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声乐教学的的主体性是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始终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只有当学生对声乐的了解、对声乐技能的掌握、对声乐作品的理解等转化为学生自身发展的新需要时,才能真正促使学生的声乐学习向高一级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2.
声乐是一门融语言,音乐和情感于一体的艺术,它用歌唱的语言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和心声。只有当"声"与"情"有机融合并充分洋溢在歌曲演唱时,唱歌技术才有可能转化为歌唱艺术。在声乐教学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把声音和情感结合起来,注重以情带声,是提高学生声乐水平及演唱技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林琦 《文教资料》2011,(17):94-95
声乐钢琴伴奏课是声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因为声乐教育专业的教学不是培养声乐独唱人才,而是培养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声乐教育工作者。声乐教师不但要有美妙动听的嗓音,而且要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将钢琴伴奏弹好,为声乐教学做好辅助,让学生在流畅、熟练、富有音乐表现的钢琴伴奏中学习练声法及声乐作品。声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仅仅要在钢琴伴奏课上学会"听伴奏"、"合伴奏",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弹伴奏"。本文就钢琴伴奏课的教学形式与方法两个方面论述了如何为声乐教育专业学生上好钢琴伴奏课。  相似文献   

4.
"经验"在声乐表演艺术中是感性与理性的复合体。声乐表演艺术离不开声乐教育家的"经验"世界。在声乐表演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中,"经验"作为示范教学和舞台演唱的衔接因子,对于声乐艺术经验的转化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声乐演唱者作为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去思考生命在感知和创造中的个性特点,通过对感知经验到艺术经验的提升,才能把握声乐演唱艺术的内在规律和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学生在学习声乐过程中,存在的学习误区及问题,借鉴相关专家对声乐发声技术的研究方法与成果,结合对声乐教学研究与演唱实践的亲身感受,从身体姿势、气息运用、歌唱的语言等技巧练习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解决了学生在学习声乐过程中"练什么"和"怎么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不合理的"换教师"现象使高职院校声乐教学的针对性、统一性大打折扣,师生之间的良好合作难于保障。高职声乐教学受学生综合条件、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有限的课时数和学制的制约,"换教师"应慎之又慎,更要趋利避害,以保障高职声乐教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英语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任务型"教学是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发展形态,他把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8.
文章阐述了在声乐教学中,怎样帮助学生尽快地度过"不自然阶段"达到科学的"自然阶段",以及如何解决歌唱的呼吸与共鸣问题,笔者总结出启发式教学,赏识性教学,感觉式教学和因材施教、个性与共性教学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有效的声乐教学,通过实践使声乐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着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程度和表达运用的能力。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在实践工作中,我总结了一些经验,收到良好的效果。作文,是"物"(知识、生活)转化为"意"(思想、意旨),然后再将"意"转化为"文"的一个双重转化的过程。在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质量,我能遵循这种双重转化的规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实现学生作文质量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0.
郑荣清 《考试周刊》2011,(27):225-226
教师应该客观科学地把握自己的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由学生的组织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本文结合初中科学新课程教学实践,从"促"与"导"、"管"与"引"、"探"与"实"的有效结合方面阐述了有效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切实提高科学教学课堂实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数学教师的教学任务就是把数学知识的准确严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生动活泼的"教育形态",其转化的方法有:利用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贴近的个别范例引发思考实现转化;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实现转化;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实现转化;应用变式教学实现转化。  相似文献   

12.
双语教学引入到声乐教学领域,能更快、更直接地使中国的声乐教学研究与国际文化接轨,并形成使西方学者熟知且承认以美声唱法为主要内涵的中国声乐学派。"一对一"美声双语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对这一学科的双语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专业潜力,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声乐人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双语教学引入到声乐教学领域,能更快、更直接地使中国的声乐教学研究与国际文化接轨,并形成使西方学者熟知且承认以美声唱法为主要内涵的中国声乐学派。"一对一"美声双语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对这一学科的双语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专业潜力,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声乐人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4.
王璐  丁名夫 《文教资料》2014,(26):48-49
从教育层面来看,"人文精神"是以提升学生就业技能水平,注重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一种"以人为本"理念。高职声乐教育中,"人文精神"在培养学生个体发展、艺术思维观念及文化素质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人文精神"与高职声乐教育的关系,探讨高职声乐教育中"人文精神"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以期促进高职声乐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教师的创造性教学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谐互动,创新发展。也就是说,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教学实践而真正转化为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晨练"在我们艺术高中的声乐教学中是比较普遍使用的方式,旨在加强学生的基本功,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反馈中发现",晨练"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深挖其原因,试从时间的合理安排、发声方法的科学使用、练声与音乐的结合这三个方面对如何能使"晨练"在艺术高中的声乐教学中得到合理应用进行阐述,望对以后的声乐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声乐教学水平从整体上看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还有相当一部分从事声乐教学的教师并没有真正掌握声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致使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走了弯路,为了对学生负责,广大从事声乐教学的老师就应该正确掌握声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教学方法,成为一名合格的声乐教师,为中国声乐教学能够健康发展做一些有价值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李小岗 《孩子天地》2016,(7):211-212
高考是我国大多数学生需要经历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是影响学生未来受教育情况的主要要点。声乐艺术生作为高考学生队伍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在接受教学辅导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问题。笔者主要针对高考声乐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和处理对策进行分析,旨在为促进声乐教学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陈宇京博士的著作《语感与乐感——汉语声乐语言人声阐释研究》于2008年9月由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公开出版发行。这是一部质疑当今声乐教育教学"为声音而声音"纯技巧训练现状,强调声乐语言人声阐释过程中必须重视"乐感",同时,亦不可偏废"语感"对艺术性人声阐释活动有巨大影响的艺术实践美学类专著。全书划分为二个部分:第一部分有八个章节,以"语感"与"乐感"两个概念为肇端,深入探讨了"语感"与"乐感"的本源及其在声乐美学上的意义,总结出了"语感"与"乐感"在声乐语言人声阐释过程中的内在规律、目的定位、具体感受等经验;第二部分有三个章节,解释说明了"感言与感乐"的概念及性质,并列举了大量音乐素材来作为解析人声阐释过程中主体的独特创新、个人抒兴的具体技巧法则、断连处理手法等问题的实证。对声乐教师、声乐演员、声乐学习者都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高校声乐专业教学开展中,课堂教学拓展了学生声乐知识理论和演唱技巧,实践教学则将课堂教学中传授的理论指导进一步转化为实际演唱能力,因此在教学环节不断的积累学生的演唱能力则非常关键。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讨论如何在高校声乐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演唱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