年5月,爱辉区第三届小学语文年会研讨课,笔者执教的《白杨》一课获得了优质课,得到了专家和与会同仁的赞誉。现将心得述之一二。  相似文献   

17.
《白杨礼赞》的作者茅盾(1896—1981),愿名沈德鸿,字雁冰。1927年在发表《幻灭》这篇小说时启用“茅盾”这个笔名。早年的茅盾,因父亲维新思想的影响,成为一个反封建的战士。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6年因家庭生计难以维持,便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从此,开始了他一生的文学创作生涯。“五四”时期,  相似文献   

18.
一、揭题 二、讲读第一段 1.(抽读第一段)白杨树生长在怎样的环境里?这儿连用了三个“没有”说明什么? 2.“茫茫”写出了大戈壁什么特点?“浑”是什么意思?“浑黄一体”呢?课文中哪句话具体地写了“浑黄一体”的景象?(出示灯片,引导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体会环境的恶劣)  相似文献   

19.
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学《白杨》时,摈弃了繁琐分析的套路,加强了学生读书的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是他读讲课文的一个片断:师:请同学们读课文,把形容白杨的一个词语找出来,看谁找得最准.(学生读书、思考)生:高大挺秀.师:对.“高大挺秀”是什么意思呢?要想理解这个词语,就得认真读书.我请一个同学从第3自然段读.(指名读)  相似文献   

20.
物理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更是一种课程文化的浸润和陶冶。在以往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注重的是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虽然也渗透了人文素养的培养,但通常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式的。新课程的实施,无疑对物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这里我以《密度》第一课时为例,来阐述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