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目前我国政府大力倡导创新精神和创新教育,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新时代的客观要求。作为政治课教师应在创新素质教育方面作出自己的贡献,把学生培养成善于思考,敢于开拓进取的创造性人才。下面就介绍几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高技能人才是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高技能人才有其自身特有的内涵结构和成长规律,培育高技能人才是一个跨界的系统工程,要求政府、学校、企业和行业协会等多方利益主体多元协同配合。当前我国培育高技能人才过程中存在培养管理体系不合理,政府主导作用发挥不足;职前学校教育定位模糊,基础作用发挥不力;职中企业培训内生动力不足,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提高培养效率,要优化培育路径:建立一体化培养管理体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合理定位学校职业教育,强化巩固职业学校的基础功能;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培养体制机制,增强企业的主阵地地位。  相似文献   

3.
技能型创新人才是国家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出发,职业教育必须肩负起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培养技能型创新人才的是一项艰巨工程,必须要形成政府、企业、职业学校共同努力的建设格局,要创建开放的创新教育环境,注重教育各领域及教育教学内部各环节之间的有机联系,形成多元的课程体系,激发学生的动力和潜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目前产学合作教育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高职学院产学合作培养订单人才的基本要求及应建立健全相关的机制,其中核心机制是动力机制,即学校、企业、政府三方都要积极投入到产学合作教育中来,实现三方共赢.  相似文献   

5.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创新人才。大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大学教育教学改革要求加强学术自由。学术自由是创新性大学教育的核心理念,它有助于更新教育理念、建立创新性教育体系、优化创新人才的培养环境。学术自由能避免教育停留在传授和模仿的层面上,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动力。本文阐述了学术自由与创新人才培养的相关性,探讨了高校如何创设学术自由环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陕南高等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结构更趋合理,学科分布广,专业增加多,人才培养能力增强,服务水平得到提高。但也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今后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大投入,加强学科专业和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培养创新人才,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是新时期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保障高校的主导作用,发挥政府的政策导向作用,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要从创业动力机制、平衡调节机制、质量保障机制、资源汇集机制等方面全面建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8.
时代在发展,教育在改革,人们在思考:教育应该为新世纪培养怎样的人才?江泽民同志说过:"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靠教育,教育水平提高了,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才有后劲。"可见,培养学  相似文献   

9.
培育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责任担当,也是其内涵式发展的内在动力.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可分为人才培养模式发展阶段、办学模式阶段和发展范式阶段.深化产教融合,是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彰显高等职业教育教育类型的重要特征,也是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发展,需要政府持续优化外部环境,学校与区域经济社会协同发展,企业深度融入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  相似文献   

10.
2012年“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着重强调了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他指出,要深化人才体制改革,大力培养、造就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青年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途径,是创新人才成长的奠基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必然要求我们在人才培养观念、培养视角及教育制度等方面进一步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1.
陕西南部商洛镇安地区特有的自然资源、丰富的民间艺术以及深厚的历史文化独具特色。遵循生活化、兴趣化、经验性原则,开发乡土资源幼儿园生活课程、领域课程以及家园共育,能够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和建立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12.
居于乡村社会的士绅阶层将传播儒家文化、培养人才视为自己的职责。他们不仅在义学、书院、文庙、会馆的兴建过程中,或捐助资金,或负责办理,或为寒士捐助生活费和学费,而且亲自投身到地方社会的教育活动之中,为清代陕西的人才培养和文化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3.
清代陕南的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变迁之关系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是针对目前学者在分析清代陕南生态环境变迁时忽视自然因素的缺憾,通过对灾害史料的参数化分析,指出气候变化与环境变迁之间的复杂关系.我们认为,清代陕南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是人为环境和自然环境恶性循环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王胜选 《安康学院学报》2012,24(1):15-16,32
商洛民间剪纸是陕南民俗文化的一种形象的载体,它题材广泛,表现形式多样,造型质朴生动,是当地民间艺术中最能体现民俗性、传统性、地域性、时代性的美术形态之一。商洛民间剪纸将我国北方剪纸的粗壮浑厚和南方剪纸的纤巧秀丽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刚柔相济、节奏和谐、风韵自然,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陕西本土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对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本土文化资源丰富,涵盖了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古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民俗文化资源和自然生态文化资源,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资源。高校应巧妙地挖掘利用这些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实现陕西本土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16.
文学阅读是随着社会的变迁、生活的发展而变化,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文学阅读这种现象是由文学阅读的时代性所决定的。文学阅读的时代性主要表现为:文学作品内容的时代性;读者思想意识的时代性;文学审美风尚的时代性。  相似文献   

17.
设计教育的地域性是我国设计教育研究经常涉及到的问题。如何立足本土发展具有我们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并结合当地的社会需求,为本土培养设计人才,从而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设计,是设计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长治堆锦是长治地区特有的传统工艺美术,文章以长治堆锦为例,分析了如何利用当地的历史、经济、文化资源,使设计教育实现地域性,并使长治堆锦这样的传统工艺美术找到属于它们自身的地位和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8.
早在千百年前,中国营造匠人就已经传承了一整套生态建筑的理论和技能,随着环境与气候的不同,在各地都有着各自适应性的特征。陕南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形成了与陕西其它区域截然不同的建筑风貌。在建筑的材料、构造、功能等方面,均与江南建筑有同工之处,是建筑与环境完美结合、和谐共生的典范。值得当今城市改造设计者深入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会馆建筑是在中国明清之际出现的异乡人在客居地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和活动场所。清代陕南会馆建筑数量众多,分布范围广泛,对陕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很大影响。文章在对相关文献资料整理以及实地考察的基础之上,对陕南会馆进行了系统统计、分析,进而揭示出其独特的地域特征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0.
清后期陕南地区的租佃习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后期陕南地区的地主_佃农经济和小农佃耕制度占据主导地位。笔者根据陕西省档案馆和紫阳县档案馆收藏的租佃契约、土地诉讼档案、陕南地区的地方志、碑刻以及《中国民事习惯大全》等资料,对该地区民间的押租、转租、永佃等租佃习惯作了初步的探讨,揭示了各种习惯的特点、形成原因及其与社会经济水平、外来移民、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