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写演讲稿     
正习作要求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综合学习五·我的小笔头”:根据演讲体会和同学的建议,修改、整理自己的演讲稿,粘贴在班级的展示台上,请大家欣赏、品评。拓展思路通过“口语交际”演讲比赛,同学们对自己最敬佩的科学家更加了解,对演讲稿的习作方法也更熟悉了。根据上次的演讲体会和同学  相似文献   

2.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神话童话 1.新学期、新班级、新同学,以“帮你认识我”为主题,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特长和爱好。 2.准备一则童话或一则寓言,完整、生动地讲给同学听。 3.《金鸟》中的狐狸是一只善良、助人的好狐狸,你所了解有关狐狸的故事中,狐狸都是正面形象吗?说说你对狐狸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我深爱着自己的舞蹈教育事业,每天,我朋心地记录下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她是一个胖胖的小女孩,很可爱,却因为自己的形体而感到自卑。上课时,她羞涩地看着同学和我,内心充满了对舞蹈的渴望。记得有一节课,我让学生们欣赏舞剧《天鹅湖》片段,欣赏完后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看到的故事情节。到那个小女孩的时候,  相似文献   

4.
在“色彩——情感——音乐要素”(歌剧《白毛女》片段欣赏)一课的教学中,有位同学在黑板上写答案时,首先写出了他的第一感觉,指出《白毛女》这部作品是“老土”,没有“品位”!因为课堂时间有限,对这个问题没能进一步地展开或组织学生讨论,但我想这位同学的感受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个问题的认识不解决,会影响到其他民族性题材作品的欣赏效果,所以在这里将我在学校论坛上写给同学的一点感受与同行交流,算是抛砖引玉之谈。首先,这位同学能把自己的第一感觉写在黑板上,我欣赏他的这种勇气。在这种逆反情绪的支配下,很难有心情去体会“音乐是通…  相似文献   

5.
时隔多年,我仍然清晰地记得,中学时偶然阅读《阿长与山海经》所引起的难以言表的困惑。我不知道阿长是道德规范中的“好人”还是“坏人”,我该喜欢她还是排斥她,该尊敬她还是同情她。因为认知水平的限制、探究能力的缺乏,我未能对自己的惊讶作出理性分析或解答。多年后重读这篇经典,沉睡多年的感受被唤起,迫使我去思考当年的困惑,  相似文献   

6.
习作要求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综合学习二·我的小笔头”:我的动物朋友。…………你看,这位同学在文中从没有说过“喜欢小狗”这样的话,但是“我”已经体会到她对小狗的喜爱了。“我”也要把“我”的动物朋友写一写。拓展思路同学们,本次习作是写自己喜欢的动物朋友。动物是人类最好的朋友,不少同学家里饲养着小动物,这就为写好这次习作打下了基础。家里没有养动物也不要着急,我们可以到饲养小动物的人家去看一看;也可以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一到四从写话、习作人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这就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作文的目的是培养兴趣,增强自信。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保护和加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是习作教学的重点,因此,习作的评语也要以此为重点。教师在批改学生习作时要走边儿童的经验世界,体会儿童的心理,用自己的心去感怊孩子的心灵,用自己的情去评价孩子们的习作,用自己的一词一句去点燃学生的习作热情,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地被欣赏中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8.
《音乐世界》2013,(2):11-11
创作成熟的主题 不久前发行的第二张迷你专辑《1&1》让Juniel再一次受到大家的关注,主打歌《坏人》更是获得了很高的传唱度。她说:“之前的专辑只有3首歌是由自己负责创作,但这次发行的新专辑中,就有4首歌是由我自己写的,专辑中的歌曲《坏人》是一首透着淡淡感伤的情歌,  相似文献   

9.
多一份倾听     
交流与展示是新课程标准中关于习作教学的一个策略。如何开展这一活动,让孩子喜欢它并能主动参与,从而实现习作能力的提高?我想倾听一下孩子们的意见。踏着上课的音乐声,我进了教室。“孩子们,老师在翻阅你们的周记与习作时发现好多同学的文笔真美,而且都恰到好处地用上了许多好词好句。我细细欣赏,感觉真好!可就我一个人看了,真觉得可惜,你们能帮我出个主意,让大家都能欣赏到吗?”听见老师的征询,孩子们马上窃窃私语、交头接耳起来,很快就有人举手了。“发下来给大家看!”“什么时候发?看不到那么多的!”马上被同学否定了。“每节语文课前…  相似文献   

10.
那是在一次习作课上,我让学生们交流我事先布置的作文《我希望……》。我不得不被学生张扬的个性、飞扬的思想所折服:《我希望双休日不再去兴趣班》、《我希望爸爸不要抽烟了》、《我希望世界上不要再发生战争》、《我希望老师这样给我们上课》、《我希望到太空上去遨游》……台上的同学讲得眉飞色舞、激情昂扬,台下的同学听得情绪热烈,不时地拍手称赞。同学们尽情地享受着被人认可和欣赏的快乐。天真的情趣,独特的思维,奇妙的想象力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师生之间充盈着感动和理解。这时,我发现钱茵把头低在桌下,两手不停地揉着作文稿。我…  相似文献   

11.
<正>《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写作中学会写作"。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体会到在评价习作时,要珍视学生习作中闪烁着的个性光彩和富有时代特征的"亮点",要努力弘扬学生的个性体验,有效地促进习作评价的改革。一、互相欣赏,给学生少些批评1.欣赏与摘录相结合,在欣赏与摘录中品评。每个人都期待被认同、被肯定,学生尤其如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贴在"作文展示栏"上,引导其他同学互相欣赏、互相评价、互相寻找作文中的  相似文献   

12.
那天,孩子愁眉苦脸地说:“下午不想去上学了。”问及原因,孩子说:“有个叫小玮的同学非说我弄坏了她画的琴键图,让我赔。”我说那就画一张给她不就行了?孩子说不行,她就要她原来的那一张。我再提议,那就送她一张白纸,让她自己画一张好不好?孩子摇摇头,说那样更不行。  相似文献   

13.
杨澜机智明朗、内涵丰富的主持风格曾给亿万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她的散文也是同样地富有魅力.这篇《我的同学》即选自她的第一本散文集《凭海临风》.在文章中,杨澜自然流畅的笔触简洁传神地勾勒出她那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的“众生相”——“总带着热带海岛般灿烂透明的笑容”的胡里奥来自波多黎哥,他的口头语是:“你明白我的意思吗?”“一脸稚气、却时常要把手插在裤兜里装出老成持重的样子”的安德烈来自意大利,他最喜欢说:“这个很便  相似文献   

14.
那是在一次习作课上,我让学生们交流我事先布置的作《我希望……》。我不得不被学生张扬的个性、飞扬的思想所折服:《我希望双休日不再去兴趣班》、《我希望爸爸不要抽烟了》、《我希望世界上不要再发生战争》、《我希望老师这样给我们上课》、《我希望到太空上去遨游》……台上的同学讲得眉飞色舞、激情昂扬,台下的同学听得情绪热烈,不时地拍手称赞。同学们尽情地享受着被人认可和欣赏的快乐。天真的情趣,独特的思维,奇妙的想象力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师生之间充盈着感动和理解。  相似文献   

15.
“尖尖角”这个栏目是我们中师生发表习作的园地,在这里我们可以尽情地吐露自己的心声,以引起广大中师生的共鸣。它也是扶持文学新人、繁荣校园文化的沃土,能激起文学爱好者的写作热情,帮助他们驶向成功的彼岸。虽然我进校不久,但“尖尖角”栏目已牢牢地吸引了我。每次等到《师范教育》,我就迫不及待地翻到“尖尖角”。于是我认识了“矿山女儿”李海红;领略到“北方银杏树”的风采;学会在“我的路”上逐渐“走向成熟”;给一位同学过“生日”,让她激动万分;有了在“中秋”这个万家团聚时刻恋“家”的情思;“忘不了”  相似文献   

16.
兔子和狐狸     
一只兔子和一只狐狸交上了朋友,狡猾懒惰的狐狸不愿自己去寻找食物,总是向兔子讨吃的,兔子辛辛苦苦攒下来的粮食,眼看就要被狐狸吃光了。一天,兔子对狐狸说:“粮食快吃光了,咱们去种瓜吧。”狐狸说:“好是好,咱们没有种子,也没有铲子呀。”“我去找。”兔子说。狐狸很不情愿地答应了。兔子把种子和铲子准备好了,叫狐狸一同去开荒,狐狸假装有病,哼哼着对兔子说:“真糟糕,我生病了,不能下地,你先自己去吧。”兔子只好独个儿去种瓜,但是,一直等到平好了地,下了种子,狐狸还没  相似文献   

17.
眨眼间,我执教了三年之久的六年级四班就要毕业了。临行前,我请孩子们再次撰写那一篇我们班的“传统习作”——《我的老师》,满心期待着他们将心中想和我说的话都写下来。让我能在毕业前听到孩子们的真情留言。文章完成上交之后,王超然同学的习作再一次被我保存下来。回想起来,从四年级接到这个班的第一篇《我的老师》到现在,她的三篇同题习作已经在我的脑海里永远地安了家。这三篇习作,不仅见证了她个人习作进步的历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各个时期采取不同策略进行作文教学所产生的不同效果。今天静下心来整理一番,好好做个反思。第一次:…  相似文献   

18.
一、点播厅———赏一赏1.欣赏精彩题目。2.欣赏精彩内容。学生从题目中点击最想欣赏的两篇习作(《零食,想说爱你不容易》《水煮活鱼》)。小作者上台有感情地朗读,请其他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师:欣赏了这两篇习作,同学们一定有很多话要讲,谁先来?燕强:我看了金花同学的习作题目《水煮活鱼》,感到很有趣。我原来以为这是一道菜,没想到却是一个小实验。用菜名来作实验的名称,真有意思。师:“水煮活鱼”是一道川菜,你吃过吗?燕强:没有,不过我听大人讲过,很辣。师:有谁吃过?钰萍:我吃过。当初我一直缠着妈妈带我去吃,没想到只吃了一口,就感…  相似文献   

19.
高年级同学随着阅读量的增加,积累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知识面广了,视野开阔了,写起作文来,也就轻松自如,游刃有余了。你看,张轶同学随意地往世界地图前一站,便“站”出了一篇佳作——《我站在世界地图前》,看了之后,你不由得会对小作者那独到的取材眼光及宽泛的知识面而由衷赞赏。小作者用目光在地图上进行着“环球旅行”,每到一处,就将“看”到的名胜古迹、资源特产、人文特点等如数家珍般地向大家一一作介绍。虽然比较概略,但读者接收到的信息量却很大,显而易见,这是阅读的成果。小作者平时一定比较喜欢看课外书,积累了较多的自然、地理、历史等方面的知识,才驾轻就熟地完成了这篇习作。阅读除了能增长知识外,还能促进思考。王超然同学在看了《福尔摩斯探案集》这本书后,不禁被主人公福尔摩斯超凡的侦破能力所折服,深深地喜爱上了这位机智、敏锐、勇敢的“天才侦探”,希望自己“能成为他的学生”。当心中崇拜的偶像最后在作者的笔下“死”去时,王超然非常地“扫兴”,觉得有话要对作者说,于是便写下了《敏锐思维+勇敢机智=福尔摩斯》这篇习作。文中,小作者坦然陈述了自己的看法,并为小说设计了自己理想中的结尾,很有见地。我们除了多阅读外,还要学会多思考。通过思考就会产生思想,有了想法就会有表达的冲动,落实到文字,就是一篇作文。作文心语  相似文献   

20.
我们常常追求一种教育机智,这是不错的。教师的教育机智,更多的时候具体表现在他们对教育时机的准确把握、对教育方式的恰当选择、对教育技巧的娴熟运用。但是,这“机智”决不能仅仅理解为一种教育智慧或一种教育技艺,而应该是对学生心灵的真诚尊重。我当然同样赞赏教育机智,但我认为,这种机智应该是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而不能是人为地“运用”。按我的理解,机智更多的是属于一种技巧,而这种技巧必须注入一种教育情感才会富有生命。换句话说,离开了师生之间心心相印的感情交融,任何“技巧”都不过是教师的“小聪明”罢了。人们常说教育是一门艺术,但一些教育者往往把这艺术仅仅理解成一种纯技巧的东西。其实,教育艺术就是心灵的艺术,它对教育者的要求首先不是技艺,而是对每一个学生的由衷的热爱和尊重。所以我说,比教育机智更重要的应该是教育者对学生的尊重。这一观点,源于我对自己教训的一次反思。一天早晨,我来到班上向一个女学生小马(化名)借改正液用,我发现她好像是在抄同学的作业。虽然我知道这个学生有抄作业的习惯,但我还是怕冤枉了她,所以当她把改正液给我拿来时,我小心翼翼地问她:“你刚才没抄同学的作业吧?”她说:“没有啊!您看,这都是我的本子。”她当即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