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研究背景《怎样加快溶解》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的内容,由四个实验活动组成,即:“怎样使肥皂溶解得快”、“搅拌与不搅拌哪种溶解得快”、“热水与冷水哪个溶解得快”、“研细与不研细哪个溶解得快”。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活动中的科学内涵和教学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理念,指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自行探究,自行研讨,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与思维的能力。本课的重点是“搅拌与不搅拌哪个溶解得快”的对比实验活动,难点是在做对比实验时如何控制变量。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自行设计的对…  相似文献   

2.
本课是大象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水和盐的故事》第一个主题活动。本册教材的目标之一是对学生“猜想与假设”能力进行综合训练,本单元承担的二级目标是对学生进行“对实验现象产生的条件进行猜想”的能力训练。本课也是学习后面两课的基础,目的是在学生大胆猜想并实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溶解现象,并引领学生对“加快溶解的条件”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3.
白志江 《科学课》2009,(7):36-37
本课是大象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水和盐的故事》第一个主题活动。本册教材的目标之一是对学生“猜想与假设”能力进行综合训练,本单元承担的二级目标是对学生进行“对实验现象产生的条件进行猜想”的能力训练。本课也是学习后面两课的基础,目的是在学生大胆猜想并实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溶解现象,并引领学生对“加快溶解的条件”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4.
教材版本说明《怎样加快溶解》选自《科学》实验教材教育科学出版社四年级上册。 分析教材: 本课主要使学生通过实验知道搅拌、用热水和把要溶解的物质碾细等方法可以加快溶解,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自主经历探索溶解快慢的方法。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动手操作,进行比较概括,从而培养学生实验、比  相似文献   

5.
《怎样加快溶解》一课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在认识溶解的基础上,通过实验知道搅拌、加热和把要溶解的物质研碎等方法可以加快溶解。这节课的难点在于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溶解的快慢,从而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仔细观察、善于思索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6.
《溶解》是人教版“九义”教材第六册第六课,该课是在低年级学习了水的一般性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水有溶解其它物体的性质。首先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溶解,初步建立溶解概念,然后通过判别一些常见物体能否溶解来巩固溶解概念,最后指导学生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本课属于建立科学概念的课型(自然课课型的新划分中的一种课型)。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溶解,能正确判断某种物体能否溶解在水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相似文献   

7.
《怎样加快溶解》一课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在认识溶解的基础上,通过实验知道搅拌、加热和把要溶解的物质研碎等方法可以加快溶解。这节课的难点在于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溶解的快慢,从而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仔细观察、善于思索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8.
我们学生的能力不应该被低估!他们太了不起,对实验设计能做到如此严密,而且能相互分析补充使实验方案更加可行。在第六册第七课《怎样加快溶解》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他们提出的利用搅拌可以加快溶解,有位学生说:“往杯子中倒入灰锰氧,加上水,用筷子搅看溶解快  相似文献   

9.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以“帆船航模大赛”这一学生熟悉的情景,通过学生简明的对话,引出该课的任务,驱动学生产生探究风的方向和强弱的欲望,引出本课的学习。通过刮风的现象、观测风和风是怎样形成的三个活动,让学生经历“实验观察——记录现象——分析结果——发现规律(得出结论)”的活动过程。本课的大部分时间安排在室外探究。  相似文献   

10.
《怎样加快溶解》是小学自然教材中的经典内容,各版本中均有此内容,苏教版安排在第五册《食盐哪里去了》一课后进行。此课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实验知道搅拌、用热水和把要溶解物质碾细等方法可以加快溶解,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溶解快慢的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比较概括能力以及仔细观察、善于思索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1.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冀人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9课内容。本课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能力,尝试探究“雨是怎样形成的”。  相似文献   

12.
李彤 《科学课》2013,(6):64-66
教学分析 《水里能溶解多少盐》是大象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4单元《水和盐的故事》中的一课。三下重点训练的探究过程技能目标为“猜想与假设”,在本课教学活动中要体现的是“通过对结果的预测,完善研究题目表述的准确性”。在以前的活动中,学生已经知道了溶解的含义,会做溶解实验,具备小组分工、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3.
有传播信息强、直观、形象的特点,在一定范围内比语言字更生动有效,更利于学生的观察比较,从而让学生主动的探求自然知识。我在教学第六电教手段具册第7课《怎样加快溶解》时,为了让学生更仔细地观察到搅拌可以加快高锰酸钾的溶解这一实验现象,学生对用同样多的冷热相同的水、数量相同的高锰酸钾这几个相同的条件较易理解,但对搅拌与不搅拌这一个唯一的对比条件下的实验现象,在一般的实验操作中肉眼是很难区分出谁的溶解速度快,谁的溶解速度慢,快多少,是怎样变化的。  相似文献   

14.
《水能溶解别的物体》是一节实验课。其目的是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认识溶解现象,初步建立溶解概念,知道水有溶解别的物质的性质。在认识溶解现象的基础上建立溶解概念是本课重点亦是难点,我们采用实物投影、演示对比、学生动手检验等实验方法,提高学生兴趣,增强求知欲,使学生从感性材料中获取知识,较好地完成了本课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5.
小学自然第十一册《卵石是怎样形成的》一课以卵石为材料,指导学生认识地球表面地质变化,是培养学生“由果索因”推理能力的好教材。因此,教师在本课教学时应依照学生的探究程序进行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6.
小学自然教学,在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同时,应注意逐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一、教会实验方法。提高设计实验能力要教会学生实验方法,指导学生设计具体实验操作方案,用学生自己设计的具体操作方案指导实验。如在学习《怎样加快溶解》一课时,先教会学生对比实验的方法,即明确实验中的各项因素,如热水、搅拌、捣碎等,学会确定一个因素变化,如何控制其它实验因素完全相同。然后试着由学生参与设计怎样加  相似文献   

17.
“自然”第一册第十课“热胀冷缩”,是继“怎样认识物体”——水和空气之后的又一类实验课,本课前一部分由教师扮演小林进行演示实验,后一部分还有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徐平 《学周刊C版》2014,(6):59-59
“认识平均分”是苏教版“表内除法”的第一课时。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建立‘平均分’的概念。”而运用数学实验的教学方法则可以迅速达到此项教学目标。“数学实验”是我的市级课题—《数学实验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中的重要研究对象。其主要研究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数学实验在激发学生掌握新知的兴趣、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教材说明本课主要有三个活动内容:“食盐在水里溶解了”、“面粉在水里溶解了吗”、“观察高锰酸钾和砂糖的溶解”。“食盐在水里溶解了”第一个实验是将食盐和沙分别放进水中经搅拌以后观察比较,初步得出溶解的描述性概念。  相似文献   

20.
教材简析:本课在学习了《认识物体》和《到处有水》这两课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习《水是怎样的物体》,由于学生已经初步学会利用“眼”、“耳”、“鼻”、“舌”、“手”等感官认识物体的方法,所以认识水的性质时,已有一定的能力。 教学设计基本思路:本课通过观察、尝试、比较、研讨等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自行获取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