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章基于两部短篇小说文本《守节的寡妇》和《一个妓女的信》,从女权主义角度出发,对两位女主人公的生活遭遇和内心情感状况进行了对比解读与剖析,总结出了在男性霸权话语下,因女性主体地位低下和话语缺失而引发的内心压抑与要求给予理解和关爱的诉求。旨在呼吁社会从关爱人性出发,多关注女性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2.
是所有权还是使用权——论中国父家长的权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以家族为本位,家国同构的中国社会中,以往人们普遍认为“父家长”的权力至高无上.特别是作为顶级父家长的皇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似乎拥有可以随心所欲的绝对权力.但通过对其权力的深入解构,就不难发现,上至一国之君,下至一家之长的中国父家长们,所拥有的其实只是使用权而非所有权,而且是有限的使用权.这是由中国社会独特的公私杂糅的共有观和建立在血缘群体私有制基础之上的拟血缘群体共有制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古代的"婆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古代的“婆权”是在自给自足小农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因缘群体共有制及父家长制的产物,它是父亲长专制集权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便是以父系血缘群体利益为重。兼备德,能,勤,绩是传统妇女获得婆之权力与权利的内在条件;娘家经济与政治实力则是其成婆的外在条件与保障。婆权是由相夫权,教子权与御媳权共同构成的,前一个权利都是后一个权利的基础和保障,其权力与权利的大小程度,行使范围,也随着基础的雄厚与保障的有效而只不过递增趋势。但说到底,地大大不过在去,婆权毕竟是父权的产物,它只能与父权如影随形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4.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由于受婚姻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女性成为寡妇。男女在丧偶或离婚之后都有可能再婚。不过,人们对再婚的讨论往往指向女性,这也使得寡妇在再嫁时背负着沉重的社会舆论压力。除此之外,寡妇再嫁时还会受到夫家的挽留、年龄、社会阶层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这说明,尽管寡妇相比于其他女性在生活状态方面有较多的选择,但就再嫁而言,她们仍处于不利地位。  相似文献   

5.
严歌苓的长篇小说《第九个寡妇》一经推出,就备受青睐。小说具有浓厚的民间性,取材于民间故事,进行了民间修辞,表现出作者的民间的审美立场和价值取向:一是描写世俗琐屑的民间日常生活劳动、千姿百态的乡村风俗和文化心态;二是塑造了王葡萄能生会养、勤劳能干、无知无畏、泼辣好斗、混沌超脱这一在民间审美观照下的女性形象;三是运用生动活泼的民间生活语言,形成亲切的民间口语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6.
刘建华 《湘南学院学报》2005,26(1):46-48,54
从先秦、两汉到元代,中国妇女的悲剧命运始终没有变化,其原因在于封建家长制和夫权制的根深蒂固《诗经》中的卫女、《汉乐府民歌》中的刘兰芝、到元杂剧中莺莺这三个女性的翡剧,我们可以看到她们虽处于不同的时代,却遭遇相同的命运。  相似文献   

7.
论体育权利保护与中国体育法的完善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体育法是关注人民健康的法,是保障人权的法。体育法应当在公民的健康权、社会经济权利和文化权利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为此应完善我国体育法,突出人权保护的内容,并将赋予公民的体育权利具体化,使其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8.
人权作为当今世界一个耳熟能详的概念,本文讨论了近代中国人权演进的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西方国家所处的人文地理环境截然不同,由此生发出迥然不同的两类国家模式。在中国式家国同构的拟血缘国家中,皇权、绅权与族权都是血缘群体共有制的产物。三者的同构性在于:它们都受自给自足小农经济基础上产生的祖权的制约——都必须遵守群体利益至上的祖宗成法。因此,三者的关系,绝不是西方国家建立在个体私有制上"公共权力"与"个体私有权"二元对立的分权关系,而是父家长专制集权相辅相成的三个方面。因而,中国的乡治与西方的自治是全然不同的两个概念,绅权也并非是国家的"授权"。  相似文献   

10.
土地·血缘·共有观--兼论中国人的公私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兵  汪丹 《历史教学》2003,79(4):25-29
土地、血缘和共有观是构成中国传统社会的三大基本要素.家国同构"差序格局"的本质应是以大大小小血缘群体为核心构成的拟血缘金字塔形网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建立在群体共有制基础上的以群体为本位的、相对与弹性的公私观.  相似文献   

11.
妇女贞节旌表在春秋战国时代已见于记载,其后在秦汉、魏晋南北朝以及隋唐时期,贞节旌表制度不断发展,宋元时期妇女贞节旌表制度日趋完善。明清时期,旌表制度远比前代受到重视,节烈表彰有严格的程序,按涉及的行政级别可以分为中央和地方表彰,级别愈高,其程序和过程就愈复杂。明清时期,中央旌表的门槛不断降低,旌表对象的范围不断扩大,表明统治者在主观上利用贞节旌表来维护家庭乃至社会稳定的意识不断强化,但客观上旌表的功能却在不断弱化。明清除了中央朝廷的旌表之外,地方政府也提供次一级的表彰方式,其程序较为简单,是中央朝廷旌表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12.
有关夫妻财产的范围及离婚时夫妻财产分割是婚姻法关于夫妻财产的核心问题.在司法实践中,夫妻财产表现的形式不同,离婚时分割的方式也不同.  相似文献   

13.
春秋时期,两性习俗与贞节观经历了长期的斗争并贯穿其始终。贞节观念在斗争中得到加强,两性习俗随之受到一定限制。二者关系的消长于当时社会秩序的稳定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文将中国和法国现行的夫妻财产制度分别进行了介绍,并将它们进行了初步的比较。作者分析了其中的一些区别,如:夫妻共同财产、约定财产、约定财产制的类型等,并作了甄别,进而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的夫妻伦理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聊斋志异》生动体现了蒲松龄的儒家伦理观念,夫妻伦理是其伦理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剖析了《聊斋志异》中的夫妻和睦和夫妻失睦的两种情节模式中所蕴含的伦理观,着重批判男权文化对女性的压抑,并对一些相关的封建落后观念进行了辩证批评。  相似文献   

16.
"贞节"观念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存在一个发生、演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具体表现为从本义到歧义、再到反思检讨,而在内容性质上则表现为从酷理到真情的曲折行进,这个过程也展示了中国传统伦理的开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我国目前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夫妻间侵权责任,这造成了执法与守法的无所适从。从国外的立法状况与司法实践经验来看,建立我国夫妻间侵权责任制度有其必要性与可行性,并由此提出我国夫妻间侵权责任规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身份权上之贞操权常常为法律人所忽视,尤其是我国立法上仅仅用含糊不清的“忠实义务”来替代。无权利则势必难以救济损害,倘若忽视了对身份权法上的贞操权的保护,无疑会成为婚姻家庭关系乃至于社会秩序稳定的绊脚石。  相似文献   

19.
两汉时期贞节观念的世俗化趋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贞节观念自先秦萌发,伴随着西汉中期“独尊儒术”的推行,经董仲舒、刘向、班固、班昭等人的发挥,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在朝廷和官府对贞节的褒奖以及世家大族的推动下,贞节观念由社会上层逐渐向社会中下阶层传播;到了东汉时期,女性寡居守节、遇暴殉节已成为社会所推崇的做法,从而使得两汉时期的贞节观念呈现出一种世俗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笔者分类考察了《元史.列女传》[1]所载的贞节妇女生活状况,结合当时社会对妇女守节的实际认同程度,探讨了元代婚俗、政策、法律及理学传播等几方面对元代妇女贞节观的影响;认为终元之世,元代社会(包括妇女本身)的贞节观是比较淡薄的,只是到元代中期以后才略有所加强,体现出元代妇女贞节观的渐变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