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儿童的道德发展问题国外许多心理学家,如皮亚杰、科尔伯格、班图拉、埃里克逊、佐西莫夫斯基以及埃利康宁等,都曾做过大量的研究。所有这些研究对我们深入了解影响儿童道德发展的客观因素以及发展的内部心理机制无疑是很有启发的。但对这个问题的许多方面仍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亲子教育的缺失是导致留守儿童道德成长问题的主要原因。作为影响这一过程的心理社会因素,亲子关系的失谐,父母榜样作用的缺失和父母监控机制的弱化影响了留守儿童道德观念的发展及道德行为的养成。本文旨在探讨留守儿童道德发展出现问题的原因及对应措施,试图帮助留守儿童形成健康的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3.
儿童心理理论与儿童道德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儿童心理理论角度思考道德心理的两个方面问题:一是从儿童心理理论看个体道德发展,如:道德发展中的自我中心主义、自律道德、观点采择、移情和道德情绪归因判断等;二是从儿童心理理论看道德心理研究方法的深化和内容的扩展。  相似文献   

4.
道德认识是个体道德品质形成的基础。儿童理解道德概念、进行道德判断的水平随年级升高而不断提高;这与儿童的思维水平、正确的教育及其它因素有密切关系。教师要有意识、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儿童施加教育,提高其道德认识,培养其良好品质。  相似文献   

5.
心理学家皮亚杰宣称:“儿童是道德哲学家”,他从自己多年的研究中得出结论:儿童的道德发展与认知发展是平行的,相对应的。道德心理学家柯尔伯格在皮亚杰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儿童的道德判断经历了三个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两人的研究很有价值,但是在实践中  相似文献   

6.
研究的任务道德行为是一种复合现象。因此,研究道德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分清这种现象结构上的基本组成成分,探讨道德行为的鉴别和培养方法。首先,我们要分清道德行为的形式和内容。就形式而言,道德行为可以分为口头行为和实际行为。口头行为,是指主体对其在想象的道德冲突的情境(即在利己行为和利他行为之间进行选择的情境)中如何行动的一种抽象推断。实际行为,是指在真实  相似文献   

7.
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或准则,它和人们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尺度。儿童期是儿童产生参加社会生活的愿望,并形成最初个性倾向的时期。儿童可塑性大,容易受到具体形象的感染,养成各种习惯,因此,儿童期是实施教育的良好时期。道德来自生活,道德发展依赖个体成熟及化塑造,儿童道德的形成和发展主要通过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受,以及他们在生活中处理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社会关系的活动而获得。道德发展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儿童社会化的一条重要途径。[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一、研究目的人的道德品质的心理成分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道德认识是指关于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意义的认识;道德情感是有关道德的内心体验,它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发生的;道德行为是一个人的道德以识的具体表现和外部标志。道德认识、道德情  相似文献   

9.
"十一五"期间,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一曲重头戏,有人提出与城市化不是矛盾了吗?本文从解除这个疑问出发,进而分析了新农村建设、城市化与和谐社会的建立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了实现和谐社会的新战略。  相似文献   

10.
童话中往往蕴含一些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传递着人类共通的基本美德。儿童在童话世界里辨别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善恶是非,掌握基本的道德价值理念。后现代视域下的童话及其童话电影、动画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的需求,更是对经典童话的戏仿与解构,经历了"解构—重构"的过程,带来陌生化效果,赋予童话故事新的道德寓意。童话的陌生化使儿童与道德环境相互作用,从而实现道德的自我建构以及善恶的概念和辨别善恶的能力。因而,需要审慎选择童话,从而丰富和发展儿童道德认知图式,提高道德思维能力,促进儿童德性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1.
儿童道德关乎儿童的成长。在儿童的成长中,儿童道德具有道德的“深层语法”,即儿童之间的“爱”与“公正”。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儿童具有自身的道德逻辑,儿童的道德情感是儿童道德逻辑的首要特征,儿童的道德教化就要考虑到儿童的道德智慧,通过儿童的生命叙事,激发儿童的道德情感,在情感的作用下通过交往、体验,实现儿童的道德内化。  相似文献   

12.
作为社会认知的一个主要研究领域,从个体发生的角度来探索道德的起源与发展,是儿童心理学家、认知心理学家和社会人类学家共同感兴趣的一个课题。探索这个问题,不仅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人类自身认识活动的了解,而且,对于有效地进行道德教育,改善整个社会的道德面貌也有益处。早在本世纪二十年代,皮亚杰在观察儿童的游戏中,发现儿童对游戏规则的执行与意识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接着,他将他的研究引进道德领域。他应用一套独特的“对偶故事法”,研究了儿童的  相似文献   

13.
儿童的道德发展是儿童与教育心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世纪二十年代末,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出版了《儿童的道德判断》(1932)一书,为现今儿童发展研究领域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和一套研究方法,把儿童道德  相似文献   

14.
道德智慧是最高境界的善,是理性道德与非理性道德的融合,是道德情感、道德理性、道德行为以及道德意志的统一体。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在面对复杂的社会情境时,其道德智慧的发展面临诸多的困境。本文以儿童心理发展的相关理论为基础,探讨分析儿童道德智慧的发展目标和生成路径。  相似文献   

15.
个体道德叙事与儿童道德的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体道德叙事关注儿童生命成长故事,抒发儿童道德体验,言说儿童道德成长的心灵轨迹。儿童人性在个体道德叙事中得以陶养,儿童道德在人性陶养中得以滋长。在学校道德教育中,充分展开个体道德叙事,使之成为儿童道  相似文献   

16.
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总的历史来看,一般说来,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增长,常常是相辅而行的。但是从一定的历史时期来看,由于生理的和社会的原因,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求常常以矛盾对立,此消彼长的态势发展。如果把人的物质需要称之为人的社会本能,把人的精神需求称之为社会理性(当然,这种说法,也不完全确切,这里只是为了论述的方便)的话,那么,从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人类社会正是在这种社会本能和社会理性的  相似文献   

17.
徐梓 《中国德育》2013,(11):38-41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发轫并持续至今的儿童读经,主要是民间自发的活动。由于没有统一的擘划,因而众说纷纭。单就名称而论,就有"儿童读经教育""传统文化素质教育""国学育德工程""中国古典文化教育""儿童国学经典导读""儿童经典育读工程""中华文化经典基础教育""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儿童中国文化导读"等多种称谓。  相似文献   

18.
儿童道德的经济学发生──兼论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理论王冬兰,把多勋编者按:本文主要运用西方经济学道德观审视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理论,比较了两者的一致性,并指出,皮亚杰理论有个根本缺陷即对儿童道德形成的动机缺乏解释,而经济学道德观刚好解释了这个问题。全文...  相似文献   

19.
社会关系中的人格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格发展受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的影响。社会环境中的亲子关系、手足关系、伙伴关系三种社会关系影响着个体从婴儿期到青春期人格的发展,反社会行为倾向、离社会行为倾向、亲社会行为倾向人格的发展都与个体特有的这三种社会关系的性质和状况密切相关。为帮助孩子建构良好的社会关系以发展其健康人格,父母应针对有着不同行为倾向的孩子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20.
许勇 《教育文汇》2013,(8):18-20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出现的寄宿制小学,有效地整合了教育资源,提高了教学成效。与此同时,也给寄宿儿童的道德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部分寄宿儿童出现了道德认知偏向和道德行为偏差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