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万历十五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论:我说《万历十五年》是本好书,但又这样鸡蛋里挑骨头式的找它的毛病。这是因为此书不会因我的歪批而贬值,它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我们的前辈———古时候的读书人,或者叫做儒生们———是怎样做人做事的。古往今来的读书人,从经典里学到了一些粗浅的原则,觉得自己懂了春秋大义,站出来管理国家,妄断天下的是非曲直,结果把一切都管得一团糟。大明帝国是他们交的学费,大清帝国又是他们交的学费。老百姓说:罐子里养王八,养也养不大。儒学的罐子里长不出现代国家来。万历十五年是今日之鉴,尤其是人文知识分子之鉴,我希望…  相似文献   

2.
黄仁宇教授的《万历十五年》从明朝万历十五年这一具体的年头来考察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由先进的汉唐演变为落后的明清的主要原因,并认为中国近代落后的主要原因是明王朝采取严格的中央集权,一切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不是为了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是通过维持小农经济来达到维持王朝的政治稳定。笔者认为黄仁宇教授的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3.
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是最近二十多年来在大陆享有盛誉的历史著作,不仅改变了许多人对历史所持的陈念,而且引发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值得我们历史老师阅读,并推荐给学生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以海瑞为代表,分折中国皇权政治制度的道德化特征,以及这一制度所引发的激烈的角色冲突。清末以后,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寻求政治制度化的道路。今天,树立实法权威,实施宪政是中国走向法治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5.
万历十五年看似是历史上平淡的一年,但其实政治上帝国内部幅员辽阔,管理难以有效控制到地方,财政腐败,军事上北方的蛮族、南方的倭寇使得内外交困,思想上死气沉沉,看似民主萌芽的观念其实并无创新,帝国的统治已经日薄西山,统治危机正在一步步摧毁这个王朝。  相似文献   

6.
史学注重史料的收集与考证,《万历十五年》一书做到了。更可贵的是该书在研究方法与表达特色方面有着独到之处:选材新颖,注重宏观综合与自身经历,大胆的质疑和“点”与“面”的互动;传记体的运用、文学化的言语,修辞手法的融入,使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史家治史的规则。这不但为现当代史家从事研究提供了范例,且利于史学的回归。  相似文献   

7.
施佳好 《新读写》2012,(1):28-28
万历十五年,本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年份,但却是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这看似平静的一年却预示着中华民族以后的种种灾难与最后的梦魇。黄仁字用心良苦,他抽丝剥茧般地为我们展现了明代政治制度中的种种弊端与朝廷中的矛盾。 纵观各朝制度,从汉代起大多数朝代都把儒家经典列为必读书目,把文官作为行政支柱,如果说这种重文轻武的治国方针起始于北宋的话,那么到了明朝可谓演绎到了极致,文官蔑视武官的程度也是到了极致,武官大多是一介草莽,目不识丁。那些文官从小就熟读儒家经典,他们一旦统治这个帝国也就必将把他们的那些伦理道德定为标准,让全国不论是他们看来的贱民还是各个地方官员都向他们看齐。但这种思想在处理国事上并没有给整个文官集团带来何种优势,在真正涉及到军事决策与经济民生政策时,他们又因低能而束手无策,于是异见纷纷,无法调和,甚至他们不依靠法律,而仅凭所谓的道德标准判断极恶与极善。正因为以“四书”中宣扬的精神为治国框架,他们就必得借助于种种仪式来为皇帝、各个臣僚灌输这种思想。经筵即是着眼点在此。  相似文献   

8.
明朝道德与制度的背离主要表现在科举、思想、官场方面,重道德轻制度现象的形成主要有历史和思想两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2009年8月29日北京城市学院学报编辑部与作者、编者和读者就作品<多少往事烟雨中>举行了读书会.本文记录了作者、编者和读者的感悟,从城市研究的视角追忆前辈学人,认识城市的意义和科学地认识与推进城市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于明朝的灭亡,历来的历史学家有着各种各样的解释,而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的解读给我们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他从“大历史现”出发,认为明朝之亡关键在以儒家伦理道德来评价一切,而且还反对任何的社会变革,排斥任何异端思想,使得整个社会变得僵化,丧失了内部的改革动力,最终导致了灭亡。这其实是一个悖论,原本能够促进社会进步和和谐的儒教伦理,此时却成了历史的“罪人”。  相似文献   

11.
对李贽写作目的的探讨是李贽研究问题域中的首要之义和应有之题。笔者以黄仁宇先生《万历十五年》对李贽的论述为切入点,初步探讨李贽“为己”与“经世”,“自适”与“教化”相互冲突而又对立统一的写作目的,并深入剖析其成因及思想来源,指出李贽的写作在晚明文化语境中的历史意义。以期对李贽的思想有更深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正一、世间多见张居正《万历十五年》的第三章,用了一个和书名一样引人不断仿效的标题:"世间已无张居正。"这个标题至少揭示了万历和后任首辅大臣的孤独、软弱。不过,若从道德观和人的本性上看,张居正并不特殊。他和普通人一样,既执着于理想道德,又有一己之私。在万历早年的印象中,"张居正似乎永远是智慧的象征……他的心智也完全和仪表相一致"。可是,后来万历却发现"张先生言行不一,他满口节俭,但事实证明他的私生活极其奢侈"。  相似文献   

13.
历史爱好者们对黄仁宇这个名字并不会陌生,很多人了解并喜欢他,是因为他的《万历十五年》和《中国大历史》两本著作。这两本书文笔生动,角度新颖。在此,笔者不欲介绍两本书的具体内容,而想把黄氏书中的概念拎清楚,并讨论黄氏的史学贡献。《万历十五年》和《中国大历史》两本书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黄氏所提出之"大历史观"。"大历史观"是一些概念的整合,即"历史上长期合理性"、"数目字管理"——简言之便是技术至上论,以宴证主义方式从技术角度谈论历史,避免产生基于意识形态的争执。"历史上长期合理性"即是从社会整  相似文献   

14.
作为人文学科的历史学在现代中国社会如何实现教育普及、回归其人文学的本位,是从事史学研究、教学和出版等工作的人士亟待思考的问题。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集较高的学术品位、活泼新颖的写作风格和畅销不衰的市场反响于一体,为史学教育普及提供了值得借鉴的一例。  相似文献   

15.
迄今所知,有明一代记载《金瓶梅》者,唯有沈德符和薛冈在《万历野获编》和《天爵堂笔余》中,既谈到《金瓶梅》早期抄本的流传情况,又谈到《金瓶梅》刻本的刊刻经过,尤以前者内容详瞻。自鲁迅、郑振铎、吴晗始,《金瓶梅》研究者皆称引不烦。不言而喻,他们对沈德符的这条记载,是确信不疑的。  相似文献   

16.
明代修纂的湖州府志,正统前与景泰年间的两部早已散佚无传,现在有传本的四部,即成化的《劳志》、弘治的《王志》、嘉靖的《张志》和万历的《栗志》,过去由于国内藏本极少,且有残缺,一般都不易读到,连清代同治年间修府志时,湖州知府郭式昌都叹说:“明之劳、王、张、栗四志,式昌曩客杭、嘉间,屡求其书,而年远散佚,并国朝乾隆时郡守胡、李二公重纂之志,亦不可多得.”可见这是多么难求,其中只有万历《栗志》,从1963年上海古籍书店据上海图书馆藏明刻本影印以来,才为广大读者所熟悉与经见.查阅国内有关方志论文目录,学术界对这部《府志》还是少有论及.现在谨将研求所得,写成此文,以就正于方家、读者.  相似文献   

17.
1996年是《天涯》杂志发展史上的转折点,同时也是杂志面临经营危机进行改版的元年。历经15年的发展,《天涯》经过三方面的努力,即形式与美感兼具的封面装帧,充实又丰富的内容搭配和张扬自我特色的栏目设置,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天涯模式",从而在面对市场转型期刊杂志生存艰难的处境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8.
《金瓶梅》书中多次写到的运河码头“新河口”,可以证明是徐州的新河口,它开成于万历十一年,可见《金瓶梅》应写作于万历十一年之后。68回说“南河南徙,淤沙无水”。可以证明南河就是黄河,这句话反映的是发生在万历二十四年后,且持续近十年的黄河南徙事件。71回所描述的丞相献颂故事,75、76、78三回所记述的各级官员大送历日的故事,以及87、88两回所写的太子立东宫等,反映的都是万历二十九年的历史事实。如此多的史实,互相支持、互为印证,足以证明《金瓶梅》是万历中期作品  相似文献   

19.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启动,高中各科课程标准已经颁布。如何适应新课程,怎样调整、变革现有课程,是基础教育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万历十五年》跨学科整本书阅读便是课程改革的尝试。一、背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程教材研究所普通高中语文学科吉林教研基地,2019年5月30日在吉林市第一中学(以下简称"一中")开展跨学科整本书阅读教研活动,带动政治、历史、地理三个学科参加《万历十五年》(以下简称《万历》)整本书阅读。  相似文献   

20.
2005年,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沈村发现了一份有关荼马古道历史的民间合约,即《万历合约》。该合约立于明代万历四十五年,一直为沈边土司后人珍藏。该合约不足一千字,却留下了许多难得的历史信息,成为研究边荼贸易珍贵历史文献。本文试图以该合约内容进行解读,以复原当时茶马古道重镇——沈村,及其周边地区的社会历史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