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燕薇 《教师》2013,(31):77-77
学贵有疑.因疑才能生出学问。在传统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因要抓成绩.保证升学率,在课堂中更多是向学生讲授知识.结果学生也只能被动接受。如此.学生的学习也就更多受制于教师的控制,积极性不强。效率不高。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就是要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体的位置,让学生愿问,敢问,会问,在问题中尝试解决.从而促进知识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新课改关注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为此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进行了积极的尝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表现的机会,倡导学生敢于表达、勇于创新.然而,学生更多的是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自己不能提出问题,这不仅是由于学生的思想意识淡薄,而且也有方法上的不足.因此,本文就提出问题发表一点个人观点,分析目前学生提出问题的现状,思考提出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连军霞 《学周刊C版》2014,(8):100-100
现代教学提出学生是信息的主动构建者.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体。新课改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地位与学习方式的转变.明确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确立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让学生展开主动探究.实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与积极构建.这是新课改的核心所在.也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环节。这也是我们教学改革的方向与目标。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改变教师一讲到底的灌输式教学.代之以学生的主体参与.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主体参与,构建知识,促进学生素养与能力的全面发展。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呢?对此,我有如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师生的互动和合作.而在这互动的过程中意味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和生成性,因此生成性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也是新课程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的重要方面.同时,我们的课堂教学又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这意味着课堂教学必须具有一定的预设性,于是预设与生成就构成了新课程教学中的一对基本矛盾,  相似文献   

5.
教是为了不教.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学会"偷懒",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为学生们提供更多机会,创设展示自我的舞台,教师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观察了解学生,更好地调控课堂.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生面临着更多的压力,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高校的关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因此高校应当有效改革教育体制.让教育真正作用于学生.  相似文献   

7.
施森林 《考试周刊》2011,(86):213-213
一、指导思想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充分发展.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关键是在教育教学中实施主体性教育.也就是首先应着力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养成积极求知、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及能有效地自主学习的良好品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8.
冒继承 《江苏教育》2007,(10):19-20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考试的功能与形式正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比如试题更注重学生素质的评价.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活.更多地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等等。但是,在关注命题改革和学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不应该忽视评价的重要主体——教师的个人因素。我以为,教师的个人素质是影响阅卷质量乃至评价结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新的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相信每个学生的实力.把学生真正放到主体地位上来.教师变成课堂的导演.让学生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具体操作起来,就是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时俱进,更新理念.教师不要一上课就滔滔不绝地讲个没完.学生被动厌烦地听得糊里糊涂,突破传统观念,大胆放手,给学生以自由,让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把握.还给学生选择的权利.让每一个学生有足够的解决问题的机会.让学生自己明辨是非.让学生自己去质疑解难.这样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自愿接受教育的强烈欲望便会油然而生.学生自我学习的本领当然也就会得到很好的掌握,整体素养就会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周兰 《考试周刊》2009,(46):225-226
合作学习是新课理念下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而小组讨论又是合作学习的核心,它能使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有更多的交往、互动的机会,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途径。小组讨论质量的高低直接反映和决定合作学习效果的优劣。实践证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表现自己,好与人交往,在学习中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参与互动,就顺应了他们的心理特点,为他们提供了一种自我展现的平台和机会。  相似文献   

11.
亚里士多德曾讲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存疑、质疑是求知欲的表现.是一种探索的动力,也是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因此,在语文教学应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让学生有更多的思维、发展空间,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式,引导学生多思善想。质疑问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增进他们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呼唤学生主体地位的突显.新课程理念背景下的课堂给了学生更多的听、说、读、写空间。然而,我们看到众多的教学行为缺乏联系,缺乏整体感。大多数的课堂上,学生只是任某些学习环节中拥有小小的自主.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也没有获得真正的学习自主极。  相似文献   

13.
在新课改中.新的教学观把教师和学生看成是平等的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需要更多的自主权、实践机会和选择机会。在这种师生关系下的各个教学环节中,教师都应尽可能地给学生参与的机会,并进行恰到好处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试论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教学正逐渐摆脱知识灌输性,而走向一种“其意义在于理解,是学生自主构建与创生”的内涵。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师生主体性日益得到凸显和重视。相应地,在教学评价中也显现出这一特点,即在评价活动中.过去一直作为被评价的学生被赋予了更多的参与性。学生参与教学中的  相似文献   

15.
反思课改以来的语文课堂.我们不难发现以下教学效率低下的现象:(1)简单地让学生自己读书;(2)放任自流的自主学习;(3)对文本的冷落。这些“强调学生的独特见解.忽略对文本的尊重: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忽视了教师的主导;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和赏识,忽视了对学生的正面教育”的状况.就是教师主体严重缺失所导致。事实上.教师主体对教学活动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因为我们所谈的教学活动.更多的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的行为,因而教师的品格特征和认知能力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呼唤新课堂应该是充满爱的课堂。小学生刚走进学校.他们就像那细嫩的芽儿.需要更多的关爱、呵护和引导。教师应促进学生个性充分自。由地发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帮助每个学生建构健全的人格,展现真我的风采。在充满爱的课堂中,我的实践体会是:  相似文献   

17.
主体问性哲学指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构成了双主体。此观点摒弃了以前的老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学生是客体的说法.充分肯定了学生作为主体的重要地位,这更有利于促进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落实素质教育。但虽学生也是教学中的主体,而对学生的启发诱导仍不可忽视。其中激励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呼唤新课堂应该是充满爱的课堂。小学生刚走进学校.他们就像那细嫩的芽儿.需要更多的关爱、呵护和引导。教师应促进学生个性充分自。由地发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帮助每个学生建构健全的人格,展现真我的风采。在充满爱的课堂中,我的实践体会是:  相似文献   

19.
作为教师,社会给予了我们很高的荣誉.作为人民教师中的一员,我为自己的职业而感骄傲和自豪。但是自豪之余,是我对这份工作更多的思考:作为教师,我工作的主体是什么,我的荣誉因何而来,我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答案很明确——学生!作为教师,我工作的主体是学生.我的荣誉因学生而来,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也是学生,学生是教师一生中最大的一笔精神财富!但是,要做一名好老师是非常不容易的。要做一名受学生喜爱的好老师就更难了,这就需要教师在给学生教授好知识的同时。处理好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20.
伍建英 《考试周刊》2013,(69):160-160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己去活动、体验乃至创造,使学生享受到探究的乐趣,使学生从被动获取知识向主动探索知识转变。农村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应创新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和步骤、实验类型.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科学探究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