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80年代以来英国高等教育政策背景及其走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影响英国高等教育政策的背景因素主要有新公共管理理论和公共政策、教育人口统计学、平等主义思想、责任制和质量问题等;高等教育政策继续朝着注重效益、扩大规模、强化质量、加强科研资助的选择性和加强高等教育与产业界的联系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质量是教育质量的核心,课堂教学质量的改善与提升关系着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成。对话国际上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的课堂教学评价框架并从中汲取高质量的核心元素,是中国特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展现国际视野的关键举措。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丹尼森(Danielson)教授研发的Framework for Teaching(FFT)课堂教学评价框架关注课堂教学的过程性质量,秉持高阶性思维、建构性学习、目的性活动和专业性指导的高质量课堂教学理念,涉及4大模块、22个评估要点以及相应的质量观测点,从评价对象与评价方式两个维度跨越时空全面搜集资料并对教师教学工作作出价值判断,旨在通过向教师提供反馈和推动专业发展而引导教师为质量而教,实现教学的背景、投入、过程质量和学生学业成就质量的多维提升。深入研究与反思在理念和内容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的FFT课堂教学评价框架,启示中国应在自由和规则、过程和结果的动态和谐关系中,以创设学习文化、促进深度学习为核心,构建具有全球视野的新时代中国特色高质量课堂教学体系,并基于此研发相应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监测工具,构建实现高质量课堂教学的教师教育质量指标体系,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美国80年代以来教师教育发展政策述评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本文以 80年代以来一些委员会的报告或其他重要事件为线索 ,展示美国教师教育政策在这一持续近 2 0年的教育改革进程中的发展脉络。这些报告主要有《国家在危急中》(1983)、《准备就绪的国家》(1986)、霍姆斯小组的《明日的教师》(1986)、《明日的学校》(1990 )和《明日的教育学院》(1995 )、全美教学与美国未来委员会的《什么最重要》(1996)和《做什么最重要》(1997)以及“教师质量大学校长高峰会议”(1999)和全国教师教育认定委员会新近公布的《2 0 0 0年标准》。本文概述了这些报告的如下基本内容 :教学应作为一种专业 ;设立专业发展学校以促进教师培训机构与中小学的联系 ;提升教师地位和改善工作条件以吸引更优秀的青年从教 ;重视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及其对于学生学业成就的重要意义 ;建构新的教师资格证书等。本文最后对美国教师教育发展的政策及改革重点进行了分析和评论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是道德教育新理论、新流派喷涌迭现的十年。威尔逊(Wilson,J)的理性功利主义模式,赫斯特(Hirst,P,H)的世俗的道德教育学说,麦克菲尔(Mcphail,P)等人的道德教育的体谅学说、斯克利文(Scriven,M)的认知方法、纽曼(Newmann,F)的社会行动模式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建立起来的。这些理论既从一个层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对道德教育的要求,也影响着以后的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事实上,80年代后兴起的以共生、关怀、理解、责任、体验等为理念的道德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于审视和批判中产生的。当然,这一审视批判绝非完全否定,而是部分肯定的折衷式的批判,或日整合。从大的方面来看,这一整合趋势最明显地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整合:80年代以来道德教育一大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是道德教育新理论、新流派喷涌迭现的十年。威尔逊(Wilson,J)的理性功利主义模式,赫斯特(Hirst,P,H)的世俗的道德教育学说,麦克菲尔(Mcphail,P)等人的道德教育的体谅学说、斯克利文(Scriven,M)的认知方法、纽曼(Newmann,F)的社会行动模式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建立起来的。[1]这些理论既从一个层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对道德教育的要求,也影响着以后的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事实上,80年代后兴起的以共生、关怀、理解、责任、体验等为理念的道德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于审视和批判中产生的。当然,这一审视批…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日本研究生教育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威 《比较教育研究》2008,30(11):37-41
长期以来,日本高等教育以本科教育为主,对研究生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受国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日本国内掀起了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高潮,日本研究生教育政策从规模化、多样化、高度化和重点化方面出发,极大地促进了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本文尝试对日本研究生教育政策的背景和内容进行分析,并考察其政策的特征及效果.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启动与推进,离不开党的政策指引。从1985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到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再到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这一系列重大教育政策的颁行,充分体现了党对教育发展的深谋远虑和系统部署。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依然任重而道远。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需要有对教育政策更良好的理解与执行。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教育政策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有很大的发展,但是,这种发展呈现出较大的波动性和非连续性,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意志的方向,以及控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力度的大小。本文把教育政策作为一种非常重要和独特的资源,通过教育政策的统计分析,研究了教育政策的类型、层次、性质等问题,并从数量的变化中反映教育发展的规律和内在机理,并对教育政策的发展方向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9.
10.
何晓芳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3,29(1):62-69,106,107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等思潮的外在因素,以及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因素的双重作用下,澳大利亚连续三届政府强力推出一系列高等教育政策,针对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投资体制和办学体制等方面进行大规模改革。在这场被称为"澳大利亚模式"的改革进程中,联邦政府利用政策与拨款的杠杆作用,强化了高等教育领域中的绩效意识与竞争机制。改革在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与效率、多样性与竞争力的同时,也引发了关于大学功利性的更多担忧。  相似文献   

11.
70年代以来西方教师教育中的社会性别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性别问题是西方教师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教师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有着重要影响。本文梳理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关于教师教育中社会性别问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并对其作出简要评论。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印第安纳州为了提高教师参与教育改革的能力,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在教师资质提高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政策是在特殊背景下出台的,对于教师培养机构、新任教师进修、在职教师进修以及优秀教师奖励制度等方面都做了详备的规定,政策有力促进了州教师资质的提高和改善,对于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与提高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梳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瑞典教师政策的三次主要变革,包括采用教师个别化工资制度、设立新的教师教育学位体系,以及建立全国统一的教师资格制度.文章试图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变革的社会背景与原因,并概括变革的策略和整体设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东欧和苏联的剧变,资本和国家力量结合和扩展使全球格局发生了变化。由此引发了一系列新的问题:这是不是帝国主义的新形式,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是不是意味着无产阶级革命没有希望了,是不是意味着自由主义的社会正义模式的彻底胜利,是不是意味着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引发的环境问题将无法解决。对于这些问题的讨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中心。其中的许多理论问题也是我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所面临的紧迫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从本世纪70年代初开始酝酿的第三次教育改革,至今仍是日本政府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这次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的高等教育改革正式开始于80年代中期,至今已有十几个年头,成就与问题同在,对此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对我国正在进行的高等教育改革无疑具有很重要...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现当代诗人队伍中 ,牛汉被称为“世纪常青树” ,其 80年代以来的诗歌创作呈现出愈老弥坚的趋势 ,并在众多“归来”诗人中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风采。对于牛汉而言 ,苦难的历史记忆不仅没有消磨他的生命意志 ,反而再次激活他的个性和诗性 ,他努力完善和创建着自己的诗歌观念、诗歌哲学体系。这体现为其诗歌创作中呈现出的“超越有限 ,追求无限”的空间哲学意蕴。 80年代以来 ,牛汉诗作中的时间性被日渐淡化 ,他有意识地将个人的诗绪转化为立体的空间意象 ,把时间空间化 ,以此来完成精神的游牧 ,在空旷的无界限的场内 ,诗人不断地超越自我 ,奔赴“远方”拓荒 ,追求自由丰美的创作境界  相似文献   

17.
80年代以来通感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感在汉语中是一种很古老的修辞现象,先秦至现当代几千年的诗文中时时出现。然而,发现它,研究它,则是自钱钟书先生于1962年第一期《文学评论》上发表《通感》一文才开始的。钱文发表近40年来学术界围绕通感进行了大量的讨论。但由于研究对象自身的复杂性,对通感的研究直至目前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我们清晰地认识它尚有很大的距离。本文试图对近40年──特别是80年代以来的通感研究的历史作一清理,为其研究工作理出头绪,并探求出目前研究应关注的重点。通感研究的热潮出现于80年代。自80年代以来,讨论通感的论文有十多篇,概…  相似文献   

18.
80年代以来文学批评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以来,随着党对文艺政策的重新调整,文学创作实现了“人”的复归。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西方文化重新传入中国,文学批评亦不例外。当时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使中国文艺批评急于追赶“现代性”,一时呈现出众语喧哗的局面,从而使80年代文学批评具有了特殊的重大意义,然而,浮躁是这一时期文学批评的共同特征。进入90年代之后,文学批评成为个人话语言说的舞台,这表明了文学批评开始走向成熟。同时,这一时期的文艺暗伏着一股文化生态失衡的潜流。这一问题必须引起人们的警惕,从现实意义上来说,它是我们迈入21世纪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8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研究生教育制度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研究生教育制度的改革周国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的研究生教育制度以美国为模式进行了改革。当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研究生院的任务、职能和教育的标准化。1949年日本颁布了《研究生院标准》,1953年又制定了相应的《学位规则》,这些标...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三大教育思潮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是美国公共教育思想立足的根本.学校教育是解决社会问题的良方,还是制造社会问题的根源,不同的教育流派有不同的回答.根据这些不同的回答,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思潮大致可分为三大派别:新保守主义、激进主义和新进步主义,并且,在这三大教育流派间不断论争的影响下,形成了当代美国教育研究与分析的两条基本路径:阐释性研究与批判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