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晚清合肥地区的名门望族积极利用自己掌握的人力、物力、财力等优势资源,投身于地域文教活动中,成为地方兴学活动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望族的助学兴学活动促进了地域文教事业的恢复与发展,也提高了望族本身的威望和在地域公共事务中的话语权,巩固或提升了望族在地域社会的地位。而晚清望族在地域文教事务中的巨大影响力,既体现着晚清国家对基层社会控制能力的减弱,其本身亦进一步推动了国家社会控制权的下移和绅权的扩张。  相似文献   

2.
南北朝时期,中央与地方权力皆被大姓望族所掌控;地方大姓多举族聚居;望族的婚姻多为相同利益集团内婚制。这些相同点的形成是因为无论南方或北方,大姓望族已经成为当时南北政权的依靠者和支持者;反过来,他们为了能够长期占有特权,一定会采取种种措施以求自保。  相似文献   

3.
越中科举世家新昌石氏于宋初崭露头角,在宋代三百年间发展为地方望族。石氏一门数代科甲相联,艺文鼎盛。入仕者清风峻节,成就了科举世家的美名。新昌石氏勃兴之原因主要有三点:积善成德,传承石门家风;义塾宏开,振兴家族教育;建堂贮书,延续藏书传统。新昌石氏在同时期地方精英家族崛起过程中颇具代表性,其背后所体现的是门阀制瓦解后地方望族通过仕宦来维持,继而振兴家族的基本路径与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4.
汉魏六朝是望族发展和大姓郡望形成的关键时期。望族发展固然与时代政治制度和政治格局的变迁、宗族势力的兴衰、望族与皇族之间及望族与望族之间的婚姻等关系密切,但望族是否具备内在的自觉、自立精神与文化优势,这才是决定其兴衰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5.
江庆柏《明清苏南望族文化研究》详细考察了苏南望族形成与发展的原因,深刻总结了苏南地理因素、社会环境对苏南望族文化性格形成所起的作用,提炼出重视人才教育是苏南望族有别于其他地区望族的特点,形成了努力开掘特色文化,详尽占有资料,分析细致、论证缜密的著作特色,是一部十分有意义的特色文化研究力作。  相似文献   

6.
晚清合肥地区的名门望族积极参与工程建设、赈灾救济、地域治安等各项公共事务活动等,并占据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成为官方在地域社会治理活动中的重要依靠力量。而望族本身亦通过对地域公共事务的积极参与而得以将自己的势力成功地渗透基层社会乃至地方政权,这既体现了晚清望族在地域公共事务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的扩大,也进一步刺激了社会控制权的下移和绅权的扩张。  相似文献   

7.
清代,盐业经营有利可图,盐商通过经营盐业发家致富后,成为地方望族,他们往往会凭借自身的财力和地位等参与地方社会建设。本文试以广东盐商的典型材料为个案进行分析,集中展现盐商对地方宗族的参与建设情况,从而揭示盐业与地方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明清江南望族在教育上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为了家族的生存和发展,长洲彭氏与时俱进,由尚武向尚文转型,并积极与新式教育和西学接轨,从而人才辈出,使家族成功地确立了望族的地位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本庙缘田碑记》为线索,结合族谱、县志等资料,分析明代九峰曾氏家族在建县后的发展情况,认为曾氏家族利用平寇、设县的有利时机,使自身从地方豪族变成士绅望族,同时,在与国家的“合谋”中,使地方社会成功转型。  相似文献   

10.
吴红安所著《明清时期上海地区的著姓望族》已于1997年9月出版,全书50余万字.该书就明清时期上海地区的望族——社会上颇有声望的官僚、地主等家族进行了探讨,着重介绍了明清以来潘恩、徐阶、董其昌、徐光启、王鸿绪、张照、钱大昕、廖寿丰、徐郙等20个著姓望族以及300多个家族的门祚,阐述了望族形成的条件、发展变化及其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东林学风与苏南望族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从明清苏南望族文化中汲取了养分,又影响了苏南望族教育和文化,进而辐射到更多苏南家族和整个苏南社会。东林学风的核心是务实经世,在东林后人表达手段“灰色”化、逐渐放弃在野抗争的情况下,务实经世的特色却保持着,成为苏南社会近代变迁的一大特征。这一切可以从东林代表人物与苏南望族之间的关系上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12.
苏格兰是一个独特的地方,历史厚重。豪门望族的府第与城堡以及穿着传统服装的游行随处可见。它有些城市是欧洲最美丽的,诉说着苏格兰昔日的荣耀与辉煌。想体验和发现今日的苏格兰的真正灵  相似文献   

13.
潘光旦是中国较早运用家谱族谱进行家庭望族研究的社会学家之一,他从优生学的视角研究中国宗族社会中的望族群落,注重家族世系、遗传、环境等要素的研究,在其望族研究中集中体现了中西方法理论相结合。其望族研究对中国家族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及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清初山左诗人朱缃,出身于济南望族.作为山左诗学的实践者,师承"一代正宗"神韵派领袖王士禛,又能于神韵之中自成一格,用其短暂的人生谱写了许多质朴、自然、风流蕴藉的诗歌.虽称不上名家,但研究朱缃及其诗歌创作,对于理清清初诗学思想和诗歌的发展脉络,深入发掘地方文化内涵有重要的意义,也有裨于整个清代诗歌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经过元末兵燹,山东掖县土著居民锐减,旧的地方秩序被打破。明朝建立前后,大批移民涌入,面对相对平等的竞争环境,呈现出迅速上升、崛起的态势。明中期以来,很多移民家族成员,接连通过科举获得政治资源,逐渐成为地方望族。同时,他们又通过种种途径,逐渐攫取各方面社会资源,终于构建起以他们为中心的地方新秩序。  相似文献   

16.
<正>《晚明望族编刊活动研究——以湖州闵、凌、茅、臧四大望族为中心》是赵红娟教授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结项成果,于2021年4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主要通过对湖州四大望族书籍编选、评点、序跋、刊刻及销售活动的系统研究,从四大望族经济实力、科举仕宦、文化素养、人脉资源、编刊特征、编刊家个案、著名选本与刊本的传播等方面,来揭示晚明江南望族图书编撰、刊刻和传播的特点、规律和文化意义。全书体例严谨,视野开阔,整体观照,点面结合。  相似文献   

17.
婚姻是人们提高社会政治地位、改善经济文化生活状况、实现社会流动的主要途径,更是女性改变命运的主要方式。汉代女性通过嫁入帝王之家或地方望族光耀门楣;通过离婚再嫁改变人生际遇。嫁入帝王之家的女性,不仅改变了个人命运,也使家族以外戚身份对汉代政治施加影响。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代塘栖市镇经济的发展为当地望族的兴起提供了物质基础,而政治性积累、科举文化的发展,则将当地望族推向繁盛的顶峰。其间各个家族虽然经历盛衰起伏,但整个士绅家族群体却延续长达3个多世纪。19世纪末叶以后,急剧的社会变革截断了塘栖世家名族盛衰循环的固有路径,但社会经济转型也为家族复兴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9.
运城学院图书馆建立具有河东地域特色的馆藏,可以使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形成合力,便于学科专业、研究成果的交流与展示,能更好地实现文献资源的藏用功能。建立特色馆藏,从古籍文化、农耕文化、根祖文化、望族文化、英杰、民俗、旅游等方面突出地方特色,才能真正地服务地方经济,更好地弘扬河东文化。  相似文献   

20.
苏格兰是一个独特而质朴的地方,自然条件虽不得天独厚,历史的厚重感却随处可见,豪门望族的府第与城堡历历在目,还可以看见穿着民族服装的传统的游行队伍。这里有全欧洲最美的城市,诉说着苏格兰昔日的荣光。[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