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媒新思维     
《声屏世界》2010,(12):66-67
后危机时代我国传媒业发展战略的思考 一、落实产业政策,加快传媒业改革步伐。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新形势和文化领域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党和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前所未有。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落实相关配套政策,尽快进入操作实施阶段,进一步加快传媒业改革步伐.以适应未来传媒市场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2.
数字媒体观与传媒运行模式变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代传媒的诞生、发展都基于科技发明在传播领域的广泛应用,科技革命与传媒运行、发展模式有着天然的联系。因而,讨论传媒业的运作规律和未来,必须以把握科技发展方向、顺应发展要求为基础。在过去的一些时间,人们对科技发展如何影响传媒业格局、人们信息消费方式及传媒传播方式本身,也做出比较敏感的反应。因而,人们为同样基于电子技术的诸多传媒分出了次序,把互联网、短信分别称之为第四、第五媒体。这种对于新传媒形态的迅速认同,当然是可贵的,但这种思维方式本身,又已经落后于新科技革命。把传媒形态的区别看得如此僵硬,把科技革命带来…  相似文献   

3.
传媒新思维     
我国传媒业改革应注意的两个问题就我国传媒业改革的现实而言,最值得关注的是以下两个方面的情况: 传媒领域的宏观改革滞后于微观改革,适应新形势下传媒业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远未成形。宏观面改革滞后的严重后果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严重限制了传媒业应  相似文献   

4.
范帆 《新闻记者》2006,(11):15-17
近年来,我国的传媒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党的“十六大”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繁荣和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升到了空前的战略高度,为中国传媒产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传媒产业发展保持了持续稳定增长的势头。传媒业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努力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深入开展新闻改革,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传媒业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不断增强。但是产业发展过程中,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束缚传媒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弊端仍未根本革除,传媒业的改革依然任重道远,传媒产业资源紧缺与闲置矛盾日益突出。传媒产业的发展模式尚未完成从开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传媒业市场体系尚未形成,这无论对于传媒产业的发展,还是对于传媒的舆论宣传都是不利的。因此,按照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精神。围绕清除不利于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改革.围绕清除不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传媒产业改革发展的主题和重点。  相似文献   

5.
美国高校数字传媒专业研究生教育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美国数字传媒业发展迅速,多所高校陆续开设数字传媒专业研究生教育培养相关课程。本文通过查阅权威留学数据库网站、美国各高校英文官方网站及其他网络渠道,翻译、整理以获取有效信息,对美国数字传媒专业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师资结构、就业去向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我国高校数字传媒专业研究生设置与培养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6.
在信息传播技术高度发展的当今时代,传媒在国家经济社会和政治领域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传媒业已成为知识经济与产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促进传媒业又好又快发展?关键在人。有鉴于此,建立传媒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体系——传媒  相似文献   

7.
影响中国数字传媒发展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媒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目前,"数字技术正在成为支撑所有传媒的存在基础、技术标准与发展取向,正在改变不同形态传媒的边界"①,正在成为传媒发展的方向.以海量的内容 迅捷的速度 个性的服务为特点,数字传媒正在改变传统的传播模式,包括传播者的运作模式和受众的信息接收模式,最终还将改变传媒业传统的经营理念和传播格局,并对整个人类的社会生活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传媒业有了长足的发展。随着传媒业快速发展,传媒人力资本的瓶颈因素也日益显现出来。纵观当今世界传媒业,支撑其发展的主要是三大职业化的力量:一是职业化的新闻人:二是职业化的传媒经理人;三是职业化的资本运营人。这三大力量将决定中国传媒业的未来走向和在全球化传播竞争中的地位和实力。  相似文献   

9.
王怡宁  郭栋 《青年记者》2023,(23):78-80
数字员工具有高效率、可控、节约成本和无道德风险等独特优势,当前广泛用于传媒行业的内容生产、新闻实践、伴读服务等多个应用场景,为融合创新带来了新变化,但也面临个性化风险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数字员工在传媒行业的应用,试图探索其应用价值与边界,以期对传媒业如何应用新的数字技术提供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新闻传媒事业正处在机制转型的关键点上,传媒体制正酝酿着重大的调整.中共中央已经把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作为文化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传媒面临重大的历史发展机遇.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的传媒全球化,也使新闻传媒业必须面对国际传媒的激烈竞争.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传媒业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突破传媒人力资源管理的瓶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传媒业的发展令人瞩目。仅以2005年为例,其市场增长以25%的速度大大高于中国整体经济的增长速度。随着国外传媒大鳄纷纷抢滩中国,国家和政府相关的产业政策也有所松动,传媒业已经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竞争的热点和发展的亮点,传媒业上市公司正成为证券市场的独特板块和新宠。传媒的产业化趋势已经成为不容回避的事实。面对纷纷入境的国际传媒巨头及国际资本,一场全方位的传媒大战已揭开序幕。在这里,传统的规模竞争、技术竞争、产品竞争即将退出主战场,真正的较量将在传媒组织的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之间展开。  相似文献   

12.
自从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2000年)首次提出“文化产业”概念以来,迄今为止,我国文化产业和传媒产业已经经过了11年的高速发展,传媒产业的格局在区域、市场、媒体、技术、政策、金融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传媒区域新格局1.传媒业区域的“二元结构”更为突出我国存在的严重的“二元经济结构”决定了我国传媒业区域的“二元结构”,即我国传媒业区域市场之间差距悬殊,广告市场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和江苏等5个地区.2009年,广告收入第一位的北京市(386.72亿元)是最后一位的西藏的(1.5亿元)的257.81倍.  相似文献   

13.
传媒集团如何实施区域化扩张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全中 《青年记者》2007,(15):33-34
当前,我国传媒业的进一步发展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深层次的制约因素有传媒业的管理体制问题、产权问题、属性问题等,从目前状况来看,这些问题在短时期内很难得到有效解决。在这种情况下,传媒业市场的区域化分割就成为制约传媒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传媒业市场的区域化分割造成的最大问题就是传媒企业的“优不胜劣不汰”。在我国传媒业春天尚未到来、存量和增量并存、  相似文献   

14.
柳旭波 《新闻界》2006,(2):16-17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发出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体制改革成为2006年传媒业的热门话题。传媒业文化体制改革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在我国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传媒体制改革亟需理论指导,研究传媒产业制度变迁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本文拟以我国报业制度变迁为例,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分析我国传媒产业制度变迁的特征,探讨中国传媒产业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及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大众传播事业的繁荣和技术的进步.传媒市场进入了买方市场阶段。跳出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的单个领域,从更高的角度分析传媒业发生的种种变革.可以看出传媒为了生存正在发生一系列的变动:一、观念求主动。观念主动.是这个传媒市场对于想要生存下去的媒体的最低要求。不断增强受众本位意识.倾力打造品牌意识.崇尚学习意识、创新意识,明确自身社会责任成为传媒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刘翠敏 《传媒》2023,(6):28-31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传媒业逐渐步入深度融合发展阶段,但是大多数传统媒体经营仍然步履维艰。传统媒体如何以数字经济作为突破口,是传媒产业面临的新课题。本文在研究数字技术发展与传媒产业市场结构变迁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传统媒体与平台媒体的多层次市场竞争,探索数字经济时代传统媒体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总结了传统媒体重新定位的三种商业模式和转型过程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7.
胡颖 《新闻传播》2006,(12):10-11
在媒介业集体下海试水、国际传媒巨头虎视耽.耽的市场环境下,打造传媒的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了中国传媒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唯一途径。那么究竟什么是传媒业的核心竞争力,传媒怎样才能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本文将以凤凰卫视为个案,分析传媒核心竞争力问题。  相似文献   

18.
夏晴 《新闻实践》2014,(8):90-91
所谓传媒信息的档案数字化建设,就是指传媒企业利用计算机技术、OCR技术、数字摄影技术、音视频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把各种纸质、照片、声像等传统介质的档案资源转换位数字化档案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网络化的形式互相联结,利用计算机进行系统全面管理。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档案的管理效率,还创新了传媒档案管理模式,进而对传媒的科学规范和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已成为大数据时代传媒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尝试从两重路径理解传媒新质生产力:技术赋能路径侧重解读传媒业内部系统架构经由新技术赋能后的新样态、新特征,重点关注内容建设的守正创新、技术支撑的提档升级与体制机制的管理创新;功能拓展路径主要阐释作为社会子系统的传媒业在影响与驱动其他领域发展的过程中如何释放传媒新质生产力新潜力、新势能,着力解析传媒新质生产力的社会治理功能、文化传承功能与经济发展功能,进而促进传媒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娜 《青年记者》2006,(8):21-22
一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成为以信息技术带动社会经济向前发展的新的动力源,在这之中,有一种社会现象值得关注,那就是传媒业的发展为社会经济生活带来的改变。这种改变有两个层次,一个是传媒业自身的改变,另一个是传媒业带给周围环境的改变。这两点都蕴涵在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时代变迁中。传媒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所谓的“注意力经济”,传媒产业提供的是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从传媒业自身的发展来看,这种平台的建设已经突破了旧式的平面、静态、互动时滞的缺点,在利用声光电、数字技术等各方面打造一个全方位的硬件互动平台,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