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开设语文课?对绝大部分处在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来说,理论界言之凿凿的高论不过都是“有此一说“的边缘话语,“考试指挥棒“才是他们河流道上的惟一“航标“.   ……  相似文献   

2.
在教育者的传统观念中,上什么学科就得有什么学科的味道。比如语文课,就得上出语文的味道来。这里所谓的“语文味”指的是语文课要有字词句篇、语修逻辑的研究和学习。语文课堂少了这些,就体现不出语文学科的特点来。说到这里,我们要先弄清楚语文是什么?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3.
“在一般人心目中,论文永远是一副不苟言笑、正襟危坐的面孔,那种充满概念、判断、推理的言语方式,那种隔行如隔山、老死不往来的专业领域,那种遥远的陌生的学术背景,决定了专业论文只能属于特定的读者群。……笔者认为,人文的  相似文献   

4.
“在一般人心目中,论永远是一副不苟言笑,正襟危坐的面孔,那种充满概念.判断、推理的言语方式,那种隔行如隔山、老死不往来的专业领域,那种遥远的陌生的学术背景,决定了专业论只能属于特定的读群;……笔认为,人的核心应是寓于‘’中的‘人’。即然在科学研究中,每个人的研究过程,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语文课当然要有语文味,这好像是废话,其实不然。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的有之;把语文课上成历史课的有之;还有把语文课上成科学课的。那语文味又如何在语文课中体现,我的理解是:作为语文教师,教学用语简练、流畅、准确、生动、感人,要有语文味;教学思路安排巧妙、合理,伏笔、呼应,层层推进,需有语文味;学生回答的语言需在老师的指引下越来越有语文味;教学内容需围绕字词句章、听说读写,需有语文味。语文是工具,语文课是基础学科,那便要求老师首  相似文献   

6.
我们的教学,数语文教学问题最大,内中又数中学语文教学问题尤其大。中国的语文教学,真正算得上成功的,一是古代私塾教学.二是当今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从小学高年级阅读和作文教学起,语文教学开始堕落,到了中学,堕落到无可救药。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的实施,语文课出现“异化”现象。而本色的宏观教学、本色的语基训练、本色的学科渗透、本色的教学设计和本色的教学语言等五个方面是探索中小学语文课保持语文本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伴着社会改革前进的步伐,教育界的新课改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它对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教材教法到教学观念无不在改。然而,无论怎么改,语文始终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学科,它的原汁原味不能改。“语文”这两个字的含义即语言和文字,语文课应教会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去感悟,去思考。  相似文献   

9.
伴着社会改革前进的步伐,教育界的新课改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它对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教材教法到教学观念无不在改。然而,无论怎么改,语文始终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学科,它的原汁原味不能改。“语文”这两个字的含义即语言和文字,语文课应教会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去感悟,去思考。文本分析是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品味,应该成为语文课的核心。新教材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新教材许多板块后面都有“文本研习”,通常涉及关键字词句、文本内容、思想感情等方面。它是理解文章的基石。抓住这些题目,就抓住了文章的重难点,能建立对文本的总…  相似文献   

10.
论语文课的语文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作为一名语文教研员 ,在下校听课时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 :一节课下来 ,学生听得兴味索然 ,说 :“语文课真没有味。”看来 ,上课是否有味道这个问题 ,我们语文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笔者认为 ,课要上得有“味道” ,就得灵活地运用健康幽默的语言 ,使教学充满趣味 ;就得巧妙地运用情感熏陶 ,使教学饱含情味 ;就得切忌全盘授予 ,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使教学具有韵味。一、语文课的趣味生活中没有幽默是乏味的 ,课堂上没有幽默则是枯燥的。美国保罗韦地博士曾对 9万名学生进行过调查 ,从中得出结论 :学生最喜欢具有幽默感的老师。语文教材是一个…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的实施,语文课出现“异化”现象。而本色的宏观教学、本色的语基训练、本色的学科渗透、本色的教学设计和本色的教学语言等五个方面是探索中小学语文课保持语文本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之所以有别于政治课或历史课,是因为其无处不在地洋溢着浓郁的语文味。语文课的语文味寄身藏形在课文的幽微深远的意蕴之中,师生非借助对课文的细致把玩和认真观照而不能将其尽情呈现。语文课呈现出来的语文味往往诉诸人情,深人人心,熏陶人格,改变人性,以至于师生心灵深处不时涌动着错综复杂的感发、联想和共鸣。  相似文献   

13.
程少堂先生于2001年提出"语文味"这一概念,并将其内涵界定为: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育(主要是教学)过程中,以共生互存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  相似文献   

14.
<正>为什么我们的语文课几乎没有写作教学呢?这自然可以罗列很多原因,比如教材的原因、教师的原因,但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长时期、大规模出现的问题,一定与语文课程研制、语文课程标准有直接关系。与国外语文课程标准相比较,直观的印象是我国的语文课程目标有欠具体。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几乎没有写作教学,是不是跟语文课程目标的不具体有因果关系呢?我们在让学生写什么样的文章?近年来,语文课程改革在作文教学方面的主要努力在  相似文献   

15.
上课的铃声响起,我信步走进教室准备执教曹禺的著名作品《雷雨》。就在跨上讲台的时候,我分明听到一声轻轻的长叹。我放眼望去,只见坐在第三排位置的小博(化名)恋恋不舍地收起数学课本,慢腾腾地拿出语文教材。他脸上露出的无奈神色分明告诉我他此刻的内心活动:又上语文,讨厌!  相似文献   

16.
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特有的情境,或者说是语文教学特有的情趣。语文课堂上语文味的产生,关键在于语言、文字、文章的诵读品味,以及借助语言文字而进行的交流讨论。没有准确的语言体味作为载体,情感的抒发往往成为呓语,道义的阐释常常难以完成。语文味就是在语言学习的情境中,师生紧贴文本的地面,穿过字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要突出语文自身的特点,上出并上足语文课自身的味道.语文课最基本的特征是以语言为核心,学语文就得多多去读,细细品味语言文字.品味语言是指对文章的用字用词、语句内涵、语气语调等等事关语言的因素仔细体会、用心把玩、反复咀嚼,静心揣摩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来传情达意的,从而摸索语言规律,获得语言智慧,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品味语言可以抓关键词,可以抓修辞,还可以抓写作特色,教师要善于因材施教,应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妙,感受言中之情,让语文课堂浸润在浓浓的语文味中.  相似文献   

18.
怎样使自己的语文课上得有“语文味”?使语文课堂不是舞台,但胜似舞台,使学生津津乐道,回味无穷?笔者认为,我们应抛弃浮华,走出语文课低效、浮躁之风,要立足工具。力求从字词教学、朗读指导、感悟文本、学法引导、读写训练等角度凸显语文学科的个性,弘扬人文,才能上出语文味浓郁的课,让学生领略语文课堂的无穷魅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9.
日常教学中,虽有好课标准,但语文教学千人千面现象十分普遍,尽可以各展所长,各有主张。本文是读书小议,谨从语文阅读教学(“样本”)角度探讨。  相似文献   

20.
“语文”究竟是指的什么?“语文课”到底应当上成什么课?由于人们对上述两个问题在看法上存在分歧,导致教学思想上的混乱,同时也就带来教法和教材处理的混乱,因此,认真讨论这两个问题,看来决不是毫无价值的概念之争。不成问题,语文课不能上成政治课,而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