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集邮》2001,(11):7-7
①全套4种,邮资图名依次为:(郴州——)苏仙岭、五盖山、东江湖、莽山,面值80分,全套售4元;②全套2种,JP102-1中国之队,面值60分,350万枚;JP102-2走向世界,面值4.20元,100万枚。⑤全套6种,邮资图名依次为:望天门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独坐敬亭山、赠汪伦、望庐山瀑布·其二、早发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有关上海题材的老明信片的著作很多,如《上海历史明信片》、《旧上海明信片》等,在《老明信片·建筑篇》中也有许多有关老上海题材的明信片。这些反映了20世纪40年代之前的上海外滩、南京路、苏州路、黄浦江的景观以及老上海的风土人  相似文献   

3.
4.
居洽群 《收藏》2001,(10):60-61
用普通邮资明信片(以下简称明信片)在空白的背面加印上图文后,邮局商函广告部门称作“广告片”。目前加印片的品种远远超过广告的范围,如果仍旧称作广告片既不符合实际,也影响今后业务的招揽、发展,称做“普通邮资明信片加印片”较贴切,可简称“加印片”。  相似文献   

5.
晏樟根 《收藏》2001,(9):62-63
我收藏的这些清末民初彩色画面明信片.全套10枚,从各个不同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生动地记录了旧中国人民的苦难与贫困,有的画面内容闻所未闻,耐人寻味。正是这些画师的杰作.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资料.给人以警示。  相似文献   

6.
从朋友蔡小鹤那里发现一本非常有趣的集子。《洋人眼中的清末中国》。这是一本全部用明信片编纂的集子,明信片使用的时间是在1898—1908年,也就是八国联军侵华前后。洋人用在中国拍的照片和绘画制作成明信片,然后又在中国各地的旅馆商店出售,在华的外国人买了又寄回国内。  相似文献   

7.
8.
笔邮集中有一件展品:马任全先生出国途中从苏联寄往上海复兴西路55号的明信片,销苏联1957.7.22日戳,到达戳为上海18(支)局1957.7.31日戳。  相似文献   

9.
哈达铺位于甘肃省宕昌县境内,是陇南岷山地区的一个重镇。1935年9月21日,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长征途中到达哈达铺。部队在这里进行修整,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等红军领导人及红一方面军司令部,当时都住(设)在镇上的“义和昌”药铺后院和一家名为“同善社”机构的院内。1936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二方面军,在贺龙、任弼时、肖克等同志率领下,也曾路过哈达铺,并在这里做出了许多重大的军事计划。如今,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遗址,已被列为全国重点  相似文献   

10.
《上海集邮》2002,(5):7-7
发行日期;发柱白娜如一命私二伙一名称一_介油履画恤川)洲丧许奢夕奎i夔蔚者//责往编辑_一j喇户一一弓协贫 户匆健莱睡一_几云冬_初旅绚助窿若爵参沁雍麦祷一仁公油痴11奄升晚介落扮助惊尔宋鹅_,;夯一_一_扭、菌瑟如绪墨奏份仁称介共于万绮翻枷献界一价人熊廊①一一璧_佘;:一_一____一韶督瑰氛介呼一几耐_一一_一臼一协海 丫一几砷cDMA娜卜「众移动通信开通一丫-一口一-_井一“件一__、砂毕柯一 - ~叽一月渤巧黔-一”招_·11如妙楼?一二毖森象几瓢老篡奢介一一冲一下不于诬_-恶鳌呼对一而一…一_一…礴针何吟肠一喊衬-~一响续森一户户_一…  相似文献   

11.
有齿明信片     
郭润康 《上海集邮》2002,(6):25-25,28
江西南昌吴法金同志热中集邮资料的收集,特别重视绝版的早期邮书、邮刊,不惜重金以求。他还收集名家的签名封加以珍藏,作为纪念。今年3月,他作“马泰新”之旅,每到一地都寄来封、片,告之行踪,主要还在于丰富收件人的收藏,或让我欣赏外国邮票。  相似文献   

12.
《上海集邮》2001,(4):22-22
2月28日,值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试开馆一周年暨正式开馆之际,推出由国家邮政局发行的“玉兰”图普资片印制的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系列邮资明信片。此次推出:系列(一)计6片、系列(二)计1片,共计二套7片。  相似文献   

13.
14.
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的那年,我重拾起中断了多年的日记,不过这一次并不是将日记写在日记本上,而是写在了明信片上。这种看起来有点特别的写日记的方式,不仅给我的生活增添了新的乐趣,也让我的集邮爱好与日常生活结合得更加紧密。  相似文献   

15.
九天 《集邮博览》2001,(11):19-19
见《集邮博览》2001年第8期晨曦先生“假冒伪劣极限片种种”受益匪浅。关于晨先生所列第四种情形,即“用非邮政明信片制作的极限片”给人们一种概念就是:制作极限片,所选用的图画明信片,必须是“邮政部门印制”的。笔认为这是一种误解。  相似文献   

16.
搜寻历史,积累文化——这是《旧上海明信片》给我的第一印象。  相似文献   

17.
吴斌 《集邮博览》2018,(3):82-82
日前,我觅得一枚明信片,正面印有日文“郵便はがき”(意思是“明信片”)和中文“军事邮便”、“陆军恤兵部发行”、“共同印刷株式会社印刷”等字样(图1),背面为一幅图画,画面上有一座石桥,桥下河边的石阶上,有5个正在洗衣服的妇女,透过石桥的桥洞,可以望见河对岸的柳树,  相似文献   

18.
1970年代初,我在某市远郊乡下做知青。一日接到市里同学的一枚明信片。明信片上主要写了两件事:向我要外地书店的地址;邀我春节期间去市里玩。除了同学写的几句话外,明信片上还有用红笔写、字号较大的一句话:“收件者加强对寄件者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俞建国 《上海集邮》2011,(10):13-14
笔者收藏的3套辛亥革命纪念明信片,记载了革命军(民军)浴血奋战的这段历史缩影。 1911年10月10日晚8时许,工程第八营、塘角辎重队首先发难,其他各部革命力量闻声纷纷响应。  相似文献   

20.
笔者往年介绍加拿大生肖邮票时,总少不了赞美一句:“加国邮政虽有一支精湛的设计队伍,但还是惟恐传统的西方艺术观念会妨碍中国风格的洋溢,故都是寻访境内华裔美术设计者担纲设计。”今年这句话可要“打住”了,因为出乎意料,加拿大生肖邮票首度由全西方血统人士组成设计班子,由费萧特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